理 由: 据统计,截至2013年12月底,区属公有企业(包括八大集团公司及紫坭热电公司)资产总额约为327亿元,同比增长8.96%;完成营业收入约20.50亿元,同比增长6.55%;实现利润总额约1.81亿元,同比减少62.14%;缴纳税金约2.61亿元,同比增加14.57%;平均资产负债率约为53.13%。另据统计,经济发展总公司资产总额约为14.44亿元,资产负债率约为191.90%。 截至2014年11月底,区属公有企业(包括七大集团公司及紫坭热电公司)资产总额约32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70%;完成营业收入约16亿元,减少8.71%;实现利润总额约2亿元,减少6.46%;实现净利润约1.13亿元,减少2.67%;缴纳税金约2.01亿元,减少14.91%;平均资产负债率约为53.95%。另据统计,经济发展总公司资产总额约为14.09亿元,资产负债率约为195.92%。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番禺国企,从资产总额到净利润近两年下降趋势明显。 分析原因应该主要有下面几点: 1、大部分企业的发展定位不够清晰,许多企业面临转型压力,并且缺乏从不具备竞争力的行业中彻底退出的决心。目前区属的多家一级企业均缺乏明确的发展定位,各个企业到底是定位于面向市场参与竞争还是定位于承担政府赋予的社会责任,目前尚没有明确结论。这导致现在各个企业一方面要承担大量政府赋予的社会责任,一方面又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进而使企业的未来发展缺少方向,困难较多。 真正有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必须引进优秀的经理人,带领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对企业进行规范的市场化管理,这样才能使企业拥有造血机制和生命力。 2、国有资产在区属国企中的布局比较混乱,业务重复及过度多元化现象并存。在时机、条件成熟时,有必要对各个国企的重复业务进行整合。同时,各区属一级国企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自己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主营业务,集中精力予以发展,进而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拥有过多的主营业务会导致运营资金严重不足,缺乏稳定的主营业务增长点,最终导致多元化摊大饼式经营,使得每种业务都缺乏竞争力。 3、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整体来看,符合现代企业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还没有普遍建立起来,区属国企与各负其责、有效制衡、协调运转的法人治理结构要求尚有不少差距。部分企业董事会成员基本上由内部产生,与经理层高度重叠,行政任命的内部人员同时担当战略制定者、决策监督者、方案执行者的角色,其定位存在冲突;国资局、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决策层、经营层的权责和职责分工不清,企业的董事会被虚置,国资局扮演了实质上的董事会角色,但作为一个行政机关,其固有的风险偏好以及知识背景差异,决定了其很难有效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同时,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直接导致职业经理人制度很难有效建立和引入,主要的限制条件包括:授权不充分,严重制约经理人的积极性;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无法吸引优秀经理人的加入;企业目标多元化,削弱了预算控制的强制性等等。所以,番禺国企目前改革可谓举步维艰。 4、 企业缺少核心竞争力,综合经济效益较差。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主业的地域性强,对地方性资源的依赖度比较高,这限制了其跨区域扩展的能力;二是总体的投资回报率比较低,甚至明显低于外部融资的成本,与前几年相比,更有持续下降的趋势。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重大项目在决策时考虑不周,导致项目进展缓慢,既大量占用企业资金,又无法产生合理效益;政策的不利影响,例如随着环保、规划等方面政策法规越来越严格地得到执行,企业的运营成本有明显增加;政策性负担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包括财务成本、人工成本以及其他相关成本;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5、员工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番禺区属国企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个别企业甚至出现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断层的问题,这既制约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无法适应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目前的企业员工素质无法适应国企改革中的一些复杂要求,如资产定价及其处置、并购重组方案设计及战略投资者的引入、融资工具的使用及其风险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安排等等。 6、 承担地方政府任务过重导致资金紧张,财务状况较差,短期资金压力较大。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企业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作为国企,承担了比较多的社会责任,比如被动承接政府其他项目所带来的债务;其他行政部门拖欠企业款项等等。 办 法: 我们认为,政府层面在“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加快番禺国企改革步伐”可采取的措施有: 一、成立番禺区国有资产治理领导小组 从番禺实际情况出发,成立以国资局牵头,主管工业副区长挂帅的国有资产治理领导小组,主要宗旨就是制定番禺区国有资产混合制改制的方针政策与实施办法,有效组织区内国有资产改制进程。 二、全面核查区属企业资产状况,摸清“家底” 区国资局已于2014年6月将区属企业所有资产纳入“番禺区属公有企业智能防腐信息系统”中“资产管理平台”进行管理,现应对纳入平台的区属企业资产进行全面核查,进一步核实国有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摸清“家底”,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做准备。 三、实行公有企业分类管理 广东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方案》,为区别国有企业管理次级和功能定位提出总体原则,分类推进改革。受区政府委托,番禺区国资局履行出资人职责管理8家一级企业和3家直管企业,涵盖供水、旅游、交通、园区建设等多个领域。应根据企业功能性质,将区属企业分为准公共性、竞争性、功能性三类,并对其实施分类考核和管理。准公共性企业着重优化布局、做强功能、做大规模,进一步增强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竞争性企业着重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进一步增强活力和竞争力;功能性企业,以完成政府重大专项任务、服务战略性任务和实体经济为目标,追求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果,重点关注其融资能力和风险控制。同时,对准公共性企业、竞争性企业和功能性企业在人事任免、薪酬标准、绩效考核、对外投资等方面实施差别化管理。 四、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区属公有企业作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公开上市、战略重组、资源整合、职工持股等多种形式,引增量,盘存量,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聚集,释放企业快速增长潜力,壮大企业发展规模,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度发展。同时,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导督促企业加强自身管理,建立与混合所有制经济相适应的企业法人治理体系,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鼓励具备试点条件的企业先行先试,以点带面带动改革,推广试点经验,形成示范效应,打造充满升级活力、具有较强产业竞争力和影响面的市场主体,整体带动区属公有企业改革发展。 五、探索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目前,区属公有企业负责人实行统一的绩效考核体系,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能完全反映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的问题。应在实行分类管理基础上,积极探索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例如:推行企业负责人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对任期内经营业绩特别突出的、企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以及出色完成区委、区政府重大任务的企业负责人予以奖励;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探索以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量部分作为企业负责人激励来源的激励机制,鼓励股权激励计划试点;支持二级以下竞争性企业尤其是创新型、科技型企业探索增量股权、股权期权、虚拟股权、岗位分红权等多种激励途径。 六、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以出资关系为基础,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围绕掌握资本投向、促进资本流转、提高资本回报和维护资本安全的目标,监管职能向资本管理、行业布局、结构调整、资源配置、检查监督和人员奖惩转变,实现该管的要管到位,该放的要放到位,真正做到三个相统一:权、责、利相统一;管、放相统一;奖、惩相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