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关于借力南沙自贸区制度红利优势促进我区经济进一步升级发展的建议 |
问题内容: | 理 由: 一、我区的优势 (一)得天独厚的毗邻地理位置基础 众所周知,南沙区是由原番禺划分部分区域而成,可谓同胞兄弟。两区地理位置紧密相联,历史渊源深厚,人文、经济等各方面的相互影响至深,相对其他地区,南沙自贸区的发展利好必将对番禺产生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率先发展改革试点的制度基础 我区一直是改革创新的前沿。2012年,我区成为广东省唯一的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区,编制了《发展改革试点规划》,确定了以改革促发展的总体思路,提出了打造经济升级版和城镇化升级版的发展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我区加速行动,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了9个方面29项重点改革任务,以全面深化改革引领新的发展。这些年来,我们在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民营企业和建立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环境、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强化民主法治等多个方面的改革取得进展。 具体如:网上办事目前接近90%、并联审批开始逐步扩大、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成效初显等。特别是我区还在与自贸区关联度很强的外贸发展模式创新方面取得多个突破。如番禺海关实施“三个当天”通关模式,当天申报、当天查验、当天放行,大多数货物通关时间快速到用“秒”来计算;检验检疫部门推行“E通关”和“监管后移”模式,实现货物通关“零等候”;经贸部门大力扶持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珠宝首饰成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现在,南沙自贸区总体试验方案还没出台。但我相信,方案必将在上海自贸区的基础上有更多的改革创新。而我区作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区,有这几年改革的经验和制度基础,完全可以与自贸区形成联动。 (三)商核、智核为战略驱动的经济基础 近年来,我区持续深入推进以“商核”和“智核”为战略驱动的发展模式,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新驱动为抓手,大力发展时尚创意经济。一方面,打造“商核”,在时尚商贸、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已形成一定基础,例如以万博商务区、国际商品展贸城、长隆国际渡假社区、中华美食城等为载体的商贸、时尚消费、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增长点;一方面,打造“智核”,加快广州国际创新城建设,积极构建“一城多园”创新经济发展格局,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城、天安科技园区和一批智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后的传统优势企业也通过创新成为我区经济的“智核”。 (四)智慧城市建设形成的基础 这几年来,我区大力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并通过对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适当运用,逐步形成自己的模式:即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服务平台正在搭建和完善,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逐步打破,居民在享受公共服务上更加便利。这些良好的智能运用基础,也必将是未来学习嫁接自贸区经验的良好基础。 综合来看,我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与自贸区对接的先天优势,完全可以通过借力自贸区利好,主动与自贸区全方位融合,全力避免将来自贸区因制度优势而产生吸虹现象,并与我区的优势进行有效结合,建立起依托自贸区形成内外联动的一系列体制,让自贸区的制度红利外溢,实现我区经济的发展升级。
办 法: 借力南沙自贸区制度红利优势,促进我区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研究借力自贸区将来的制度,形成内外联动 现在,广东自贸区的总体方案还未公布,但我区可以提前研究,做好迎接自贸区将来溢出效应的准备。我们可以在政策法规、服务模式、投资引导等方面,探索建立自贸试验区内外联动发展机制。一是鼓励各对口政府职能部门研究好政策对接,并确定一些重点可以对接的领域,做好将来放大的基础准备;二是鼓励我区“五个一批”企业到自贸区去注册公司,形成企业经营上的内外联动准备;三是在口岸模式上深入研究,利用好广州南站商务区资源,做好发展对应的国际贸易、金融服务、运输服务的准备,并为国际国内、区内区外的投资、贸易交流搭建管理服务平台。 (二)持续深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 一是我们的政府机构和工作机制要继续改革,编制要更多的往一线放,工作人员要下沉,往火线上靠,能听到炮声才能更了解实情,才能更好科学决策。 二是职能部门要更多的往一站式、一体化解决系统问题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与企业经营关联的相关职能部门要整合,在审批、服务与监管等环节形成全流程、全覆盖和无缝化格局。 三是按照《中共广州市番禺区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方案》的要求,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方式。规范和明确权力运行的程序、环节、过程和责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建立透明、公开、可考核、可监督、可问责的行政体制。 (三)持续加大力度推进智慧城市,形成番禺吸虹 我区通过对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适当运用,建设智慧城市的探索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模式: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服务平台正在搭建和完善,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逐步打破,无论是外来务工人员还是常住人口将获得更精确和完善的服务。我们应该定一个更大的目标,在短期内实现,番禺居民足不出社区或村、甚至足不出户,即可在社区完成就医、缴费、购物等日常生活所需。如果这样,不是我们将来被南沙吸虹,而是形成番禺吸虹效应。 (四) 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建立大社会治理模式 区委、区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使我区的社会组织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总的看来,我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水平还参差不齐,尤其是一些社会团体的行政化色彩还很浓,对政府部门的依赖性很强,独立发展能力很弱,专职人员不多,工作人员队伍素质不高,会务不够规范,活动不够活跃,作用不够明显。所以,建议区委、区政府下一步要重视加强社会组织的质量建设:一是要加快社会组织的去行政化、去垄断化工作,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二是要大力扶持各类型社会组织的模范、标杆,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带动一大批社会组织的发展;三是加快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让社会组织有事干、有地位、有作为;四是发挥好区社联会的作用,使其辅助政府做好社会组织培育、服务、管理等工作,减轻政府的行政压力。□
|
问题答复: | 王锦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借力南沙自贸区制度红利优势促进我区经济进一步升级发展”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一、关于借力自贸区制度形成内外联动的问题 您在提案中提出,我区可在政策法规、服务模式、投资引导等方面加强探索研究,积极承接“溢出效应”并建立内外联动发展机制。对此,我区在这方面是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的。区委不仅专门成立了高规格的承接南沙自贸区辐射课题研究小组,而且还将其作为区全面深化改革的1号课题委托中山大学开展研究。我局也积极配合并参与此项工作,结合自贸区的相关政策及自身职能定位,重点在外经贸领域加强研究并开展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一,为应对南沙自贸区对我区外贸进出口产生的“虹吸效应”,我局一方面与番禺海关、番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订“三互”通关合作协议,通过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改“串联执法”为“并联执法”,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通过探索“对接南沙自贸区辐射发展”口岸通关模式,番禺海关推进了上海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的多项措施在我区实施,番禺检验检疫局也制定了10条帮扶举措。目前,番禺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已接近自贸区,报关单无纸化率、24小时内出口通关率均接近100%,报检手续也实现了“一天办结”的目标。另一方面,积极协调区口岸查验单位建立共推共建机制和综合协调机构,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全面提供技术检测、品牌建设、质量提升等优惠措施,为外贸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共享免费服务和“一企一策”对口帮扶,帮助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第三方面,我局还积极联合番禺海关和番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推进番禺“出口舞台灯光音响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并引入广东珠宝玉石交易中心和广州钻石交易中心落户,推动特色产业转型。 第二,为与南沙等地区形成良性竞合态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实现优势互补,我局积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研究和推动工作,以此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为此,我局提出了四个发展思路,即在南站商务区按照“前店后仓”的模式打造一个辐射华南地区的跨境电子商务直购直销体验中心,以沙湾珠宝产业园为基础申报全国唯一的珠宝跨境电子商务试点,依托莲花山货运港打造一个服务全区的外贸综合服务区,以及在国际创新城打造一个面向全球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和创新孵化基地。目前,我局已经形成了工作方案报区政府审定后推进。 二、关于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的问题 您在提案中提出我区要继续深化改革,密切联系基层,要在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升行政服务、规范权力运行等方面建章立制。 第一,在密切联系基层方面,目前区工商分局、区国土房管分局和区食药监局已将审批科室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下一步将以新一轮政府部门机构改革为契机,推进“三集中三到位”、“审监分离”改革。 第二,在提升行政效能、优化行政服务方面,区政务办做了大量性质有效的工作。一方面,积极开展政务服务中心“一窗式”改革工作,按照《广州市推进行政审批“条块结合、四级联动、以区为主、重心下移、集成服务”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区政务服务中心业务量较少的窗口进行调整,在一楼前大堂设置综合服务窗口;二是对镇街政务服务中心窗口的设置进行调整,按“一窗式”改革的要求设立综合服务窗口,三是在区村(居)公共服务站拟全部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四是拟在万达广场建设番禺区政务服务中心万博分中心,将按“一窗式”模式设置办事窗口。另一方面,区政务办制定了“一口式”改革工作方案,按照国家政策及区委、区政府要求,牵头会同区有关职能部门在多次研讨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番禺区商事主体设立登记“一口式”办理改革工作方案》及相关信息平台建设方案,拟实现企业登记相关事项一窗申请、材料一次递交、部门一次跑完、联合5天办结、税务登记率100%,推动我区的政务服务环境更上一个台阶。目前,该方案已经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批准通过,信息平台的开发建设工作也已经启动。第三方面,区政务办还加快推进我区数据中心民生档案信息库建设工作,目前已整合多个职能部门采集的人口信息,并成功为区卫计局、区城市运行指挥中心等部门实现资源共享交换。此外,为提升基层政务服务水平,区政务办也积极推动设立村居公共服务站综合服务窗口并部署为民星海自助终端机,依托区社会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区、镇(街)政务服务中心业务的互联互通,实现以数据流转代替办事人员往返跑腿,居民办事足不出社区。 三、加大力度推进智慧城市形成番禺“虹吸效应” 您在提案中提出我区要积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大数据技术打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为居民提供更完善的便民服务,从而形成番禺的“虹吸效应”。我区的“智慧城市”建设自启动至今,已构建了以机顶盒、家庭网关、智能平板电脑、智能手机、自助终端、迷你电脑等智能终端为载体的信息文化大平台,开创了“云服务+智能终端+数字电视行业卡”的新模式。区云计算中心共建设了民生档案232万多条,区计生、流管、卫生等部门交换服务已形成了成熟稳定的数据交换机制体系。同时,我区还建设了社会综合服务管理平台,通过接入区民生档案,辅助基层业务审核,实现了计生、民政、残联及民生卡共20个服务事项在社区窗口的综合受理。下一步,我局将建立区云计算中心和广州市超算中心的双活机制,进一步促进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和部门间的业务协同,并扩大区社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使用范围,整合包括人口计生、民政和残联等45项公共服务事项办理功能,通过社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对服务事项进行审批,使群众在村居委就能享受到相关服务。 四、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建立大社会治理模式 您在提案中提出我区要重视和加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管理,优化分工模式,提升行政效能。自2012年开始,我区已着手推进开展社会组织和行政机关脱钩的相关工作。区民政部门按照上级要求在工商经济类、公益慈善类、群众生活类、社区服务类、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类别中逐步推进“去行政化”的工作,并通过增强社会组织自主能动性,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第一,培育枢纽型社会组织带动发展枢纽型组织体系。区社工委和区民政局于2014年联合出台了《番禺区枢纽型社会组织评定试行办法》,并在全区开展枢纽型社会组织评定。通过支持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会员、加盟联接、项目合作等,使其与相关社会组织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逐步形成聚合带动同类型、同行业、同领域社会组织发展的枢纽型组织体系。 第二,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2015年,区民政局编制了全区第一批符合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社会组织目录,包括社会团体8家,民办非企业单位5家,以及13家涉及工商服务、公益慈善、社会服务、科技等多个领域的社会组织。该目录实行动态管理,列入目录的社会组织,可优先承接我区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 第三,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2015年,区民政局出台了《番禺区2015年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方案》,并组建了社会组织评估委员会、复核委员会及专家成员库,全面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以此引导全区社会组织健全组织管理,增强自主发展、自我管理能力。 第四,积极培育社会组织。我区积极发挥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功能,通过开展社会组织大讲堂及各类社会活动,活跃全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氛围,并以区社会组织交流中心为据点,打造番禺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平台,搭建社会组织交流服务平台。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经济转型升级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