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网吧整治一直是文化市场的重点和难点工作。尤其是流动人口较多的镇街,更容易成为“黑网吧”的重灾区。近几年来,区文广、工商等部门会同各镇街,组建了专业打网队,长期巡检,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黑网吧”问题一直屡禁不止,不仅牵制和耗费了大量行政资源,而且也饱受群众误解。日前,我街的“两代表一委员”会同石碁工商所,在大龙街范围内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结合工商执法人员的一线工作实践,探寻网吧管理的有效途径。我们认为,“疏而不通、堵而不塞”是目前打网工作无法取得实效的根源所在。如今,随着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化,工商登记门槛大降,文化部门也出台了《国家文化部等5部门关于加强执法监督完善管理政策,促进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我街人大工委也希望将日前关于加强网吧管理工作的调研情况作一个简要汇报,并提几点建议和意见,望区人大常委会能认真研究,并推动有关职能部门深化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管理改革,真正顺应群众和市场需求。 一、大龙街无证照网吧的现状 大龙街地处城乡结合部,有户籍人口约4.9万,外来流动人口约17万。但辖区内在册网吧数量仅为15家,“黑网吧”市场需求巨大。而大量的农村自建出租屋,为无证照网吧的经营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沃土。我街12条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大部分都有无证照网吧的踪迹。据日前调研摸查情况看,大龙街辖内有“黑网吧”近60户,加上有可能未被摸查到的,保守估计将接近100户。2014年,广州市在全市开展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我街共新增办理了54家网吧营业执照,但这54家网吧全部未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因此,也无法纳入合法网吧行列。 这类“黑网吧”管理极不规范,不仅没有限制未成年人上网,上网时间不遵守国家要求,而且对涉黄、涉暴、游戏等网页也没有相应监管,成为危害青少年的顽疾和家长投诉的热点。更重要的是此类网吧基本没有办理消防验收手续,未配备消防设备,室内电线密集,抽烟现象普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效果不堪设想。 二、无证照网吧的成因分析 造成无证照网吧经营现象较为严重的原因很多,且是多种因素综合交织作用的结果。 (一)暴利驱动 正规网吧在房租、水电、税费、网络使用费等方面开支很大,但目前大部分无证照网吧都坐落在城乡结合部的农民自建房或出租屋中,规模小、房租低、无税费,收费也低,能吸引更多的低收入群体。另外,对未成年人开放也是“黑网吧”较正规网吧更能产生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暴利驱动下,许多不法经营者会选择铤而走险开办经营无证照网吧。 (二)大量外来人口流入与公共文化资源不足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流动人口涌入番禺。一方面,外来人口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收入较少,文化娱乐消费也较为低端,无证照网吧以其分散、低价的特点成为了他们的主要消费场所。另一方面,城市文化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文化资源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要。以大龙街为例,仅有的15家正规网吧,是远远无法满足17万流动人口的网络文化消费需求,客观上造就了无证照网吧市场的“繁荣”。 (三)准入门槛高,申办证照难 互联网行业是国家重点监管的领域,政府并未完全放开,对一定区域的网吧数量有明确限制,进入该领域限制较多、标准较高,导致进入该行业的门槛很高,申领证照难度很大。 (四)运营商未能行使好把关和监管职能 电信部门以及其他互联网运营商作为宽带业务提供部门,掌握着是否对互联网服务场所提供宽带服务的权力。但由于黑网吧经营户每月能缴纳不菲的上网费用,利益驱动之下,使这些网络运营商不顾社会影响,怠于履行监管职责,违规为无证照网吧开通网络服务终端。 三、治理无证照网吧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隐蔽性强、打击难度大 大量无证照网吧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出租屋内,规模小,隐蔽性强,且一般都在周边就装有大量摄像头,并安排专人“放哨”,一旦遇上专项检查,基本都能提前撤场、“关门谢客”,执法人员很难通过巡查自主发现。而且,在无证照网吧的治理问题上,文广、工商、公安等部门职能存在交叉,难以形成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治理效果。 (二)违法成本低、死灰复燃快 由于无证照网吧规模普遍较小,对场地面积要求不高,三四十平方米的室内空间即刻经营,设备购入价格也便宜,即使被执法部门查处,也可以轻易重新物色地点和购买设备,因此屡打不止。 (三)处罚方式方法过于简单,容易激发矛盾 自2014年1月1日起,广州市全面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经营者无需提供《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便可取得营业执照,传统意义上的“黑网吧”已经名不副实。工商部门在对有照无证网吧进行查处时,依旧采取没收设备并处罚款的措施,不仅达不到规范经营行为,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目的,而且会让有照网吧经营者产生抵触情绪,认为有营业执照也被查处不合理,使得暴力抗法问题时有发生。 (四)部门监管责任缺失 对于无证照网吧的监管,很多部门都有一定的监管权力和责任,但有的部门认为,只要网吧证照不齐或手续不完善,就应归入工商部门处理,而自己则采取敷衍消极态度,更有甚者充当保护伞,背地里教唆网吧经营者阻扰有关部门执法,从而助长了无证照网吧经营者的气焰,使无证照网吧的治理工作陷入被动。 四、建议和意见 (一)降低准入门槛,规范网吧经营 2014年,国家文化部、工商总局、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执法监督,完善管理政策,促进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今年5月,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也转发了该通知,明确取消对上网服务场所的总量和布局限制,降低行业准入门槛。但区一级的文化部门仍未按国家、省、市的要求开放《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的受理、审批,致使我区的无证照网吧治理工作仍未打开新局面。因此,建议我区要疏堵结合,在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日常巡查执罚的基础上,要尽快放开有关审批权限,并明确指引,将事后监管前置,引导经营者合法经营,实现对网吧监管的阳光化、常态化 (二)学习先进经验,创新管理模式 学习深圳经验,对无证照网吧以网络出租屋形式进行治安列管,凡符合相应要求的无证照网吧只要向公安部门申报安装摄像头,在前台使用身份证识别系统,并符合消防安全条件,就变成网络出租屋,合法经营。 (三)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形成网吧治理的强大合力 网吧行业作为国家重点监管的特殊行业,不仅需要工商部门的监管,也需要文化、公安等部门的监管,各部门要加强沟通,明确事前监督,如明确办理证照条件,严把入口关;事中监管,如开展有证网吧的日常检查;事后监管,如明确有证有照网吧违规经营应的处罚程序和处罚事项等,让网吧行业能在阳光下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