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15年 > 2015年议案(建议)

议案(建议)办理

标 题:关于加强网吧管理,促进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建议
问题内容:

内容:

网吧整治一直是文化市场的重点和难点工作。尤其是流动人口较多的镇街,更容易成为“黑网吧”的重灾区。近几年来,区文广、工商等部门会同各镇街,组建了专业打网队,长期巡检,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黑网吧”问题一直屡禁不止,不仅牵制和耗费了大量行政资源,而且也饱受群众误解。日前,我街的“两代表一委员”会同石工商所,在大龙街范围内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结合工商执法人员的一线工作实践,探寻网吧管理的有效途径。我们认为,“疏而不通、堵而不塞”是目前打网工作无法取得实效的根源所在。如今,随着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化,工商登记门槛大降,文化部门也出台了《国家文化部等5部门关于加强执法监督完善管理政策,促进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我街人大工委也希望将日前关于加强网吧管理工作的调研情况作一个简要汇报,并提几点建议和意见,望区人大常委会能认真研究,并推动有关职能部门深化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管理改革,真正顺应群众和市场需求。

一、大龙街无证照网吧的现状

大龙街地处城乡结合部,有户籍人口约4.9万,外来流动人口约17万。但辖区内在册网吧数量仅为15家,“黑网吧”市场需求巨大。而大量的农村自建出租屋,为无证照网吧的经营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沃土。我街12条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大部分都有无证照网吧的踪迹。据日前调研摸查情况看,大龙街辖内有“黑网吧”近60户,加上有可能未被摸查到的,保守估计将接近100户。2014年,广州市在全市开展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我街共新增办理了54家网吧营业执照,但这54家网吧全部未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因此,也无法纳入合法网吧行列。

这类“黑网吧”管理极不规范,不仅没有限制未成年人上网,上网时间不遵守国家要求,而且对涉黄、涉暴、游戏等网页也没有相应监管,成为危害青少年的顽疾和家长投诉的热点。更重要的是此类网吧基本没有办理消防验收手续,未配备消防设备,室内电线密集,抽烟现象普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效果不堪设想。

二、无证照网吧的成因分析

造成无证照网吧经营现象较为严重的原因很多,且是多种因素综合交织作用的结果。

(一)暴利驱动

正规网吧在房租、水电、税费、网络使用费等方面开支很大,但目前大部分无证照网吧都坐落在城乡结合部的农民自建房或出租屋中,规模小、房租低、无税费,收费也低,能吸引更多的低收入群体。另外,对未成年人开放也是“黑网吧”较正规网吧更能产生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暴利驱动下,许多不法经营者会选择铤而走险开办经营无证照网吧。

(二)大量外来人口流入与公共文化资源不足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流动人口涌入番禺。一方面,外来人口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收入较少,文化娱乐消费也较为低端,无证照网吧以其分散、低价的特点成为了他们的主要消费场所。另一方面,城市文化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文化资源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要。以大龙街为例,仅有的15家正规网吧,是远远无法满足17万流动人口的网络文化消费需求,客观上造就了无证照网吧市场的“繁荣”。

(三)准入门槛高,申办证照难

互联网行业是国家重点监管的领域,政府并未完全放开,对一定区域的网吧数量有明确限制,进入该领域限制较多、标准较高,导致进入该行业的门槛很高,申领证照难度很大。

(四)运营商未能行使好把关和监管职能

电信部门以及其他互联网运营商作为宽带业务提供部门,掌握着是否对互联网服务场所提供宽带服务的权力。但由于黑网吧经营户每月能缴纳不菲的上网费用,利益驱动之下,使这些网络运营商不顾社会影响,怠于履行监管职责,违规为无证照网吧开通网络服务终端。

三、治理无证照网吧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隐蔽性强、打击难度大

大量无证照网吧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出租屋内,规模小,隐蔽性强,且一般都在周边就装有大量摄像头,并安排专人“放哨”,一旦遇上专项检查,基本都能提前撤场、“关门谢客”,执法人员很难通过巡查自主发现。而且,在无证照网吧的治理问题上,文广、工商、公安等部门职能存在交叉,难以形成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治理效果。

(二)违法成本低、死灰复燃快

由于无证照网吧规模普遍较小,对场地面积要求不高,三四十平方米的室内空间即刻经营,设备购入价格也便宜,即使被执法部门查处,也可以轻易重新物色地点和购买设备,因此屡打不止。

(三)处罚方式方法过于简单,容易激发矛盾

自2014年1月1日起,广州市全面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经营者无需提供《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便可取得营业执照,传统意义上的“黑网吧”已经名不副实。工商部门在对有照无证网吧进行查处时,依旧采取没收设备并处罚款的措施,不仅达不到规范经营行为,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目的,而且会让有照网吧经营者产生抵触情绪,认为有营业执照也被查处不合理,使得暴力抗法问题时有发生。

(四)部门监管责任缺失

对于无证照网吧的监管,很多部门都有一定的监管权力和责任,但有的部门认为,只要网吧证照不齐或手续不完善,就应归入工商部门处理,而自己则采取敷衍消极态度,更有甚者充当保护伞,背地里教唆网吧经营者阻扰有关部门执法,从而助长了无证照网吧经营者的气焰,使无证照网吧的治理工作陷入被动。

四、建议和意见

(一)降低准入门槛,规范网吧经营

2014年,国家文化部、工商总局、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执法监督,完善管理政策,促进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今年5月,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也转发了该通知,明确取消对上网服务场所的总量和布局限制,降低行业准入门槛。但区一级的文化部门仍未按国家、省、市的要求开放《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的受理、审批,致使我区的无证照网吧治理工作仍未打开新局面。因此,建议我区要疏堵结合,在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日常巡查执罚的基础上,要尽快放开有关审批权限,并明确指引,将事后监管前置,引导经营者合法经营,实现对网吧监管的阳光化、常态化

(二)学习先进经验,创新管理模式

学习深圳经验,对无证照网吧以网络出租屋形式进行治安列管,凡符合相应要求的无证照网吧只要向公安部门申报安装摄像头,在前台使用身份证识别系统,并符合消防安全条件,就变成网络出租屋,合法经营。

(三)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形成网吧治理的强大合力

   网吧行业作为国家重点监管的特殊行业,不仅需要工商部门的监管,也需要文化、公安等部门的监管,各部门要加强沟通,明确事前监督,如明确办理证照条件,严把入口关;事中监管,如开展有证网吧的日常检查;事后监管,如明确有证有照网吧违规经营应的处罚程序和处罚事项等,让网吧行业能在阳光下成长。
问题答复:

谭惠清、曹英权代表:

你们提出“关于加强网吧管理,促进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建议”的闭会期间建议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网吧管理事关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事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事关网络信息的安全,网吧管理一直以来都是文化市场管理的重点。针对广州市全面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出现无证网吧(包括无照无证网吧和有照无证网吧,以下均简称无证网吧)的现象,我局联合区公安、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会同各镇街,采取疏堵结合、加强宣传教育、联合执法等方式,多措并举,规范市场秩序。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调整网吧准入标准和申办程序,引导网吧规范经营

按照2015年5月12日下发的《广东省文化厅 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广东省公安厅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转发文化部 工商总局 公安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执法监督 完善管理政策 促进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粤文市〔2015〕87号)的要求,我局及时调整了网吧的准入标准和申办程序,降低准入门槛。主要有:一是正式取消网吧的总量和布局限制;二是由原来上网服务场所最低营业面积每台计算机占地面积不少于3平方,设立场所不少于60台计算机调整为最低营业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计算机单机面积不低于2平方米;三是允许农村地区依法取得消防安全手续的合法用房设立上网服务场所;四是取消立项筹建环节改为行政指导程序;五是允许试点地区不对上网服务场所营业时间作统一规定;六是允许上网服务场所经营非网络游戏。同时,我局及时更新“一站式”政务服务系统、网上办事大厅,局网站的网吧审批事项,制定新办事指南和表格供申请人下载。通过网站、窗口、电话、短信平台、微信、会议、执法检查等多种渠道告知网吧经营业主,使业主知晓调整后的网吧准入标准、申办程序、管理政策等信息,引导符合申办条件的无证网吧业主申请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确保文化市场平稳有序。

二、拓展经营模式,促进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

根据《广东省文化厅转发文化部关于推动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开展促进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健康发展,推动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试点工作。在试点工作中,我局加强行业引导,及时提供服务和支持,积极鼓励上网服务企业拓展经营范围,改善上网服务场所环境,提高上网服务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改变以“机时费”收入为主的单一盈利模式,丰富场所功能,支持上网服务场所组织电子竞技、棋牌比赛等活动,开设观影、观赛、体感游戏等功能区,扩大消费人群,改善用户结构,依法依规兼营其他服务项目,鼓励上网服务场所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三、加大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投入,丰富群众文娱生活   

为了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我区加大各镇街的文化室(农家书屋绿色网园)的投入,近年全区约投入800多万元作为文化室(农家书屋绿色网园)管理、图书、电脑更新经费。现已建成文化室(农家书屋绿色网园)260个,其中建筑面积达200平方米以上的有253个,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的文化室215个。其中,大龙街的18个村、社区都建有文化室且文化室建筑面积全部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其中金海岸社区、傍西村文化室被评为五星示范点,金龙社区、美心社区文化室被评为四星级文化室,大龙村、富怡社区等13个村、社区文化室被评为三星级文化室。茶东村文化室已建设完成,现已投入使用。

目前,大龙街每个文化室均配备一名专职管理人员对文化室进行日常开放管理,每个文化室分别设有:图书阅览室、宣传栏、绿色网园(电子阅览室,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娱乐室等,藏书量超过2000册,音像制品超20种,报刊超25种。今年,我局计划逐步为全区文化室安装免费WIFI,目前投入近6万元,为29个试点单位安装了免费WIFI。

此外,各镇街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未成年人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业余生活。如大龙街充分依托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和金雁青少年之家,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需求设计常态化活动项目;针对一些网瘾少年,建立“爱心档案”,由社工和志愿者专人跟进个案,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进行转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重拳出击,持续开展全区无证网吧专项整治

无证网吧大多设于居民住宅中,经营对象以未成年人和外来务工人员为主,无证网吧经营场所没有安装符合网吧经营的消防设施,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同时,上网活动缺乏有效监管,群众投诉较多。为保障辖区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规范市场秩序,着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我区从2014年9月起持续开展无证网吧专项整治工作。成立了由副区长张力仁任组长的区无证网吧专项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番禺区无证网吧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由区“扫黄打非”办牵头,联合区文广、工商、公安等职能部门会同各镇街,以大龙街旧水坑村为重点区域,采取严格执法与人性化服务相结合、依法取缔与政策疏导相结合方式,持续加大对无证网吧(包括无照无证网吧和有照无证网吧)的查处取缔力度。通过摸底调查、联合行动、打宣结合等途径,共组织开展了打击取缔无证网吧的专项整治行动22次,出动执法人员915人次,依法查处无证网吧20家,其中取缔12家,依法查扣违法经营工具电脑设备293台,对8家发出整改通知和停电处理,制作宣传单张1000份,制作横幅30条,向在校学生发出《致家长的一封信》2000份,发送手机短信1500条,最大限度挤压了无证网吧的生存空间。此外,区公安分局联合电信部门建立了断网打击“黑网吧”工作机制。今年,在番禺电信和市电信的大力支持下,对番禺区77条(其中旧水坑地区38条)可疑黑网吧ADSL上网账号实施断网打击,有效维护了我区网络文化市场的繁荣稳定。

五、认真接受代表提出的工作建议,做好今后网吧管理工作 

(一)我局已于今年7月份开始按照《广东省文化厅 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广东省公安厅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转发文化部 工商总局 公安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执法监督 完善管理政策 促进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粤文市〔2015〕87号)的要求执行,取消网吧的总量和布局限制,降低网吧准入门槛,今后,我局将进一步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引导无证网吧业主申领《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合法经营。

(二)区公安分局已向上级对口部门反映关于对无证照网吧以网络出租屋形式进行治安列管的建议。

(三)我局将进一步加强与区公安、工商等职能部门和各镇街的沟通协作,厘清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及时查处违法行为,确保网吧行业经营有序。 

(四)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加大对无证网吧和网吧违法经营行为的举报查处和监管力度。鼓励合法经营,发动合法网吧业主及各种社会力量,不断扩大无证违规经营监管信息来源。二是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各部门在查处取缔无证网吧过程中发现涉嫌犯罪案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三是及时向社会公示被查处取缔的无证网吧名录,方便社会监督。四是动员社会力量对网吧进行监管。

   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