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一、主要优势基础沙湾镇位于我区西部,面积37.45平方公里,是目前广州市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经过近年来建设推广,沙湾古镇无论是硬件配套建设,还是软件管理服务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为打造广东音乐旅游名镇创造了一些有利的条件。(一)沙湾镇旅游资源丰富。该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享誉南国。沙湾古镇历史街区位于沙湾镇中部,占地面积约为1050亩(70公顷),目前已开发首期(核心区)开发涉及面积约365亩(24.3公顷)。古镇内共有文物保护单位7处,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29处。建筑工艺制品上保存了大量砖雕、木雕、石雕、灰塑、壁画等艺术精品,具有浓郁的岭南广府地区特色。自2012年正式启动以来,以留耕堂和清水井广场为重点的第一期旅游开发工程对外开放,建成沙湾宗祠文化展览馆(留耕堂)、何炳林院士纪念馆、广东音乐纪念馆(三稔厅)等展馆11个、家庭旅馆4家,推出旅游路线两条,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超360万人次。再加上龙湾峡湿地、紫泥堂文化产业园、滴水岩森林公园、宝墨园、南粤苑、珠宝产业园观光购物区等景点与古镇联动发展,在旅游业界产生较大影响。(二)古镇与音乐有一定的结合度。广东音乐作为沙湾古镇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元素之一,已经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目前正逐步开发利用和发扬光大,与古镇旅游项目有了初步的结合,2016年更是推出为期一年的“古镇光影秀”,将“雨打芭蕉”、“赛龙夺锦”等广东音乐的元素融合其中,大型广东音乐剧“沙湾往事”更是作为其中重要篇章。此外,游客还可以到沙湾广东音乐馆学习沙湾音乐的历史,听广东音乐的演奏,欣赏广东音乐作品,也可以到“三稔厅”领略广东音乐私伙局演出的魅力。(三)沙湾拥有浓厚的广东音乐氛围。广东音乐在沙湾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沙湾古镇有“沙湾广东音乐馆”、“三稔厅”和“何少霞故居”等作为广东音乐发源地的标志性旅游景点,还有一批活跃于演奏广东音乐舞台的老艺人。目前沙湾又有新的广东音乐“何氏三杰”,有粤剧私伙局的一批爱好者。他们平时在各自家里自娱自乐的玩音乐,又不时在沙湾广东音乐馆、三稔厅进行演出,同时,古镇内还拥有许许多多关于广东音乐创作历史、流行方式、传播面貌等方面的历史故事。二、主要存在问题就目前情况看,要更好的发展古镇旅游,在市场培育、人才培训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一)广东音乐创作人才缺乏。广东音乐作为一种小众音乐形式,虽然拥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因为流行区域不广泛,有关专业人才较少,尤其是教学和创作方面的人才非常少,缺乏新作品。在传承下一代方面做得也不够,目前只有在沙湾中心小学、育才小学开办一些兴趣班。(二)缺乏政府的引导。因为人们对广东音乐的认知度不深,广东音乐的展示平台还比较单一,音乐活动还停留在政府主导的一些公益性活动上,商业演出机会不多,市场化运作的条件不成熟,暂时很难寻找到商机,因此较少有民间资本投入。(三)宣传力度不够。政府对沙湾广东音乐的宣传力度还不够,欠缺一个能够叫得响亮的广告宣传主题语。(四)关于广东音乐的旅游产品开发不足。有关广东音乐或者含有广东音乐元素的旅游产品开发很少,目前都是以一些音乐歌曲CD和书籍为主,其他相关的纪念品少之又少,没有发挥销售旅游产品与宣传旅游景点相互促进的效果。三、几点建议(一)与高校、艺术团体等合作。搭建平台,与艺术性院校合作,作为教育基地,合作开发、合作创作及推广,培养广东音乐人才。(二)政府加大投入。要发展沙湾古镇,培育沙湾作为广东音乐发源地的品牌,打造旅游音乐名镇,单靠沙湾镇的财力,短期内难以奏效,需要区政府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建议区政府从打造番禺旅游品牌角度出发,增加对沙湾古镇的资金投入。(三)加大宣传力度。古镇的知名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建议区政府在推进番禺旅游发展的计划中,整合我区旅游配套资源,加大对沙湾古镇、广东音乐之乡等旅游元素的宣传力度。(四)着力开发与音乐有关的纪念品。加紧开发一批具有广东音乐元素、有沙湾特色的旅游产品,如音乐盒、发音玩偶等,通过旅游产品销售,既带动经济效益,又推广沙湾特色,提高沙湾古镇景区知名度。(五)给予政策优惠。盘活古镇周边闲置的土地资源,完善古镇旅游配套设施,建议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优惠政策和办事绿色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