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要扩大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将细颗粒物等环境质量指标列入约束性指标。其中,“烧烟”拜祭产生大量污染的细颗粒物,对环境生态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据中消协统计,我国每年仅在清明节期间用于祭祀焚烧的纸张就达千吨以上,清明节当天全国“白色浪费”高达100多亿元。一、我区环保拜祭的基本概况目前我区共有8个拜祭点,除了石楼镇以外,每个镇(街)均有骨灰存放点,由区一级管理,村一级的骨灰存放点由村自行管理,每年约有150多万人次拜祭,约30多万户。由于中国有十分丰富的传统习俗,多数离不开拜祭,与各个地区的文化发展息息相关,历史越悠久、文化底蕴越深厚的地区,拜祭的习俗更为广泛而丰富多样,且大多以烧烟拜祭为主,我区的各类祭祀活动或个人拜祭大多以烟烧拜祭为主。目前我区祥和陵园已设置无烟拜祭点多年,使用鲜花拜祭,然而截至2014年仅有几十户居民采用无烟拜祭。据了解,我区大部分拜祭或骨灰存放点基本都是烧烟拜祭,有7000多个骨灰存放点的市桥眉山寺也暂未设立无烟拜祭区,农村自设的骨灰存放拜祭点甚至用炮竹以及纸屋纸人等拜祭,如沙头及汀根村等地,烧烟拜祭现象较为严重。根据传统习俗,我区大部分地区每年不但有1-2次大规模的祖先拜祭,且每逢祈福、寺庙拜祭、土地动工、喜庆婚丧等多以炮竹烧香的祭祀、庆典活动为主。事实上,烧烟拜祭易对生态环境尤其是空气环境构成较大的危害。二、烧烟拜祭存在问题和影响焚烧纸钱和祭祀用品,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浪费,还容易形成颗粒物污染。根据相关部门统计,2016年2月7日(除夕)前,我区石楼、番禺中学、沙湾、南村、大石中学、大夫山等6个监测点的二氧化硫时均值较少能突破15μg/m³,最优数值出现在番禺中学监测点,时均值仅为4μg/m³;而PM2.5基本维持在9-55μg/m³之间,空气质量较好。众所周知,烧烟拜祭、燃放烟花炮竹等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细微悬浮物等。从2016年2月7日23时开始,我区6个监测点测得的二氧化硫和PM2.5的时均值骤然上升,其中二氧化硫的峰值为269μg/m³,PM2.5的峰值为752g/m³,均为2月7日前的数十倍,而2月7日晚24时左右,正是各家各户烧烟拜祭、燃放烟花炮竹辞旧迎新的高峰期。除夕之后的几天,即使在春节期间城区车辆骤减,施工场地、企业停工的情况下,我区仍现严重的雾霾天气且经久不散。由此可见,烧烟拜祭对空气环境的影响极大,易造成的严重的空气污染,空气质量明显下降,PM2.5数值剧增且影响难消除。据测算,一捆拜祭用的衣纸燃烧后可产生3斤二氧化碳,纸张在燃烧进程中产生多种芳烃类致癌物质,并产生烟尘、可吸收颗粒物、二氧化硫、氢氧化物、多环芳烃类,可使空气浓度增高,刺激损害人体器官等。按照我区拜祭30万户计算,如每户拜祭烧掉5捆衣纸,则会产生450吨的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未计算炮竹、香烛等)。烧烟拜祭不但对空气污染,对生态破坏力度也是非常大,按推算,如一个拜祭位烧掉一公斤纸张,我区拜祭30万户,一次拜祭即可烧掉30万公斤即300吨纸,而一吨纸约为17棵10-15年的大树,即我区每户每年烟烧拜祭1次则烧毁5100棵大树,相当于一整遍森林。此外,很多农村地区的坟址往往在山林农地之中,对于焚烧纸钱之后的暗火稍加疏忽,就容易触发森林火险的发生。纸钱大都和人民币高仿,在制作和流通过程中,或许会有非法制造假货币的嫌疑。综上,无烟绿色拜祭在逻辑上应该是大势所趋,但在实际过程中,却很难推展开来。广州市火葬场在几年前就划出独立区域作为无烟拜祭区,鼓励群众开展鲜花拜祭。但由于改变观念和推广有一定的难度,效果一直不太理想,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201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方案(2014-2017年)》,指出从2014年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建成区和珠三角地区城市建成区均应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其他城市禁燃区面积应达到城市建成区的面积的60%。2017年底前全省所有城市建成区要定为高污染禁燃区。近期,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广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执法检查会议,要求政府及有关部门全面落实执法责任,敢于作为,勇于担当,希望我市各级政府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以保障公众健康为己任,采取有力的措施抓好大气污染物防治工作,下定决心,花大力气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拜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文化的精髓要继承,但传承的形式和手段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也应不断地创新,表达的方法可以多面。因此,我区应积极开展环保拜祭工作,高度重视无烟拜祭对提高空气质量的重要性,积极创建空气质量先进区。办法:一、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群众环保拜祭的意识,逐渐扭转传统的拜祭观念可深入各街镇、居住小区、厂矿企业等人员密集处,采用横幅、标语、宣传栏,甚至通过电台、电视、报刊、宣传车等加大力度宣传“无烟拜祭”,宣传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一是拜祭的真正含义理应是追思过往,告慰逝者,监察自我,承前启后,以更好地服务和利益社会大众。二是宣扬清明、重阳等各大祭祀日的根本文化意义。三是拜祭也可以办得文明、高雅、时尚,不管居家还是公众的祭祀。四是如何做到“无烟拜祭”,以及“无烟拜祭”对环境保护、空气净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远意义。五是把拜祭的孝慈之心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联系起来,强调拜祭重要的是“心的力量”,当极尽孝慈之心为受祭者献花一束或植树一株或助人一把或救人一命或抚孤或济贫或敬老或救灾等利他行为,足可告慰逝者,寄托哀思。二、多形式推行无烟拜祭1.对承诺使用无烟拜祭的家庭,在拜祭区点购买、存放骨灰给予优惠、打折,管理费用减免等措施,政府给予补贴,客户签订承诺书,对环保拜祭和非环保拜祭作相应的奖惩。在居委、乡村、拜祭点领取环保拜祭证享受环保拜祭的有关待遇,在清明拜祭期间设置环保拜祭车通道及免费停车区,免费乘坐公交拜祭区,或在祭祀节日在祭祀点入口处设“免费置换点”,以鲜花、小树苗、电子香烛、LED光明灯等无污染品置换居民手中的可燃祭品等。2.设“无烟祭祀”示范区和引导服务站,居民逐步转变燃烧祭祀的观念。在全区所有墓园、乡镇拜祭区点挂横幅宣传无烟拜祭,均设立无烟拜祭区域,免费提供鲜花、水果。对大型祈福拜祭,工地奠基禁放或限制燃烧炮竹以及高长香烛等。3.借鉴台湾地区的经验,由政府在几个公众祭祀点各设立一个处所,为该处的群众拜祭先祖举行文明祭祀大典,庄严高雅,使得祭祀统一一处,管理方便,而且更安全、更节俭、更环保、更节省人力资源。在各街镇、村居设试点的自定公祭日,便于统一管理推行文明祭祀,最终在全区全面铺开。4.成立专门检查组,对重点地段、公墓、林地不定时巡查,各村以村书记为直接负责人,加强监管力度。5.把禁放烟花炮竹燃放扩大到每个镇街。有关环保拜祭精神下发到每个墓园以及村镇拜祭区,表彰无烟拜祭区。6.对寺庙、道观等信仰点如莲花山等不设香烛购买店,可免费提供每人细香三支拜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