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近年来,随着高铁经济强劲的“虹吸效应”,广州南站地区人流、车流、物流数量激增。2015年,广州南站累计到发旅客9564.65万人次,日均26.2万人次,比2014年增长62.94%,其中2015年10月1日到发高峰值达39.8万人次。在番禺区政府、管委会和车站的共同努力下,南站站内及周边交通秩序、治安环境有了很大改观,但目前仍存在交通出行指引不够清晰、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执法机构力量有待加强等等问题:1.常态化执法力量不足。2016年春运期间,市、区有关部门共派驻约600名执勤力量负责旅客保障工作。然而,在3月3日春运结束后,仅剩余300名执法力量。市、区两级支援执法力量陆续撤离南站地区。以后在暑运、国庆、中秋等重要节日假期间,管理压力十分巨大。2.基础配套设施有待完善。一是由于南站核心区内正在施工的省、市重点项目较多,导致道路封闭改道频繁,站场周边地区交通标志未能及时更新;站场内外、道路及停车场指引不系统、不清晰,旅客到站后换乘公共交通或搭乘私家车的指引不科学。二是广州南站周边道路有多处地下通道,并安装了自动扶梯,但自开站以来,大部分地下通道处于封闭状态。南站北路北一停车场路口地下通道虽然已投入使用,但自动扶梯一直没有开启,携带行李的旅客通行不便,每天有大量旅客在车流中穿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3.夜间公共交通运力不足。夜间公共交通和出租车运力严重不足。大量旅客主要通过地铁2号线和22条公交线路进出南站。尤其是晚上23时后,还有约6000-10000人次通过高铁或城际列车到达南站地区需要疏解。但是在每天23:30时以后,地铁2号线停运,只有4路夜班公交车接送乘客到市区,到周边地区如佛山南海等地运力也于23时停运。由于公交运力的不足,导致了非法营运、的士不打表的现象屡禁不止。1.强化站区执法力量。一是增加常态化执法力量。建议区委、区政府在南站地区常态化增加公安、交警、武警、交通综合执法、城管综合执法等管理力量,尤其是清明、五一、暑运、国庆“黄金周”等出行高峰期间加强联合执法力量派驻。二是完善南站地区执法机构建设。目前市政府已同意在南站地区成立广州南站地区交警中队、特警中队和交通综合执法中队。针对黑车拉客现象屡禁不止的情况,建议加快上述机构的建设和落实编制。2.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一是推进智能交通建设。目前,区政府和广州南站地区管委会已委托柏城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对广州南站核心区近期交通情况作研究并提出改善方案的研究成果,建议尽快对上述方案进行完善优化并尽快落实。目前,广州南站正在开发“广南百事通”项目,建议将地方公共交通有关信息纳入“广南百事通”,以现代通讯技术、信息存储技术、机器智能产品为依托,搭建综合交通信息平台,为旅客提供及时、准确的出行资讯。同时,在南站周边道路增加车牌识别系统,通过技术防控手段对可疑车辆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控和打击,提高对非法营运行为的打击力度和精准度。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议修复启用周边道路地下通道电扶梯,完善人车分流。对因重大项目施工需封闭的道路,及时更新交通标识指引。提前向社会公布具体交通组织方案,避免因指引不清晰影响旅客出行。3.增加夜间公共交通运力。建议协调市交委在落实到市区的夜班公交车“兜底”服务基础上,加密发车班次至15-30分钟/班,减少旅客长时间候车的情况。协调开往佛山、南海、东莞等周边城市的班车营运时间适当延长至高铁晚间列车到站后30分钟。参考机场快线的运作,开设多条往返市区、番禺区人口密集区域和周边城市的南站快线,减少群众自驾到南站乘车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