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区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随之而来的城区停车难问题日显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汽车数量快速攀升,车位供需矛盾突出。据统计,至2014年末,我区登记在册汽车27.83万辆,较2006年登记在册的数量增长了164%。此外,由于2012年广州市实施汽车限牌政策后,大量番禺本地人购车后到外地上牌但在番禺行驶,再加上在番禺行驶的外地人的外地牌汽车,实际在番禺辖区行驶的车辆远远超出在册登记的数量。然而,面对车辆数量的急剧增长,我区停车场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车位供给不足,停车位供需矛盾突出。二是资源挖掘利用不充分,利用效率低。一方面,未能充分有效利用城区内闲置空地等潜在停车资源;另一方面,现有停车场大多为平面停车场,占用面积较多,停车位有限,利用效率低下。三是车位信息不透明。我区没有统筹整合、对外公开全区停车位信息资源,造成供需双方彼此信息不对称,导致一方面车主出行担心停车难、为寻找车位浪费大量时间,另一方面,停车场出现车位闲置情况,据广州市交委发布的《广州交通运输报表(2015年第12期)》显示,广州2015年12月主要营业性停车场工作日平均利用率为55.52%,非工作日利用率为58.51%,广州营业性停车场空置率近半。主要原因就在于停车场信息不透明。四是停车不规范。一些非机动车占用机动车停车位,有的机动车不依次序同向停放、占用多个停车位,一些商家为吸引顾客,把门前的公共停车位当成私人停车位,只允许自己顾客的车辆停放等。办法: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建议:一是深挖资源,提高车位供给。一方面,进一步合理规划建设公共停车场及配套设施,挖掘现有的城区内闲置空地、道路等停车资源,努力增加停车位的数量。另一方面,鼓励推广建设占地小、容量大的立体智能停车设施。相对于传统的平面停车场,立体智能停车设施具有占地面积少,空间利用率高的优点。为此,建议引入社会资本对现有公共停车设施进行立体化智能改造,同时,鼓励单位、企业、居民小区等利用空置地建设立体智能停车场,提高停车位增量。二是整合资源,推动停车信息化。对全区停车资源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并建立停车基础数据库,通过智慧停车软件、APP平台等O2O手段,既可盘活全区车位存量,又可方便市民在出行前准确及时搜索到车位空闲信息、预订车位等,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加强管理,规范停车秩序。制定完善关于规范停车秩序的管理保障措施,同时,公安交警部门进一步加大路面巡查执法力度,对不按停车位停放、不按车型停放等违规行为要及时查处。此外,加大宣传,让广大市民养成文明停车、规范停车的良好习惯,提升市民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