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16年 > 2016年提案

议案(建议)办理

标 题:4 以水产养殖业为载体,海鸥岛为切入点 打造番禺区“创新驱动"型农业经济新模式
问题内容:

理由:我区水产养殖业存在的普遍问题(一)水产种苗质量下降:具体表现为养殖对象生长速度缓慢,性成熟年龄提早,抗逆性和抗病能力下降等。(二)养殖品种结构不合理:养殖品种市场调查丶导向欠缺丶品种结构雷同。(三)养殖环境局部遭受破坏和恶化:究其原因,一是工业废水、养殖污水和生活废水等有害物质直接进入水产养殖场;二是某些水产养殖场自身污染严重;三是不少地方的鱼虾池布局规划不合理,规划建设欠科学,造成水质交叉污染。(四)病害及自然灾害等问题日趋严重严寒使鱼类大面积死忙;且病毒性疾病类型愈来愈多,非病原性疾病愈来愈突出,病原耐药性越来越强,目前病害已成为养殖业主要的制约因素。(五)水产养殖科技含量偏低主要表现在水产养殖技术参差不齐,先进的养殖模式(如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推广缓慢,从业者普遍缺乏应有的技术和技术指导服务,水产养殖科技应用水平低,严重地制约了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办法:(一)提高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全市因地制宜,制定合理规划。各级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首先要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方法来指导各项生产活动,优先发展可持续产业,坚持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确保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宣传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水产养殖业者的共同行动。(二)调整优化养殖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渔业产业结构急需进一步优化,渔业二、三产业成为渔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水产品精深加工业以及休闲垂钓、渔业观光和渔家乐等休闲渔业急需加速发展。(三)严格执法监督,控制养殖环境污染。加强环境宣传和法制教育,提高公众的海洋、江河环境意识,树立海洋、水域环境与持续发展观念。对污染物直接排入江河、海洋,排放超标的污染源限期治理。同时通过对养殖区域全面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确定环境容纳量或养殖容量,调整优化养殖结构,加强水产养殖的环保意识,防控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要想促进水产养殖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从规划上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在技术上采用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控技术,如循环水处理技术、生态防控技术,养殖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等措施,把水产养殖自身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避免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四)加强水产病害防治技术研究,保障产业健康发展水产病害频发始终是困扰水产养殖健康发展的瓶颈,防治病害将越来越重要。动员全社会来保护水环境,各地政府的有关部门应从长远来规划水产养殖的发展基地,并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做好种苗的检疫及渔用药物的监检工作,严格把关;积极研究和探索生态防治技术,从水质调控人手,防治水产动物的疾病。(五)实施科技兴渔战略积极实施科技兴渔战略,实现鱼业4.0的转化;3、建立科普和教学实验场等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高水产养殖的科技含量。嫁接改造传统水产养殖业,通过低产鱼塘改造工程及现代渔业示范基地建设等惠农惠渔政策实施,改善渔业生产条件,工厂化养殖技术的建立和推广。(六)继续加大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的开发,促进对内外贸易的发展。目前,绝大部分水产养殖品的消费均为鲜活产品的消费,现代市场呼唤优质水产加工品,发展各种层次的优质水产精、深加工食品(含冷藏品、半成品、成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商业附加值,促进劳动力就业,活跃市场,促进环保(直接减少厨余垃圾),满足市场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促进饮食文化的发展,利用现代物流技术优势,促进对内对外贸易的发展,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同时要积极推广健康养殖模式和标准化生产,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适应中国加入WTO后渔业的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开发多种形式的养殖技术培训班,现场调查会,交流会,提高养殖业从业人员的养殖技术。在生产,加工,销售,产品质量检验等方面广泛应用最新科技成果,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有效提升产品档次和竞争力。狠抓生产安全,建立一个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水产养殖食品安全品质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为适应我国加入WTO新形势,进一步加强水产种苗,渔药,渔用饲料的管理,推进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和渔业标准化工作,不断提高我区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要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1)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加强对种苗,饲料,鱼药和加工产品的监督检测;(2)建立健全渔业质量标准体系,积极推行HACCP,欧盟等国际通行的水产品质量标准,帮助加工企业争取通过国际认证;(3)通过抓无公害养殖技术推广,逐步提供辅导和指导服务,帮助低产老化鱼虾塘整改提高以达到符合资格要求,全面实现无公害生产。(4)建议以海鸥岛为试点,以渔业为载体,紧密结合种植业,打造一个集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创新驱动型农业经济模式。海鸥岛有水产养殖面积3.1万亩,具深厚渔耕文化。海鸥岛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颇具水乡渔耕文化特色,非常适合作为广州市民休闲度假、体验渔民生活的胜地。政府可规划岛上的若干个养殖片区作为综合休闲渔业区,区内建筑物统一设计,设置垂钓、划渔船、学抛渔网、租赁开心鱼塘、自煮水产品等功能。养殖户可兼顾生产同时可接待游客,相信增收效果显著。在休闲渔业区附近合适区域规划农产品销售一条街,专售岛内生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如番石榴、火龙果、香蕉等瓜果,渔民捕获海鲜、渔干等水产品。在岛上还可规划几个红树林生态湿地保护区,该区域内应有凉亭、游船,兼备环保、旅游、教学功能;就近依托莲花山这一著名的景点,特别是“望海观音”这一亮点可在岛内设置一个鱼类放生景点;此外还可在岛上建设亲子游乐区,区域内有游乐设施、自行车游玩、烧烤等。另建议农业、旅游、文化、环保等部门在海鸥岛举办大型渔耕文化节,吸引更多市民来岛。

问题答复:

民革番禺总支:你们提出的关于“以水产养殖业为载体,海鸥岛为切入点打造番禺区‘创新驱动’型农业经济新模式”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我区是传统的渔业大区,海鸥岛因区位条件优越,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特色渔业资源丰富,一直是我区水产养殖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区委、区政府也一直高度重视海鸥岛的规划和发展,2006年海鸥岛获得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称号,是珠三角唯一的国家级水产养殖示范区;2012年海鸥岛被评为广州市现代农业园区,我区专门成立了海鸥岛现代渔业园区领导小组,力争将海鸥岛打造成为番禺现代渔业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一、规划先行,重点打造海鸥岛现代渔业园区海鸥岛内共有水产养殖面积3.1万亩,具有深厚的渔耕文化。2012年,海鸥岛现代渔业园区被评为首批8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之一,是广州市唯一一个渔业园区。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目前已编制出《广州市番禺区海鸥岛现代渔业园区总体规划》,把整个海鸥岛36.4平方公里都纳入了本次规划设计范围,将海鸥岛规划为休闲渔业区、岭南渔村区等功能区。此外,园区项目通过竞争,连续四年(2012年至2015年)获得市现代农业发展平台专项资金共计3963万元,资金的主要用于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迄今为止,前三年项目已基本完工,2015年项目已完成招投标,签订合同刚进场施工。目前,随着园区项目的逐步推进,使海鸥岛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园区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日渐显现。二、调整养殖品种结构,优化渔业产业布局近年来,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区农业主管部门及区渔业协会积极加强调研指导,引导区内养殖户优化养殖品种结构,支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养殖大户提高科技研发能力,2014年至2016年,区财政每年安排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经费100万元,作为落实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将先进技术、良种良法及时向养殖户推广辐射,收效明显。据统计,目前全区水产养殖面积为7.4万亩,适合我区水产养殖的淡水和咸淡水品种达90多个,既有“四大家鱼”、罗非鱼等常规品种,又有桂花鱼、笋壳鱼和南美白对虾等名优品种。位于海鸥岛现代渔业园区内的番禺区名优水产养殖试验基地,利用海鸥岛独特的咸淡水资源,开展咸淡水鱼虾低碳高效养殖模式开发和挖掘推广富有番禺特色的咸淡水鱼虾新品种、新技术,开展了全雄罗氏虾繁育推广项目、南美白对虾健康高效集成技术推广等项目,取得了明显效果。番禺区名优水产养殖试验基地通过近几年的项目建设和设施完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日渐显现,不断开展新品种和新技术示范推广,引导养殖品种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了良种的覆盖面。目前,区内共有水产苗种场15家,面积1265亩,包括两家省级水产良种场:一是番禺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年产1.2亿尾的奥尼罗非鱼良种场,生产的“禺山”牌奥尼罗非鱼,是广州市近年来的水产类主导养殖品种之一;另外一家是年产2000万尾笋壳鱼苗的广州市金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良种场。三、加强水质监测监控,严控养殖环境污染目前,区环境保护局按照水功能区划和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定期对沙湾水道、市桥水道以及辖区内重点河涌进行常规监测,优化监测点位和监测项目,实时上报监测数据并与区水务局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完成水质监测及水质变化原因分析。此外,我区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对纳入污染源在线监控的排污单位的排污情况以及沙湾水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情况实行24小时监控,对环境污染突发事件进行应急调度指挥,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继续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升公众环保意识,继续强化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工业企业违法排污行为,确保我区包括池塘用水在内的水环境安全。此外,为进一步防控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在今年的环境保护目标任务中,我区已在沙湾水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域附近划定1300亩为限制养殖区。四、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努力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近年来,我区一直不断加大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切实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农业生产中各类非法添加违禁物品的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打击态势。据统计,2015年,番禺渔政大队共派出执法人员427人次,执法车辆143辆次,检查各类水产养殖场339场次,全年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行动5次,执法检查覆盖全区所有苗种生产场。全年共接受国家、省、市、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抽样16次,共抽查了90个场,151个样品(鱼、虾、水样、泥样)。检测结果全部合格。二是加大监督指导力度,明确镇街以及养殖企业(养殖户)的责任。根据广州市农业局关于组织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告知和承诺工作的要求,积极指导各镇街对辖区所有养殖企业、养殖场和养殖户开展告知书、承诺书派发、签订工作,今年以来,全区共发放告知书与签订承诺书近1000份,有效敦促养殖户做好日常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三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养殖户的法律意识。2012年5月4日,沙湾镇新洲村渔农梁某益向自己承包的鱼塘泼洒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被广东省渔政总队番禺大队执法人员当场查获。最终番禺区法院以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梁某益有期徒刑一年九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下一步计划将上述个案印发成宣传小册子并向全区水产养殖户派发,希望全区水产养殖户引以为戒。五、实施“科技兴渔”战略,实现渔业4.0的转化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等目标,积极强化政策引导,优化创新环境,努力构建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辐射带动我区传统渔业转型升级。据统计,目前海鸥岛内共有规模水产养殖企业10家,面积约1.2万亩,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水产良种场1家(金洋),这些企业都是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的重要载体。此外,位于海鸥岛现代渔业园区的核心区的番禺区名优水产养殖试验基地,经过多年精心打造,已初步建成集水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中试、示范、推广和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等功能于一体的区级公益性水产推广平台,成为我区渔业对外交流重要窗口。目前,名优基地已挂牌为“两所一站”试验基地(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珠江水产研究所和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与华南师范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并与突尼斯、以色列等国家开展科研合作,不断发挥着公益性科技核心带动作用,联合带动海大集团中试基地、金洋水产、金海水产、锐新水产、得力水产等规模水产养殖企业不断壮大发展,已经成为全方位集聚和整合海鸥岛内外优势科技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近期,广州华大锐护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石楼镇海鸥岛建立100个集装箱规模的养殖基地,番禺区财政也给予该项目建设10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支持。目前华大锐护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推进集装箱养殖基地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我区“科技兴渔”的队伍有望进一步壮大,并逐步实现渔业4.0的转化。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