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16年 > 2016年提案
标 题:73关于在番禺区幼儿园、中小学开展自闭症知识普及和关爱自闭症儿童成长的建议
问题内容:

理由: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怪”孩子,他们可能至今仍被认为是性格孤僻或不听话,没有得到学校和家长的足够重视,因此也将会丧失训练和治疗的最佳时机,这就是“儿童孤独症”也叫自闭症。由于未能引起足够的关注,大众对自闭症儿童认知有限,甚至出现歧视和排斥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现:(一)自闭症儿童群体庞大。自闭症其突出的表现特征是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行为方式刻板,发病期多在3岁以前。据官方媒体报道:不完全统计,自闭症儿童的比例高达1—3%(男孩与女孩的患病比例为3:1至4:1),有学着估算我国有60万名自闭症儿童,目前广东省的自闭症儿童约有5-7万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二)自闭症儿童教育现状。我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颁布)以法律形式保障了包括身体残疾的全体儿童享受随班就读的权利,这其中也应包括自闭症儿童;《关于发展特殊教育若干意义》(198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充分肯定了随班就读的教育策略;广州市教育局颁布的《关于印发广州市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的文件(穗教发〔2007〕50号文)以及广东省教育局颁布的《关于印发广东省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粤教基〔2012〕8号),都对身体残疾包括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提供了政策性和资源上的保障。但是,与这一普遍性存在的客观现实相对应的另一面却是:不仅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自闭儿童”的名词,而且相当比例的置身自闭症儿童家庭中的家长对此也没有认知。更可怕和不幸的是,由于社会对自闭症儿童群体的认知度不够,导致自闭症儿童在绝大多数、极大范围受到冷漠待遇,其“冰冷”程度让人心寒。据媒体报道,几乎每一个孤独症儿童都有被普通小学拒收的经历。例如:深圳宝城小学19名家长联名拒绝一自闭症儿童入学,直接侵犯自闭症儿童的受教育权利;东北的一位家长无奈之中甚至向学校校长、老师一一下跪,结果也还是无济于事;北京朝阳区的一位家长一面托人向学校校长、老师说情,一面拿起了《儿童权利公约》、《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武器,这才和学校达成了“试一试”的协议。因此要改变自闭症儿童极其家庭的生活教育环境,仅仅依靠法律、制度、政策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大众对自闭症儿的了解、理解和接纳。做为人口大国,且随着计划生育“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如何更好地改善这一类儿童群体的生活教育环境,维护受教育、被尊重的权利变得更为迫切。办法:全世界对于自闭症,这一带有相对普遍性的儿童问题的关注也在逐年加强。例如美国总统奥巴马更把自闭症列为“伤害儿童健康的第一重要的问题”,且将对于这一类疑似儿童病例的检测年龄下调至三岁甚至更低,是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越早效果越好的诊疗实践的回应。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办法:(一)增加自闭症筛查项目。专家们已经发现,除了一些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尽早发现并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行为干预,会较好地缓解病情、促进康复。因此建议由有关办理部门共同协作在全区幼儿园体检中增加自闭症筛查项目。(二)建立有效的宣传机制。建议由区教育局牵头,通过校园板报、宣传周、专题活动等形式,广泛宣传自闭症知识。让更多的人学会识别自闭症,了解自闭症,学会如何帮助自闭自闭症儿童。在此基础上引导、呼吁社会各群体,关爱自闭症儿童成长,营造和谐、友好番禺。(二)让教育的力量来感化自闭症儿童心中的“孤独”。孤独症孩子的学习方式和我们不一样,他理解世界的方式也不一样,所以不仅需要耐心的教育还需要专业的教育方式。因此结合自闭症儿童的特殊需要,建议由教育局、区残联牵头,在区内选定条件适宜的幼儿园、中小学各一所作为接收自闭症儿童学校,并加大相关是师资的配备,为自闭症儿童以及有障碍的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也同时成为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问题答复:

陈晓晔委员:您提出的“关于在番禺区幼儿园、中小学开展自闭症知识普及和关爱自闭症儿童成长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让自闭症(即孤独症,下同)儿童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愿望。一直以来,番禺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自闭症儿童康复和成长工作,区教育局、区残联、区卫计局等职能部门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自闭症儿童的相关工作要求,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保障自闭症儿童的合法权益,为自闭症儿童的成长和康复保驾护航。一、关于“增加自闭症筛查项目”的建议自闭症早发现早治疗易康复是共识。从区卫计局得知,儿童通常在18-24个月左右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正常体检时,由社区医生用《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CHAT)对儿童是否患自闭症进行筛查,如为阳性,到二级或三级医院的儿保科进一步筛查,如仍为阳性,到三级专科医院(儿童医院)进行评估,建立专档,进行长期跟踪。这一阶段儿童基本在家中养育,而非幼儿园,所以,我们不建议将自闭症筛查项目纳入幼儿园常规体检项目。二、关于“建立有效的宣传机制”的建议让全社会认识自闭症,了解自闭症,接纳自闭症,有助于自闭症儿童康复和健康成长。近几年,市教育局把特殊教育通识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程,区教育局也将特殊教育培训作为教师全员培训的长期目标,并不断推进实施。在教师群体普及特殊教育(含自闭症)基本常识,让教师尽早发现学生可疑表现,及早进行专业评估,及时进行专业训练,提高康复效果。同时,区教育局面向区内幼儿园、学校通过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特殊教育(含自闭症)基础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特殊”群体,接纳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下阶段,区教育局将联合区残联、卫计局等职能部门,邀请专业机构如妇幼保健院等在一定时期开展自闭症专题知识讲座和专题活动,引导、呼吁社会各群体,关爱自闭症儿童成长,为自闭症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三、关于“让教育的力量来感化自闭症儿童心中的孤独”的建议我区现在给自闭症适龄儿童提供入读特殊教育学校(培智学校)和普通学校(幼儿园)随班就读两个入学(入园)途径。执行市相关文件精神,我区各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必须“零拒绝”接收番禺户籍的轻度特殊适龄儿童就近入园、入学,采取随班就读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为开展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实践探索,总结成功经验,自2010年起,区教育局选取区内部分中小学作为随班就读试点校,给予具体指导和政策、资金支持,成功经验辐射全区,推动番禺特殊教育快速发展。对于在区内指定幼儿园、学校统一接受自闭症适龄儿童入学的问题,我们认为对于自闭症儿童最有效的干预手段是康复训练和融合教育,随班就读既可以保障特殊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又可以为他们尽早融入主流社会创造有利条件。对于比较严重的特殊适龄儿童我们建议家长送往培智学校接受教育,家长也可考虑让孩子到特殊康复教育机构接受长期康复治疗。为此,我们认为将自闭症儿童放在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并不利于其康复和健康成长。根据工作安排,2016学年区教育局在沙墟二小学设立特教班,并开展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的实践和探索,希望为我区今后各镇街设立专门接受特殊儿童入读的中小学特教班积累经验,形成成功模式推广。特教班教师资源采用政府购买服务解决,加大投入建设特殊教育资源课室,配套特殊儿童康复及户外活动场地的设施设备,采取“融合教育走班教学”(即学生既参加特教班的学习和康复活动,又参加普通班级的学科学习活动)的教育教学模式,让特教班的特殊儿童能在更加合适的环境下健康成长。非常感谢您对我区特殊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