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入学,让孩子们睡饱”的政策深得民心。但教区划分使得孩子只能在教区内就近入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这种划分实际上剥夺了部分孩子真正享受就近入学的权利。例如在番禺市桥,5公里范围内属于同一教区,市桥全部小学毕业生参加电脑派位,入读市桥所有初中的机会相等。这意味着,户口在东城的有可能被分到江南新村的星海中学,但实际上东城户口去东风中学更为方便。另一方面,公交不配套,使得小朋友上学极为不方便。建议把教区划分得更符合真正意义的就近入学;或者小学与同区的初中捆绑,直接升读。
刘翠红代表: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小学升初就近入学问题”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目前,我区初中免试就近入学主要有两种采用方式,一是单校划片挂钩方式安排初中学位(即小学毕业生对口直升初中),二是多校划片电脑派位。各区域根据不同的教育资源,采取不同方式解决学生就近入学。如桥南街的桥兴中学、沙头街的沙头中学招生就是采用小学毕业生对口直升初中方式,而市桥老城区初中招生则采用多校划片电脑派位方式。1998年,我局对市桥老城区中学布局、招生对象、招生范围进行适当调整,停止了仲元中学、番禺中学的初中招生和停止市桥中学的高中招生。采用小学毕业生对口直升初中方式安排初中学位,较好地解决了市桥老城区初中免试就近入学问题。但是,由于市桥老城区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小学毕业生对口直升初中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受场地等因素限制,各初中学校办学条件和学校内外环境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有不少学生家长认为小学毕业生对口直升初中不公平,强烈要求安排其小孩入读自认为心仪的初中学校;二是初中学位分布不均衡,西片的初中学位较为紧缺,如果实行小学毕业生对口直升初中,则需要把同1所学校的小学毕业分拆入读2所初中。三是市桥老城区初中招生范围有不少是农村学校,且都集中在同一区域,这类学校生源素质相对没有中心城区好,如果就近安排入读附近的初中学校,则造成各初中生源素质不均衡,不利于市桥老城区初中学校的均衡发展。为体现市桥老城区初中招生的公平、公正,同时亦照顾学生选择入读学校的意愿,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参照广州市老城区已实行多年的做法,从2002年起,市桥老城区初中招生实行“志愿+电脑派位”。经过十多年的实践,目前,初中招生实行“志愿+电脑派位”的办法虽然造成部分学生不能入读居住地最近的学校,但照顾了大多数学生的入学意愿,且更能体现招生的公平原则,并得到广大市民的认可,亦符合当前教育部提倡的公办初中采取多校划片电脑派位的招生方式,以及广州市教育局“划分公办初中招生范围时,学生居住地与学校距离原则上在5公里以内”的规定。相信,随着市桥城区教育的布局调整,今后学区的划分将会更完善。非常感谢您对我区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