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16年 > 2016年议案(建议)
标 题:关于完善我区自行车配套设施建设的建议
问题内容:

内容:由于我区小车拥有量日益增多,市桥城区的道路交通压力也日益增大,且由于历史原因,城区道路基本形成机动车优先的格局,出现机动车道抢占非机动车道,临时停车位占用道路等现象,慢慢使得自行车不成为人们出行的交通方式。近年,国家倡导绿色出行,广州提出建设“公交都市”,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要求加大慢行路网建设。广州市政府于2015年10月印发并实施了《广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规范了公共自行车系统管理,使市民利用公共自行车出行得到保障。我区自行车交通不能成为人们出行有效交通方式,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自行车骑车环境差,自行车道被侵占或不畅通;2.自行车有效停放场较少,且缺乏管理,使自行车被偷盗现象严重;3.公共自行车服务点较少,且现有公共自行车没有得到合理使用,存在大量公共自行车闲置等现象。为切实解决以上问题,使得人们尽量使用绿色交通工具出行,且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完善城市交通规划,在规划的层面上落实自行车道问题,尽量避免出现人车争道的现象,并按计划加快推进自行车道建设。二、完善现有自行车道的相关附属设施,如设置阻车墩、护栏及自行车停放场等,并加强管理,确保骑车安全。三、优化公共自行车服务点设置,完善运行管理系统,加强现有公共自行车的维修和合理使用,减少公共自行车闲置数量,部分规划站点在自行车道未完善的情况下,在该站点尽量少投放车辆。

问题答复:

孙鉴政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完善我区自行车配套设施建设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一、关于建议完善城市交通规划和加快推进自行车道建设。一直以来,我区非常重视城市慢行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在道路工程规划审批过程中,对道路规划方案严格把关,要求新建、扩建与改建的道路均按规范标准同步建设非机动车道,保障非机动车道有效通行宽度。同时结合环保、运动、休闲和旅游等功能,积极建设自行车绿道、驿站等设施。据统计,我区已建有自行车绿道382公里,自行车绿道驿站23个。二、关于建议完善现有自行车道的相关附属设施,并加强管理,确保骑车安全。由于群众出行方式的改变,一段时期,自行车出行方式不断被弱化。同时,对于社会自行车管理至今未设立主管部门或服务机构,因此目前仍缺乏针对社会自行车及相关附属设施的统筹管理、规划与建设。但随着自行车出行方式的不断增加,各属地镇(街)结合创文和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已在地铁、公交站场及大型商场周边的人行道边缘,安装自行车驻车锁车设备,并划设专用停放场所和自行车道,强化自行车管理,确保骑行安全。三、关于建议优化公共自行车服务点设置,完善运行管理系统,加强现有公共自行车的维修和合理使用。对于现有绿道驿站公共自行车项目的运营,区财政在2016年共划拨190万元,以保障该项目的维修和运营。同时,根据市长办公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精神,我区正着力推广应用公共自行车系统项目,打造城市“5+2”交通出行体系。目前,广州市已先后制订了《广州市公共自行车项目提升推广工作方案》、《广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管理办法》和《广州市公共自行车项目提升推广资金管理试行办法》等法规,保障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顺利和安全运营,并明确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全部建设投入由政府财政承担,运营、维护及更新费用通过市场运作方式解决。市交通站场建设管理中心组织运营广州公共自行车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全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按照市的总体部署,我区已经完成番禺区公共自行车需求摸查及服务点选址研究工作,为公共自行车项目建设制定了长远规划。在规划当中,未来我区共布设公共自行车服务点501个,投放公共自行车2.26万辆,布设范围涉及大学城、亚运城、番禺广场、洛浦、沙湾和海鸥岛片区,同时对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划分交通枢纽类、公交中途站类、居住类、公建类、休闲类、产业园区类,尽量满足群众日常出行需求。按照工作计划,目前大学城片区首期83个校外公共自行车服务点的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并建成自行车专用道16公里,首期投放运营2500辆公共自行车。下一阶段,我区将继续按照市的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大学城校内服务点,以及洛浦、海鸥岛、亚运城等片区的公共自行车项目建设,随后逐步全区推广。非常感谢您对我区交通系统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