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16年 > 2016年议案(建议)

议案(建议)办理

标 题:关于在化龙镇实现机耕路硬底化全覆盖的建议
问题内容:

内容: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粮食安全必须首先解决泛农业机械作业转移通行的道路问题。目前番禺全区已基本实现机耕路硬底化,但化龙镇机耕路硬底化建设相对滞后,仍有部分地区机耕路没有进行硬底化建设,对当地农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不便。一、基本情况及现状化龙镇位于番禺区东北部,全镇土地总面积55.7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18.7平方公里。机耕路总长度70公里,其中硬底化机耕路14公里,还有56公里机耕路未实现硬底化。从全区来看,番禺区大部分镇街已基本实现机耕路硬底化建设,而化龙镇机耕路未硬底化率还有80%,就全区水平而言是相当滞后的。目前全镇未硬底化机耕路的总体情况是:路窄、坑洼不平,未硬底化机耕路严重影响了农机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而且时有农机事故发生,成为制约农机化发展的瓶颈。据测算,农业机械在转移作业时,因机耕路不畅通,使农机作业效率降低20%-30%。在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大趋势下,如果机耕路硬底化建设滞后,势必会影响全镇农业发展水平。二、机耕路硬底化建设缓慢主要原因由于财政方面原因,用于机耕路硬底化建设的投入远远跟不上需求。据了解,目前机耕路硬底化资金主要是区、镇9:1投入,而区财政全区每年只有500万资金投入用于机耕路建设,而路面宽度为3至5米的机耕路硬底化建设,每公里造价约50万,因此就全区来说机耕路硬底化建设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三、措施及建议1.要有机耕路硬底化建设规划。将全区机耕路建设纳入经济社会长期发展计划,将其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加大投入力度。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导、鼓励群众投入的灵活投入机制,多方筹集,对农民自筹修建农村机耕道路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问题答复:

屈志明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在化龙镇实现机耕路硬底化全覆盖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一、关于“要有机耕路硬底化建设规划”问题2009年,我区在完成全区机耕路网建设后,区委、区政府印发了《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实施意见》(番发〔2009〕1号),文件明确提出:“逐年推进标准化鱼塘改造、专业村农田标准化整治、机耕路主干道硬底化建设”。同时,区相关部门制定了《番禺区机耕路主干道硬底化建设的实施办法》(番农〔2009〕8号),提出了“以耕作区内现有的机耕路为基础,以适合农业生产、农产品运输和农民生活需要为原则,选择未纳入村村通公路建设规划、有支路连接或路面较宽,十年内不纳入征用范围的主干机耕路进行建设”。以上两份文件均为长期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条件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近几年来,我区通过大力推进机耕路硬底化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已得到极大改善,农产品和生产资料运输更加便捷,农民出行更加方便,农民收入及生活素质随之得到提高,宜业宜居的新农村面貌进一步改观。二、关于“加大(机耕路建设)投入力度”问题目前,我区机耕路硬底化建设资金由区、镇街财政按9:1的比例分担,区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对全区的机耕路建设进行统筹安排,并以先急后缓的原则统筹解决各镇街的实际需要。而区政府、区农业局对我镇的机耕路建设已经给予了大力财政倾斜,2016年,区财政计划投入预算资金844万元,共建设14条机耕路,化龙镇占4条,安排预算资金193万元,占全区总预算资金的22.87%。但即使如此,这些资金也远远不够用于化龙镇的机耕路建设。正如您所作的调查一样,路面宽度为3至5米的机耕路硬底化建设,每公里造价就要50万,因此化龙镇机耕路的建设资金确实是捉襟见肘。针对当前现状,我镇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做好机耕路建设的申报计划,争取区政府、区农业局的支持;二是探索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立项,争取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的支持,以全面推进机耕路硬底化建设。非常感谢您对我区农村交通道路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