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残疾人就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结合当前互联网时代和残疾人生活现状,打造残疾人网上就业与创业孵化培育基地“智慧公益”项目,将能真正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让更多残疾人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一、我区残疾人状况据调查,截止2015年12月,我区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人有12997人,而我区贫困人口中,残疾人家庭占很大比例;而对肢体、听障、视力等20至60岁的残疾人调查显示表明,80%以上的残疾人渴望有一份有尊严的工作。也有许多残疾人表示,一份有尊严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往往能使他们的心理、婚姻、育儿、养老等问题迎刃而解。残疾人因为肢体或语言等功能或多或少缺失,会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劣势。虽然我区一直积极推动残疾人就业工作,并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雇佣残疾人,但在传统就业方式影响下,企业安置条件有限,办公环境和办公方式不能满足残疾人需要,一些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根本不可能得到就业就会。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化办公与网络购物越来越普及,在网络世界中,残疾人与健全人的差距正在缩小,尤其是大量的高科技辅助用品的出现与普及,使重度残疾人如高位截瘫的人也可实现网络操作,从而实现在网上学习、生活与工作可能,而微商的高速发展也为残疾人带来了大量创业的机会。二、措施和办法(一)加强就业培训,提升残疾人电脑操作水平。实现残疾人网上创业就业,前提条件是要使残疾人要具有一定的电脑操作水平。随着科技的发展,不少残疾人都掌握了一些电脑的基本使用知识,但是要熟练运用电脑处理工作事务,如写作、处理电子表格、制作网页、图纸制作、动漫制作、编写程序、创办电商微商等,则需要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尤其是在IT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IT行业既需要顶尖人才,也需要一般的操作人员,特别是一些相对简单、重复劳动的边缘行业,如制图、网页制作等十分适合残疾人。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时,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适合残疾人的电脑操作培训课程,让残疾人可以有一技之长,适应工作需求。(二)引导企业提供网上就业岗位,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条件。网上就业创业是一种虚拟的工作形式,对企业而言,把业务分拆外包,可降低企业日常开支,减轻运行成本,而且安置残疾人还能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对残疾人而言,网上就业可提高家庭收入,丰富残疾人生活,实现人生价值,并减轻家庭负担;对地方政府而言,可以缓解残疾人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建议政府创造条件,积极引导企业提供网上就业岗位,并将愿意参与网上就业计划的企业和残疾人登记造册,在政府网站发布,为供求双方搭建合作平台。(三)提供政策扶持,打造孵化基地。由政府有关部门立项,提供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依托本地残联和残疾人公益团体、社会组织、社工机构等为主体,有序建设和扶持打造残疾人网上就业与创业孵化培育基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并提供免费的、贴心的个性化孵化培育帮助残疾人网上就业和创业,解决其家庭经济问题,减轻社会救助压力。据了解,本地社工组织番禺明月关助服务中心打造的“明月云屋”残疾人网上创业与就业孵化培育项目,首批和第二批来自国内各地进驻孵化的残疾学员共18人,目前通过创业大讲堂服务1500人次,帮助300名学员进行微商创业,远程孵化学员100多名,学员创业、就业率为100%,成效较为明显。因此,我区可广泛推广上述模式,通过建设项目的成功示范,寻找可广泛推广复制的残疾人创业、就业模式,让残疾人不但不会成为社会负担,还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帮助残疾人过上自尊生活,实现智慧公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