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随着人们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区环境日益得到改善与提升,在我区加强旅游业的发展,迈向旅游城市行列的时代,环境整治具体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市、区两级政府都已将全区环境卫生整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特别是在2015年,我区已将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新番禺作为城市建设新目标,投入大量资金清理卫生死角、清理垃圾,创建星级卫生社区、星级卫生村,对火烧岗垃圾填埋场进行了综合整治,对垃圾处理技术进行了改造,使我区环境整治工作不断取得新硕果,城区环境不断出现喜人景象。但纵观整个城区,特别是旧城区,仍存在着一些难以治愈的顽疾,影响着我区整体环境卫生综合水平及城市形象。如某些旧城区的居民小区内使用的垃圾桶仍然是最原始简陋的,无法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有些街角的垃圾桶是可以将上半截盖子移开的,可以看到经常在傍晚时分被拣垃圾的人移开半截盖子翻找,翻完也不将盖子盖上,要等到第二天环卫工人清理垃圾时才会重新盖好;有些老城区人行道上除了夜晚有人清扫一次外,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有不少垃圾散乱堆积在路面上;垃圾桶使用一段时间后内外积聚了很多厚厚的污垢,无人清理,也无定期更换。为改变目前这一状况,建议在垃圾桶清洁维护、居民投放垃圾行为、城区环境整治机制方面,加大力度,形成纵横、立体交叉的管理网络体系,使我区城市环境在高位均衡的状态下得到更好的发展,建议从以下几面着手加以整治:1、继续加大城区环境整治力度,加强对旧城区、旧居民小区的环境卫生整治,增强对可分类垃圾桶的配置,提升科学合理与实用性,尽量在各居民小区、各大街区设置坚固耐用、不容易生锈、不易被拣垃圾人拆卸的垃圾桶,并定期进行清洗维护,保持垃圾桶的整洁卫生耐用;增加以城区街道的清扫次数,保持街道路面的整洁干净。2、继续加强对所设置垃圾桶的管理,增强垃圾分类投放的便利性与引导性,将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废物加以严格区分,用不同的图形及文字标明可投放垃圾的种类,如可回收垃圾包括了各类织物、废纸类、塑料橡胶类、金属或玻璃制品等,不可回收垃圾是除可回收及有害废物以外的所有生活垃圾,如塑料袋、果皮果壳、废纸屑、泡沫饭盒、剩饭菜等,有害废物是指废电池、荧光灯管、过期药品、油漆桶、各类化学废弃物品等,都要在垃圾桶上按国家统一颁布的废物标志标识清楚,引导小区居民和广大市民文明丢放垃圾;3、制定垃圾分类投放行为的规范教育与宣传,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与行为。制定并印制垃圾分类市民手册,在社区居民区分发,并利用电视、网络、微信等媒体与公众互联网平台,加强对市民文明丢放垃圾的宣传教育;在小学生课程设置中,增添规范垃圾投放条例的内容,使小学生从小树立规范处理垃圾的文明意识与行为,确立现代公民合格行为规范意识。4、将规范市民垃圾处理与投放行为上升到法律层面加以立法与管理,可制定市民垃圾投放相关条例并严格执行,相关条例法规中要严明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的有害性,针对不执行条例的行为要有具体的刑事及行政处罚条款并加强执行的检查与处罚力度,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纠,建立并实行重典治理机制。5、成立志愿者纠察执法队伍,补充相关职能部门专业检查人员的不足,对旧城区各居民小区、街区市民的垃圾处理行为进行巡视、检查、执罚;6、在目前开展的“低碳广州从垃圾分类做起”、“垃圾分一分,文明伴我行”等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声势,利用各种宣传媒体与方式,营造人人参与建设美丽新番禺行动之中的氛围,使爱护环境的意识深入人心,使更多的居民在住宅小区内按规定投放垃圾,走在街上不乱丢垃圾,一起为建设我区靓丽清洁的美好环境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