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内容: | 理由: 广州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应该全面展现出应有的时尚和美丽,但在广州的城中村以及周边区域的乡村中,因治理措施不力,“脏、乱、差、臭”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特别是生活污染的治理设施相对城市来讲比较落后和欠缺。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江河,破坏江河生态,污染饮用水源,导致乡村生活环境日益恶化,直接影响群众的健康安全。有的污水和雨水已分流处理了,但分类不合理,导致乡村街道臭味熏天,同样影响群众的身体健康。 我们现在提倡“美丽乡村”建设,其实可以对现有的村落进行合理的环境整治,把村里的居民吸引回留在原地,对于遏制房地产的野蛮生长是一个很好的措施。现在村落的垃圾处理有很好的改善,街道整洁干净,但当行走在村道上时,常常会发现有阵阵恶臭传来,那是每家每户化粪池的未经密闭处理的污水流出,臭味在流经的街道飘出,导致臭味熏天。以往农业时代,粪水是很好的肥料,农民争相收集,肥水不流别人田,但是现在番禺的很多耕地已经没再进行农业生产了,粪水的处理就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现在的村落真有点臭气熏天,部分居民因为乡村环境差臭味大被迫离开祖辈生活的地方,外出购买商品房,乡村越来越让他们没有归属感。 假如乡村环境仍然得不到改善,那将很难留住原住民,我们历代的原始村落就此消亡在我们这一代手上。假如没有解决乡村的生活污染问题,不管乡容村貌如何改善,新乡村建设终归只是“虚有其表”。因此,探索开展乡村生活污水处理净化设施建设,合理优化雨污分流处理方案,完善建设乡村地下排水管道,是确保广大群众身体健康、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迫切要求,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办法: 一、加快完善乡村地区雨污分流排放的管理制度 水利部门应结合目前雨污分流的实际状况,尽快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保证乡村雨污分流措施加速、健康发展。建议水利部有关部门在进一步全面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按照乡村供水、排水一体化的方向和要求,早日着手对管理制度加深研究,争取主动地位。同时,积极推动城乡水务一体化,将乡村雨污分流事务纳入水务一体化管理体系。 二、大力完善乡村地区雨污分流管理体系 1、乡村雨污分流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需要以健全的基层管理机构和队伍为基础,进一步加强乡村基层水利站所建设,将乡村雨污分流事务纳入其中,加大相关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拓展人才渠道,形成一支专业的管理和技术队伍。 2、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鼓励培养专业服务组织,逐步建立污水收费机制,由其负责乡村雨污分流设施的日常维护、清理和运行。在此基础上,对专业人员和服务公司建立起规范的资质认证体系,并加强工艺标准化和运营管理规范化等工作,以实地抽查、考核排位等多种方式,加强对雨污分流运行管理的监督检验。 三、加速建全乡村地区排污管道,改进雨污分流处理方案 1、番禺的部分乡村已实施雨污分流处理,但仍有部分乡村未开始实施,针对未实施的乡村,由镇街牵头,组织相关的会议和培训,效仿成功的乡村雨污分流案例,加快促进雨污分流工作实施。 2、针对已实施雨污分流的乡村,应查实地下管道是否足够,分流方法是否合理,分流效果是否满意,想办法改善雨污分流的处理方法,提高雨污分流的治理效果。 3、在现已实施雨污分流工程的乡村中,基本只是把雨水和污水进行分流,将两种水分开排放到两条不同的管道中,最后分开进行净化处理。有的管道并没有进行闭密处理,排出的污水中含有食物、排泄物等生活垃圾,会导致管道产生恶臭,这对乡村的生活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更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健康。建议可以增加一条闭密管道,将污水进行分类,分成生活污水和排泄物污水(粪水),不同的污水排放到不同的污水管道中,分开净化处理,减少村道的臭味,美化乡村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保留我们祖辈留下的乡村,留住我们的根。 四、积极推动乡村地区雨污分流试点工作,逐步实现全市覆盖 1、水利部门可充分利用水利系统在乡村水利方面的长期经验和组织管理体系,积极推动乡村的排水试点工作,在技术选择、资金扶持、人才培训、公司化运行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实惠和支持,真正形成更多具有代表性、示范性和可复制性的乡村雨污分流工程示例,为全面铺开该项事务积累经验。 2、在技术规范、市场监管、管理培训等各方面都应做好充分准备,为大规模推动该项事务奠定基础。为进一步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加快推进乡村整治,更应该明确渐进式的目标任务,全市所有乡村应逐渐实现雨污分流工程全覆盖。 净化美化乡村环境、改善乡村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乡村社会文明进步。以建设完善乡村地下管道,合理优化雨污分流方法,治理乡村生活污水为切入点,带动乡村垃圾污染的治理以及乡村道路、池塘、河沟等的整治,必将推动乡村建设发展的新局面,真正实现美丽乡村的伟大愿景! |
问题答复: | 彭颖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乡村地下管道,合理优化雨污分流方法,实现真正的美丽乡村”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实施雨污分流,完善排水系统,既能便于雨水收集利用和污水排放集中处理,提高污水处理效率,节约污水处理成本;又能提升居住环境质量、管理水平,切实改善广大市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质量,是实现污水全收集处理的目标。 一、基本情况 根据广州市相关要求和我区农村的实际情况,我区的治理工作目标是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收集处理率达85%。有条件的村采取雨污分流,其余村先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方式收集,逐步实现雨污分流,最终实现污水全收集处理。为日后全面实施农村雨污分流,我区以小谷围街的4个保留村为试点,试行雨污分流。但雨污分流推进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一是农村房屋普遍是共用一套排水管,直接排放至屋后自然水体,如要雨污分流,需从房屋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工程量大,且村民不同意改动房屋设施;二是村内街巷狭窄,无法同时铺设雨、污水两套排水管,如需建设,则要大量征地拆迁;三是在街巷开挖施工,必然影响村民出行及对房屋造成影响,村民配合意愿低。上述问题导致雨污分流工作进展缓慢,甚至停滞。 为完善农村的排水管网,确保旱季污水全收集处理,村内水体环境改善,水安全得以保障,我区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2008~2010开展第一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共6宗,惠及人口1.92万人;2010年以来,开展第二期农村污水项目共37宗,惠及人口22万人;2017年及以后开展第三期农村污水项目共86宗,惠及人口91万人,上述项目完成后,我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全面完成。 二、工作进展 我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主要思路是,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采用雨污分流或截流的方式将村内污水进行收集治理,同时完善村内排水系统,解决村内水浸问题、明渠暗化等改善村内水环境卫生。按照城中村、城边村、远郊村等经济发展情况和市政污水管网的覆盖程度不同,制定相应的治理办法,具体的方案是:城中村的治理是通过完善村内污水支管建设,将污水收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统一输送至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城边村的污水治理是通过完善村内污水支管网建设将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进行集中处理;远郊村基本没有市政污水管网覆盖,则主要采用就地分散处理的方式。 2010年,第一期6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已完成并投入使用;第二期37宗农村污水治理项目,目前已建成33宗,4宗正在施工;2017年及以后实施的第三期86宗农村污水治理项目,目前已陆续进场施工,计划年底完成施工。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工程完工后,由各镇街通过公开招投标委托有专业资质的单位对农村排水设施进行运行维护。要求运行维护单位严格按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养护与维修规范》、《广州市排水管渠维修养护技术规范》等相关技术规范、进行运行维护。 (二)按照《广州市排水设施维护管理质量抽查考核办法(试行)》、《广州市水务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监督考核工作细则(2014版)》、《广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考核标准》等有关要求,对各村已运行的排水设施进行考核监督,发现问题,要求限期整改。 (三)按照各村的实际情况,逐步开展村内彻底雨污分流工作。 我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对于提升我区农村地区的水环境质量,净化美化乡村环境、改善乡村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乡村社会文明进步将发挥重要作用。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乡村完善地下管道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