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17年 > 2017年提案

议案(建议)办理

标 题:加快完善城市管网综合整治,防治暴雨内涝
问题内容:

理由:

随着番禺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广州市番禺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逐步落实,有助番禺区成为经济迅猛发展、交通网络提速、城市配套全面、城市价值综合提升的国家级中心城市。

城市排水系统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居民的基本生活,也是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表征。然而2016年9月的几场暴雨,使番禺城市排水系统的问题暴露出来,番禺多个地区成为“水浸黑点”。

一、番禺区排水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1.番禺区城市化建设迅速,城市规模日渐增大,城区内越来越多不透水的建筑、水泥地面,城市绿化越来越越少,使自然吸收储蓄能力大大减弱,遇暴雨便无法及时调蓄雨水,使内涝加剧。

2.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滞后,与城市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城市发展规划对排水系统投入不足,原有雨水管道设计标准低,大部分排水管网和设施容量小,而且管材陈旧老化,出现淤堵和浸漏,致使雨水无法迅速排泄。

3.部分地区地势低,大量雨水骤然汇入,容易出现排水设备超负荷运行,无法及时排水。以里仁洞跨线桥底等低洼地带尤为严重。

4.河涌治理未见成效,部分河涌淤塞严重,河道排洪不畅,城市建设大量覆盖、填埋农田、池塘。大量建筑工程使河道断面收窄,河床抬高,阻碍排涝,降低河涌储水、排洪能力。

5.欠缺应对暴水的应急机制和措施。部分滞洪区未根据实际情况建设。目前番禺仍未建立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预警应急机制。应急抢险体系不完善,往往超标降水出现时,应急部门未能及时处置解困。

办法:

城市排水系统工程庞大,单靠提升排水管网标准和增大管径无法根本解决内涝问题,尤其对已建城区,管网升级改造难度大,经费高,解决内涝须寻求多种切实可行的方案。

1.因地制宜建设,增强城市自然蓄水功能建设。

建议推进城市建设,适当建设下沉式绿地和植草沟,提升绿地汇聚雨水、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等功能。增强道路绿化带对雨水的消纳功能,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停车场等扩大使用透水铺装,减轻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加大对公园绿地建设和自然生态修复的投入,通过建设绿地、人工湿地、人工湖等措施,提高绿地系统的蓄滞功能。

2.加大力度整治河涌,禁止填埋河涌湖泊。

建立系统法规体系,制定地方性河道管理实施条例,应强制依法执行整治河道,对未按规定完成清淤、扩宽,改善水环境工程的部门予以问责。加快恢复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遂步改善水环境。加强河道系统管理,实施生态修复。

3.制定科学的城市内涝应急机制,加强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建设。

通过组建专家组对各地区排水管网体系、历次水淹情况、暴水等级、河湖系统等作系统全面的分析,建立档案存,制定行之有效的城市内涝应急体制、快速反应机制、及救援体系。并且编制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建立一支专业的抢险救援队伍,对救援人员进行充分的训练,确保其具有抢险救援工作的执行应对能力,迅速响应并正确处置内涝发生时的人群疏导、排水系统检测维修等情况。

4.加强排水设施日常养护,提高管护效率。

创新监管模式,提高排水管护水平和工作效率。加强排水设施的日常巡查、清淤维修养护,保障排水系统高效、安全运行。建立完善的巡检制,确保排水设施巡查、管理、维护到位,及时发现管道、雨水口的淤堵现象,及时疏通清理,提前做好汛前城市排水系统的检修、疏浚工作。

城市排水系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石,关系着人民的基本生活。希望有关管理部门把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工作列入城市发展规划,加快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内涝治理,完善防治体系,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图1.番禺2016年9月水浸情景

图2.2016年2月 华景新城

问题答复:

香港组: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完善城市管网综合整治,防治暴雨内涝”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城市排水系统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完善的排水设施,为城市高效率、高质量运转创造了条件。

一、基本情况

番禺区共有河涌206条、内河道3条,总长470.1公里,水域面积16.7平方公里,水闸259座,排涝泵站228座,排水管道827公里。虽然排水设施众多,但仍然存在内涝水浸问题。

造成城市内涝的原因主要有五个:一是气候变化,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短时强降雨或过程雨量偏大的天气气候极端事件时有发生,导致强降雨及短时降雨发生几率加大;二是排水系统不完善。此前我区没有完整的排水规划,排水管道主要是随道路配套建设,没有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且大部分管道采用一年一遇暴雨强度标准建设,建设标准低,管网密度小,已无法满足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排水需求。三是城市化日趋严重,地表径流加大。番禺区城市化迅速发展,使大片农地、水塘消失,不渗水的硬底化地面大幅增加,城市产、汇流条件改变,地表径流增加,急速加大地面、管道的排水压力;四是局部区域地势低洼,暴雨时大量雨水骤然汇集,河道水位高涨,排水设施超负荷运行,势必造成水浸;五是日常排水设施管理不到位。目前还存在河涌淤积、侵占严重,水闸、泵站开启不及时,排水管道损坏、堵塞等问题,直接或间接地降低了排水能力。

二、解决措施

为完善排水系统,解决我区暴雨内涝问题,保障水安全,我区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编制排水规划。为全面贯彻落实新型城市化发展要求,确保番禺区雨、污水的安全排放和番禺区人民公共安全与卫生,解决番禺区旧城区内涝和雨污管混接等突出问题,使排水系统能实现科学的管理与经济合理、环保有效的运行,以适应新形势下广州市番禺区的建设需求,今年完成了《番禺区排水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在规划期内能够有效的指导排水设施的配套建设与完善。

(二)加快海绵城市建设。为推进我区海绵城市建设,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水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我实际情况,制定了《番禺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拟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结合我区的自然山水格局,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主要推进绿地系统建设、海绵性道路和广场建设、海绵性建筑与小区建设、城市生态水网建设、海绵型村镇建设、提高城市排水防涝体系能力。

(三)内涝点整治。为解决现状暴雨时内涝的情况,我区编制《番禺区内涝点排水整治工作方案》,整治全区52个内涝点,并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优先治理水浸严重、影响较大的位置,如番禺大道里仁洞段、百越广场周边、黄编村、南浦岛碧桂园等多个水浸点,目前已完成38个水浸点的治理,治理完成后的位置,有效缓解水浸现象。

(四)制定应急机制。为做好防暴雨内涝应急抢险工作,我区制定了《广州市番禺区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应急预案》,并针对每个易涝点的水浸实际情况,制定了应急专项预案,同时每年制定《防暴雨内涝应急预案》。制定预案后,举行应急抢险演练,锻炼抢险队伍、磨合机制、提高各职能部门快速联动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日常排水设施管理、加强执法。聘请专业队伍开展河涌、排水管道维修养护、保洁、疏通等工作。建立河涌巡查、运行维护、执法工作长效机制,组建河涌巡查队伍,对全区河涌开展巡查、执法,禁止一切损坏排水设施的行为。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按期推进《番禺区排水工程规划》,严格执行《番禺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逐步完善我区排水系统建设,控制雨水径流,减少内涝发生。

(二)加快内涝点整治,将实施内涝点动态管理,抓紧实施排水整治工作,加快在建项目的施工进度,已整治完成达到预期效果的点进行销案处理,还未完成整治的点将列入督办事项,汛期加强应急预案管理。

(三)督促各养护单位加强对排水设施的管理,做到日常巡查、定期顺通,暴雨时有效应对,努力做好汛前防御工作。

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防治内涝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