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17年 > 2017年提案

议案(建议)办理

标 题:关于多措并举培育本土文艺人才的建议
问题内容:

理由:

番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这里诞生了广东音乐、岭南画派,飘色、舞龙、舞狮、龙舟、鳌鱼舞、乞巧、鱼灯、“三雕一彩一绣”等民间艺术闻名遐迩。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文化建设和文艺队伍及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现阶段,我区文化活动繁荣,文艺队伍十分活跃,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现有各类文艺队伍达200多支,区文联作为指导单位,有美术家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民协、曲协、作协、文学创作研究会、音协、收藏家协会等多个协会,仅曲协就有80多个粤曲私伙局。我区文艺队伍呈现门类全、人数众、技艺精等特点,不少文艺人才具有较高知名度。虽然文艺队伍活跃,但我区文艺队伍也依然存在新生代少、研究人才少,缺乏有效组织和平台,活动经费不足和场地有限等情况。

办法:

一、为了更好的挖掘乡土文化,培植本土文化,使传统艺术有更好的继承和发展,文化人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扶持,我们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1、整合资源,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全区文艺家的作用;

2、支持文艺家协会,对已经注册的文艺协会给予资金扶持和以购买政府服务的方式,优先安排文艺服务项目;

3、发挥大学城在番禺区地域优势,利用大学城各高校在文化方面人力资源优势,为番禺区文化人才培养、本土文化挖掘和创新提供智库作用;

4、与大学城各高校学生社团建立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志愿者在文化上的活力,做好乡土优秀文化双向交流;

5、结合全民健身运动,弘扬武术崇德精神。融合本地拳法套路,编辑简易武术套路教程,在中小学推广,在强身壮体同时,达到武术“崇德”精神的潜移默化。

二、区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设立专项基金,同时争取企业参与支持。设立的基金用于奖励、扶持的乡土艺术以及一些文艺社团公益活动。

问题答复:

文体组:

你们提出的“关于多措并举培育本土文艺人才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宣传、文化、人社等职能部门重视文艺人才的培养、挖掘和扶持。近年来的主要工作有:

一、组织实施“禺山金艺”优秀人才评定。为进一步加强我区优秀传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区政府颁发了《广州市番禺区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暂行办法》,区人社局、区文广新局联合制定《“禺山金艺”优秀人才评定暂行办法》。“禺山金艺”每两年认定评定一次(自2017年起每年评定一次),在番禺区内工作且从事文学、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曲艺、小品、话剧、民间文艺等,工作成果突出的人士,均可参与评选。经过评定,去年有何世良、区广新、陈小红、梁秀玲、彭国祥等5位民间文艺家被评为“禺山金艺”优秀人才,每人获区政府给予不少于5万元的一次性资助。今年的“禺山金艺”评定工作正在进行中。

二、组织推荐优秀民间文艺家申报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对非遗传承人现状的关注,并对其做好引导、扶持工作。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省级9名(含国家级)、市级20名(含省级或以上)、区级38名(含市级或以上)。成功列入各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不但能提高非遗传承人的知名度,还能获得国家、省、市的非遗传承人传习补助经费扶持。2016年,陈文敏荣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

三、区级设立专门的非遗传承人专项补助经费。从2012年起,区文化主管部门每年从区财政非遗专项经费中划拨一定经费作为我区非遗传承人传习补助经费,每年向各级非遗传承人发放。

四、搭建非遗传承人发展平台。区非遗中心通过每年举办的文化遗产日、暑期青少年非遗传承班、非遗进校园等活动,以及建立非遗传承基地等方式,支持和引导我区非遗传承人广泛开展传习活动,为他们提供展演交流平台。同时,积极组织区内各级非遗传承人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相关培训活动,提升非遗传承人的业务素质。

五、扶持文艺社团的发展。区文联充分发挥沟通和联系文艺家的纽带桥梁作用,对已在区民政局办理了正式注册手续的文艺团体给予2万元补助,对正式成立的基层文联给予1万元补助,经费专门用于支持民间文艺组织开展相关活动。

六、成立广州大学城(小谷围)文联。由广州大学城管委会牵头,成立广州大学城(小谷围)文联,主要承担大学城文学界协调、联络、服务的功能,并于2017年3月召开了广州大学城(小谷围)文联第二次代表大会。

七、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每年举办“市长杯”系列赛、全民健身日、体育节、南粤幸福周、武术、健身气功交流展示、甲乙级足球联赛、少儿足球赛、篮球联赛等区级群体赛事活动不少于15项次,参与活动群众超过10万人。目前简易武术套路课程已在我区部分中小学校大课间中推广,如番禺区实验中学、沙湾镇实验小学、南村镇中心小学、市桥中心小学、东怡小学等。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加强完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和工作,充分发挥体育传统项目在体教结合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促进我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下一阶段,我区将继续以建设独具魅力的岭南文化示范区为契机,加大经费扶持,为民间文艺家搭建各类平台,进一步擦亮番禺文化品牌,大力促进我区民间文化的繁荣发展。

一是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区级文化单位以及各镇(街)文体服务中心做好服务提升工作,利用番禺现有的各类文化场馆,依托番禺广场、正在建设的区图书馆新馆,以及各镇街现有的文体中心、文化展馆等场所,开辟建设“番禺文化名人雕像公园”、“番禺文化系列名人馆”,加快“岭南画派两高艺术纪念馆”、麦华三纪念馆、黄啸侠纪念馆等场馆建设,为民间文艺家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场所。

二是搭建各类文化交流平台。通过举办星海艺术节、民俗文化节大型活动以及“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系列活动等,为民间文艺家构建展示平台。区文化职能部门将继续发挥区非遗中心和各个民间社团的作用,形成长效协调机制,促进民间艺术的发展。并结合区内各项大型文艺活动的开展,探索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各类文艺社团提供更广阔的展示平台和发展空间;继续组织推荐更多的民间文艺家申报各级非遗代表性名录,做好文化的传承。

三是扶持文艺社团的组建。立足社区,挖掘更多文艺社团,条件成熟的,区相关部门对文艺社团的申报登记给予支持和指导,安排专人负责协助申报登记工作。下拨专款,带动文艺社团的建设,从而为民间文艺家的发展提供支持;鼓励和引导民间文艺队伍走“以文养人”的发展之路,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支持民间文艺队伍的建设。

四是进一步繁荣各类传统文艺创作。大力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及扶持工作,努力整合社会资源,发扬和传承广东音乐、飘色、乞巧、龙狮、鳌鱼舞等民间艺术,推动我区民间文艺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五是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文艺人才分层培养,定向培养骨干人才,从高等院校、文艺业务骨干中选拔精英人才。邀请专业人士对本土文艺人才进行业务专题辅导,提高文艺人才整体素质;加强本土文艺人才评定工作,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纳入全区人才大开发体系,对创业、新领军团队及个人给予高额奖励,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制度。

六是计划联合对口帮扶五华县文化职能部门举办番禺五华两地音乐骨干培训班、组织番禺区文艺骨干赴五华县开展采风创作交流活动,共同繁荣两地文化艺术,提高两地文艺人才素质。

七是计划继续结合全民健身运动,弘扬武术崇德精神,区文化体育部门将继续协调区武术协会推荐专业教练员协助做好武术教育推广工作,丰富武术项目推广服务的供给。

八是加强与大学城各高校互动联系。依托新成立的大学城(小谷围)文联,与星海音乐学院、广州大学等高校的文艺社团建立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共同策划组织相关文化活动,丰富当地群众文化生活。

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