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17年 > 2017年提案

议案(建议)办理

标 题:推进众创空间联盟和孵化器集群建设,大力提升大学城科技创新辐射能力
问题内容:

理由: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大学城管委会充分利用大学城丰富的教育、人才、科研、创新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学城基本形成了以“一核”(智核)定位,“双擎”(广州超算中心、广东国际创客中心)引导,“三园”(数字家庭、健康产业、集成电路基地)集聚,“十校”(各高校创新创业平台)支撑,“多极”(以广州国际科技交流中心为龙头的公共区域多个孵化器项目)发展的创新驱动格局。

目前,10所高校建成(含规划建设)创新创业平台3.1万平方米,进驻团队逾300个,培育出有米科技、九尾信息等大学生创业典范;广东工业大学的“广州大学城两岸四地大学生创客空间”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和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均被评为国家级孵化器;各高校创新创业平台孵化集群项目量质齐升,以点带面,辐射带动12万学生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格局。广州大学城产学研合作引入孵化项目基础扎实。据统计,大学城各高校有各类独立研发机构16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7个,集聚院士、产业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广州市、番禺区政府通过搭建镇街高校“1对1、1加1”新型校地协同创新、设立科技金融服务分中心等方式,实现高校科技创新成果与我区优势产业有效对接,大幅提升高校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率。

二、存在问题

(一)缺乏清晰的产业定位。目前,大学城3个园区主要以引入数字家庭、健康医药、集成电路产业为主,但实际上在引入项目时并没有严格的区分,尤其是目前在公共区域建设了多个孵化器群,各高校也着力推动科技成果属地转化,但是均没有清晰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对进驻的项目没有按产业要求进行筛选。

(二)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目前,大学城3个产业园区缺乏统一的机构经营管理、发展战略、服务平台、品牌形象、政策和资源支持。三大园区由番禺区政府分别与中山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合作共建,虽然都是番禺区国资局的下属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但由于分属不同的部门,其运作、经营和管理模式均不一样,对内缺少一个统筹管理部门,难以形成合力,对外缺少一个统一品牌,难以形成规模。此外,由于三大产业园区在对外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系统的产业名录分类,经常造成资源浪费和不良竞争等现象。

(三)缺乏个性化扶持政策。省、市出台支持创新驱动的政策具有面向全省、全市的普适性,而大学城具有高校聚集的特殊性。目前,大学城孵化器集聚效应已经初步显现,各高校推动创新创业也蓄势待发、势不可挡,但由于缺乏适应大学城特殊情况的个性化政策,如针对高校师生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从而对大学城创新创业发展、“智核”效应发挥形成了制约。

(四)缺乏高效的用地机制。目前,大学城公共区域的用地权都属于市政府,由市土地开发中心负责统筹,并且很多用地属于农用地性质,对我区在大学城引进优质创新项目、推进创新驱动形成了制约。如,大学城沿江地带有约2.3万㎡绿化用地,拟建设小型的孵化器群,因用地性质面临深化规划难的问题;大学城新一轮控规修编后,公共区域共有7块共约37.72万㎡科研用地,由于权属属于市政府,面临拿地难的问题;大学城6.95公顷置换地和保留村内630亩用地,都属于村集体所用,面临项目落地难的问题。

办法:

(一)打造孵化器产业集聚体系。一是规划建设“大学城科技园”。对大学城现有的三大孵化器产业基地资源进行整合,统一命名为“大学城高科技产业园”,下设三大分园区。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和“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番禺区国资局下属管理机构和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公司,对大学城三大产业园区实施统一运营和管理,对外进行统一引资和招商。加快健康产业基地与澳门工商界合作步伐,探讨引入社会资本、推进基地内部改革、进行股权优化等新办法。二是扶持建设一批专业特色孵化器,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市区联动加大对亚信、厚德、英诺、溢思得瑞、超谷科技园等民营孵化器的扶持力度,帮助其壮大发展,促进优势产业加快集聚。指导大学城投资公司信息大楼产业集群和国家数字家庭申报大数据创业创新孵化园和广东省省级大数据产业园,培育一批具有行业领先特色和优势的大数据产业集聚区。三是加快建设“云超算科技园”(暂定名)。依托超算中心这一优质载体,结合大学城各高校在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上的学科优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原则,吸引国内外社会资金组建云超算产业发展基金董事会,建设国家级云超算科技产业园。

(二)打造创客扶持体系。一是成立大学城创客联盟。利用大学城丰富的高校创客资源和优质的人力储备,加强与六矽科技众创空间、厚德孵化器、广东国际创客中心等民间创客力量的深度合作,推动组建大学城创客联盟,为高校创客、民间创客、孵化器平台和专业运营团队等多种创客元素搭建沟通、互动的桥梁。二是扶持民间创客力量。按《番禺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为六矽科技众创空间、有米创新创业基地、厚德孵化器等民间创客力量提供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和壮大。通过实施区人才“青蓝计划”,扶持在大学城初创企业的青年人才,对青年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给予启动资金扶持和信贷支持。三是谋划建设广东国际创客中心。通过与广东省科学中心合作,利用省科学中心的闲置物业,探索建设一个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科学运营、能够良性发展的区域创客龙头项目,在大学城搭建一个集创客挖掘与培育、创客创新实践、创客创业育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从而进一步完善大学城创客体系发展所需元素。四是打造大学城创客活动品牌。主办好“两岸四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小谷围)“互联网+交通运输”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扩大赛事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将其打造成为大学城传统品牌赛事。与六矽科技众创空间和厚德孵化器合作,联合十所高校创客空间,举办创客马拉松和微电影大赛等活动,开展大学生“创客节”,将其打造成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创客展会活动。

(三)建议番禺区政府制定和完善支持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在建立全区性产业定位规划时统筹制定大学城的产业目录,明晰其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制定扶持大学城创新创业的个性化政策,协调理顺大学城的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用地机制。制定鼓励各类高层次人才落户番禺、落户大学城的相关政策,鼓励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提档升级。

问题答复:

小谷围街工作室: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众创空间联盟和孵化器集群建设,大力提升大学城科技创新辐射能力”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是科技创新发展新常态下培育创新动力的重要平台,是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我委将以各级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扶持政策为基础,为大学城建设众创空间联盟和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撑。

一、全区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情况

今年上半年,我区新增5家众创空间,全区众创空间达12家,其中国家级和省级各2家,入驻创新创业团队281个,众创空间面积达3.77万平方米;新增6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22家,其中国家级和省级各2家,在孵企业达781家,累计毕业企业241家,孵化面积达106万平方米。先后孵化培育出有米科技、九尾信息、巨杉软件等具有行业

代性的创新型企业,为我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结合实际助推大学城孵化平台加速增长

(一)以各级孵化扶持政策为抓手,力促大学城孵化平台加速发展。提案中提出在大学城打造孵化器产业集聚体系,我区科工商信局将以《番禺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管理办法》等各级孵化扶持政策为抓手,进一步激励大学城各高校、重点企业结合自身优质及产业特点,建设和发展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大学城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集聚体系培育更多的孵化新平台。同时,重点支持六矽科技众创空间、大学城两岸四地大学生创客空间(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级孵化器)及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市级孵化器)等孵化平台开展创新创业孵化服务活动,切实提升发展步伐,不断强化孵化平台的创新创业发展水平,助推大学城孵化平台集聚发展。

(二)有的放矢实施孵化平台精准服务,引导孵化平台规范化管理。

根据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年度绩效评价考核标准,实施孵化平台精准服务,引导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参加“两岸四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小谷围)“互联网+交通运输”创新创业大赛、创客马拉松和微电影大赛、大学生“创客节”等活动,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指导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申报“青蓝计划”项目,不断强化人才培育和产学研合作水平。

三、加快园区建设,提供空间载体。

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研发孵化园区位于广州大学城中轴线上,是部、省、市、校、区共建的产学研结合的特色产业园区,分为一期、二期(以下简称“研发园一期”、“研发园二期”)进行开发。

(一)研发园一期

研发园一期由区属企业信投公司(下称信投公司)下属控股企业广东星海数字家庭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投资开发,总用地面积36亩,总建筑面积72,409.61平方米,包括创业大厦、研发大厦、大学城展览馆3栋建筑。研发园一期目前已入驻企业210多家,培育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4家。其中,九尾科技创办人受到李克强总理接见,前往中南海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建议;有米科技产值规模达10亿元,被工信部评为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

(二)研发园二期

研发园二期以信投公司为主体进行开发。2011年,该公司通过公开挂牌出让方式以约14.1亿元(含土地款、契税及其他费用)购得大学城北区DN0601(地块一)、DN0701(地块二)、DN0801(地块三)、DN0901(地块四)、DN1101(地块五)、DN0202(地块六)等6宗地块用作研发园二期项目用地,其中4块为科研设计用地1块为旅馆业用地(拟建设酒店)、1块为住宅用地(拟建设人才公寓),总用地面积127,556平方米(191.3亩),总建筑面积51.8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38亿元。根据“整体规划、分步建设”的开发原则,首批地块五、地块六目前已接近完工,正进行最后的施工收尾工作,并已基本达成招商合作意向。地块一至四正开展规划调整修编工作,我区争取尽快提交市国规委审定。

四、建立联动招商机制,促进大学城各园区发展

广州大学城有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基地、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基地、IC基地三大园区及广州英诺创新空间等多个众创空间。近年来,我区招商办与大学城管委会、产业园管理公司建立了招商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了大学城人才储备丰富的优势,积极协助各园区开展招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荐了中科白云基金、广州爱研科技有限公司和广州华多锐护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项目落户大学城相关园区,并协助广州华多基因项目办理卫生许可证等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各园区的发展。

五、营造人才创新创业良好生态环境,提升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水平

为营造人才创新创业良好生态环境,提升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水平,我区制定了《番禺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制度》,将在医疗卫生、子女教育、引进人才入户、提供居住证申报服务、出入境便利、配偶就业、景点免费、住房保障、体检疗养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鼓励各类高层次人才落户番禺,落户大学城。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