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17年 > 2017年提案

议案(建议)办理

标 题:校地合作齐抓共管建设美丽广州大学城的建议
问题内容:

理由:

一、交通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大学城中环的功能定位不够清晰,大学城已投入使用十多年,交通功能更重要还是教学区与生活区的枢纽功能更重要应再论证;

(二)地铁、交通枢纽至各高校的公共交通接驳线路及车辆不足;

(三)官洲隧道交通拥堵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居民对隧道进大学城后左转出中环的出口设置应开通还是关闭尚有不同意见;

(四)大学城部分主要道路老化严重,目前老旧损毁的人行横道及交通标线超过4000平方;

(五)大学城的停车场配置未实现科学调配,有的路段一位难求,有的地段又大片闲置。

二、大学生志愿者资源未能成为大学城综治的有效力量:

广州大学城在校生多,人才密集,有利用业余时间服务属地机关、促进当地和谐发展的精力和热情。大学城管委会编制相对少,承担的政府职能责任重大,公务员及雇员队伍编制相对紧张,人员不足。当前大学生志愿者资源未能成为大学城综治的有效补充力量。

三、环境卫生需要加强:

(一)部分靠近城中村的地段卫生死角管理不到位;

(二)生活垃圾乱扔乱丢现象仍有发生;

(三)部分江边的路段杂草丛生、没有路灯,未做绿化整治;

(四)四条城中村的路灯及肉菜市场需改造升级。

办法:

一、关于交通问题的建议

(一)建议由大学城管委会、交通部门、交警部门邀请交通研究专家,共同论证广州大学城中环的功能定位,如将中环定位为大学教学区与生活区的接驳区域,可以禁止机动车通行,将中环改为非机动车道,有利于解决师生安全出行问题,也增加了各高校的使用空间。

(二)大学城地铁站及交通枢纽与高校的接驳问题,建议管委会与公交部门协商,采用灵活的车辆轮值时间,如在寒暑假可以大幅减少轮值车辆,而在平日则可以安排放学、上学时段多些轮值车辆,上课时间减少轮值车辆。

(三)建议大学城管委会、区交通局、交警部门对大学城停车场进行调研,重新规划建设新的停车场,在人流密集地段增加停车位和停车设施。建议我区安排专项资金对大学城老化道路的标线、路牌灯进行维护。

二、利用大学城大学生资源优势,开展志愿服务。

建议大学城管委会认真研究管委会综合治理职能部门的哪些职能,如治安管理宣传、交通引导、学生治安纠察队等是否可以吸纳大学城志愿者来协助完成,并将该需求与各大高校沟通,让高校管理层协助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大学城的综治工作,这支队伍将是大学城综合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政府主导,校地联动,做好环境卫生工作。

(一)加强四条城中村出租屋的环卫保洁工作。

(二)加快四条城中村的路灯升级工程和肉菜市场规范化改造工程。

(三)重视江边部分未整治路段的环卫工作,未能及时实施改造的应设立指示牌,提醒市民注意安全。

问题答复:

民进番禺区基层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校地合作齐抓共管建设美丽到广州大学城”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一、关于“解决大学城交通问题”的建议

(一)大力改善中环路交通组织管理

一是持续完善中环路交通设施。按照“弱化中环路、内环路机动车功能的思路”,中环路禁止货车和摩托车通行并且限速40公里,且通过划分自行车专用道减少了机动车道;同时因应道路老化情况,持续对老旧损毁的人行横道及交通标线进行更新。目前中环路全部标线已更新,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的过路环境。

二是推行公共自行车系统。由市交委牵头于2016年建成大学城公共自行车系统,投放自行车6900多辆供大学城师生和居民使用,并在中环路划分了自行车专用道,规划设置了86个公共自行车站点,并有效地解决公交枢纽、地铁、商业区到学校的“最后一公里”交通出行接驳问题。

三是优化行人过街天桥设施。对星海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

院、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共10处行人过街设施进行加固结构、安装遮阳板、楼梯扶手以及装饰美化,极大地方便了师生过街出行

四是引导共享单车有序经营。目前大学城内投放的摩拜、ofo、酷骑等共享单车达2万辆。为了让共享单车更好地发挥其公共服务功能,大学城管委会加强规范共享单车管理,整治共享单车侵占车道及不规范停放等问题。在共享单车行经的高频市政路段、高校、公交枢纽等区域场所建设规范化标准化自行车停放点,拓宽可停车区域。建立政企沟通协调机制,准确掌握运营管理情况,及时解决存在问题。试行共享单车GPS电子围栏、建立信用积分体制和奖惩规则,鼓励用户文明用车。

针对中环路的功能定位问题,区交通局、大学城管委会、小谷围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将进一步研究论证,使中环路贴合师生教学和生活的需要。

(二)进一步优化公交发车间隔

目前我区内(不含广州线)有11条公交线路行经大学城,分别是大学城环线1、大学城环线2、番52、番201、番202、310、380、384、387、夜50。其中公交线路380、384实行定点发班,其余9条公交线路按核定发班间隔发班。区交通局根据实际客流和线路运营情况,已对部分线路的发班间隔进行分情况核定,其中对番52、番201、番202核定了高峰和平峰的发班间隔,对大学城环线1、大学城环线2、夜50核定了高峰、平峰、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的发班间隔。在寒暑假期间,区交通局视客流情况对大学城公交线路的发班服务标准进行阶段性临时调整,减少运力投入,并在沿线站点进行宣传告示,寒暑假结束后线路恢复正常运营。现在的公交线路和发班服务标准可基本满足大学城师生的公交出行需求。

区交通局将根据大学城客流需求作进一步调查研究,合理优化调整公交该片区公交线网,研究因应寒暑假、上学放学时间调度公交轮值车辆,方便师生和广大群众出行。

(三)积极推进停车场规划建设

小谷围街道办事处已就停车难问题开展了多次实地摸查,掌握了辖内停车场面积、布局,以及停车需求较大的路段,并向市、区两级政府和交通部门反映情况。2016年12月,区交通局编制《番禺区解决停车难问题研究报告》报送区政府并获批复同意。《报告》中计划在南亭村大街旁空地、贝岗村广外西路旁空地等区域建设停车场地。但该两处地块现时均存在用地性质不符等问题,待用地问题解决后,大学城管委会、小谷围街等单位将全力配合和支持区交通局开展停车场建设工作。

广州大学城属于广州市战略性发展平台,我区为加强属地管理,对大学城公共安全、交通、卫生等方面加大了人员、社会事务管理及建设维护财政资金投入,近年来平均每年投入5000万元。今后,我区将大学城发展需要及时安排道路设施改造等各项预算资金。

二、关于“利用大学城大学城资源优势,开展志愿服务”的建议

大学城管委会加强与大学城各高校及其志愿队伍、协会、公益团体对接沟通,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支持和引导,广泛发动志愿者参与大学城的管理与建设各项工作。

一是结合大学城每年毕业季、开学季的工作特点,于毕业季指导志愿服务队伍在多所高校开展毕业垃圾分类回收宣传工作,协助高校清理毕业垃圾,缓解毕业季的垃圾处理问题,以及安排志愿者在客运站场、重要交通站点协助公安、交警部门开展疏导指引返乡学生;开学季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伍在地铁四号线大学城出口设置迎新服务点,协助换乘接驳指示、高校报到处指引等,方便新生出行。

二是利用节假日、寒暑假期,以社会实践为平台,大力引导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参与大学城管委会和小谷围街有关创新创业、法制宣传、垃圾分类宣传、来穗人员服务等活动中。目前,大学城管委会、小谷围街已与广东药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志愿者队伍成功对接,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工作坊、长者探访活动、法制宣传活动、夏令营活动,等等。

三是结合市、区以及大学城管委会今年水环境治理的工作重点,积极配合市水务局、团市委开展相关工作,动员和指导大学生参与防治水污染和水治理监督工作:协助推动组建来自大学城高校的13支河涌巡查青年志愿服务队,打造水环境治理生力军;支持河涌巡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巡河活动,强化大学城内13条河涌巡查和整治监督工作;配合市相关部门举办“治水护水齐参与,清水活水美羊城”暨广州市高校青年志愿者巡河主题宣传活动,营造治水社会化氛围。

目前,大学城各高校志愿者已成为大学城管委会、小谷围街道办事处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团区委、大学城管委会、小谷围街道办事处将继续引导和鼓励志愿者积极参与大学城综合治理工作。

三、关于“政府主导,校地联动,做好环境卫生工作”的建议

(一)多举措加强城中村保洁工作

一是成立环卫保洁服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小谷围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负责保洁工作的日常管理,加强督办协调,高效、及时地处理环卫保洁各项任务。

二是组建小谷围街所属环境保洁队。投入近500万元,组建105人环卫保洁队伍,负责四条城中村的卫生保洁及平时应急保洁任务;聘请15名网格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对全街15个城市管理网格日常巡查工作,发现问题立即对接保洁公司进行处理。

三是加大常态化保洁力度。将4条保留村纳入城市化管理范围,开展环境卫生样板路及星级卫生村创建工作,组建村级保洁队伍,做好村内房屋冷巷、明沟暗渠、公园、空地盘和公厕的保洁。设立各村临时堆放点,加强大宗废弃物清运管理。建立健全4个保留村商业街垃圾分类及餐饮垃圾统一收运体系。

四是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今年以来小谷围街开展了8次“四边”环境卫生清理和村庄专项清洁行动,分别对北亭村、南亭村、贝岗村及穗石村“四边”进行了“三清理”,共出动250余人次,清理乱堆放杂物80处,清理垃圾约20吨,清理卫生死角77处,清理乱张贴乱涂写2400余处,疏通沟渠32处。

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加大保洁力度,提高保洁标准,健全保留村保洁机制、加强宣传、完善日常监管等措施,切实改善了农村和社区的人居环境,穗石村、南亭村、贝岗村在创建星级卫生村活动中成绩可嘉,均被评为星级卫生村。

(二)积极推动城中村路灯升级工程和肉菜市场升级改造

自2016年起,小谷围街道办事处主动配合区城管局对城中村路灯开展实地调研,并多次召开协调工作会议共同交流路灯管理的经验,积极探讨大学城市政路灯、绿化庭院灯和保留村内路灯的管养模式。今年6月北亭村已全面完成383盏路灯改造及管养责任移交;穗石村、贝岗村和南亭村预定于今年内改造路灯共1123盏(其中穗石村484盏、贝岗村203盏和南亭村436盏),目前已制定路灯改造初步方案,正落实招投标程序,预计于今年年底完工。

针对贝岗村农贸市场、南亭村农贸市场和贝岗村商业街建筑物陈旧破损、配套设施不完善,难以满足辖内居民采购农副产品和消费的需求,小谷围街已于今年7月向区政府申请对贝岗村、南亭村农贸市场和贝岗村商业街进行升级改造,并同步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提升。预计可改善贝岗村、南亭村的环境面貌,满足村民群众和楼盘业主、高校教师、高层次人才的消费需求,增加村集体的经济收入,为大学城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持续做好江边路段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开展绿地卫生保洁工作。按照绿地卫生保洁要求,采取分片管理,责任到人,积极处理对辖区内绿化带的枯枝、枯叶和生活垃圾等进行全面清理,每天安排人员巡查,确保辖区内绿地、绿化带内无白色垃圾、砖瓦石块、枯枝败叶、污物杂物。

二是加强外沿江路段巡查管理。严厉查处沿江堤围乱搭建现象,今年以来成功拆除外江堤围乱搭建1处;及时清理江岸乱堆放垃圾,打捞清理滨江绿化带的漂浮垃圾,确保沿江景观整洁有序。

三是协调市、区相关部门启动湿地公园等江边园区和绿化带损坏设施排查修复工作。目前大学城管委会和小谷围街道办事处正积极协调市相关部门承担大学城沿江公园和绿化带升级改造任务,同时与区城管局路灯所沟通,研究公共绿化照明系统和路灯照明系统一体化管理的可行性,争取将江边园区和绿化带打造成亮眼的城市景观。

非常感谢你们对广州大学城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