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内容: | 理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出行需求日益增长,道路交通面临挑战。“公交优先”成为人们的共识。国务院、省、市各级政府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如《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粤府〔2013〕120号)和《广州市关于落实公交优先加快建设公交都市的意见》,进一步强化“公交优先”作为城市交通发展的核心战略地位。这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城市居住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要求。城市公共交通成为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性事业。 按照《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专项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的要求:番禺区需新增公交首末站29个,总新增用地面积为12.325万平方米;新增公交车场7个,新增用地面积6.27万平方米。《广州市番禺区城乡发展规划(2014-2030)》亦明确提出,至2030年,规划建设石壁综合客运枢纽站1处,用地面积1.0-2.0公顷;大型换乘枢纽5处:番禺客运站、海傍站、化龙客运站、大石客运站、南浦站,每处用地面积约0.5-1.0公顷;一般换乘枢纽11处,每处用地面积0.3-0.5公顷;综合保养场7处,每处用地0.5-1.0公顷;首末站8处,用地面积合计1.0公顷。规划公交场站总面积约47公顷。 目前,番禺区城市公共交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公交首末站场、公交站点和停保场地建设有待加大投入 一是现有公交首末站建设用地面积存在较大缺口。以公交线路番19长线(雅居乐城南源著-番禺汽车客运站)、番19短线(君华香柏华府至竹山总站)和番9(雅居乐城南源著-大夫山森林公园)为例,该3条公交线路的终点站设在桥南街雅居乐城南源著、君华香柏华府、越秀可逸江畔和番禺奥园等大型住宅小区的中心区域。但这些区域却一直没有相应的公交站场配置。其中,公交线路番19长线和番9公交车到达雅居乐城南源著终点站后,只能在南城路边停靠;番19短线公交车到达君华香柏华府后,只能在南环路边停靠。该3条线路公交车配置运力合共28台。这些区域小区居民经常投诉公交车阻塞道路,群众意见非常大。 二是公交港湾站占公交中途站总数比例偏低,容易导致交通拥堵。目前,市桥中心城区的公交港湾站占公交中途站总数的比例仅为6.6%,造成公交车停靠站时影响其他车辆通行,使道路出现不同程度的拥堵,群众反映强烈。同时,我区公交港湾站布局不均衡,新建道路和新区一般设有港湾站,但老城区的港湾站设置较少,致使道路一般较狭小的老城区交通拥堵情况更是雪上加霜。 三是我区公交企业目前停保场地紧缺。目前,我区公交企业停保场地只有12个,面积约2.89万平方米(含临时租用地)。按照公交车保有量及相关公交停车场规范要求,2017年,我区公交停车场面积需求约为4.43万平方米,缺口面积达1.54万平方米,缺口率35%。而且,虽然目前政府部门为部分公交企业临时提供了停保场地,但这些地块为仅供企业短期租赁临时借用的政府储备用地,致使企业不敢大力投入停保场地设施建设,例如建设专业维修保养车间、充电桩等专业设备,以及进行场地硬底化等。一般情况下,公交车需要在夜间停靠在停保场地内进行保管、清洁、保养、维修等,如缺乏公交车停保场地,不利于公交车的保障、管理、保养、修护,对公交车运行安全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局限了我区公交事业的发展。 二、公交财政补贴资金不足 至2016年,全区公交车辆数1218辆,线路运营总长约2399.3公里,区财政公交补贴金额逐年递增,2016年达到1.7亿元,平均每辆公交车补贴额约14万元。根据有关数据显示,番禺区的公交行业补贴标准比广州市中心城区(均车补贴34万)、南沙区(均车补贴22万)、佛山市顺德区(均车补贴22万)偏低,在广州市五个郊区中处于中等水平,我区财政补贴资金仍不足以足额弥补企业亏损,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区公交服务无法更好地得到优化和提升。 三、公交线网布局不均,公交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在我区城市化发展初期,番禺公交线网以“市桥”为单中心构建辐射型网络,并随着城市规模扩大来伸延和调整原有线路,以满足客运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州地铁2、3、4、7号线延伸至我区,部分地铁线路与我区原有公交线网出现重合,市民逐渐接受乘坐地铁出行方式,解决市民居住地到地铁站的出行需求逐渐凸显。一些原有公交线路需要及时调整,以解决群众出行问题。另外,我区公共交通目前还存在公交车不够清洁、司机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如某些司机服务意识、安全意识淡薄,在停车、启动、刹车时过于迅猛,增加了乘客(尤其是老年乘客、孕妇儿童等)乘车时的不安全因素,群众反映较多。 办法: 一、国土规划部门应加强规划保障,建立公交站场用地的土地储备制度。一是将发展公共交通放在优先位置,根据《广州市番禺区城乡发展规划(2014-2030)》,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从整体上布局我区公共交通资源,优化公共交通资源配置,务求既能满足我区公共交通发展的需求,又能做到适度超前,至2030年,完成我区建设公交场站面积约47公顷的规划目标;二是将公交站场用地规划列入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进行重点规划,预留公交站场建设用地;三是提前进行土地储备,探索建立公共交通站场用地的土地储备制度,为公交企业预留停保用地;四是将公交站场在城市开发和住宅小区建设中列为建设项目配套设施,实行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二、区财政部门继续加大公交财政补贴资金。一是可借鉴广佛两地公交财政补贴的先进做法,适度提高财政补贴金额;二是每年根据公交站场的建设计划和公交补贴资金,编制预算方案,并列入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中,从预算上做好公共交通发展的资金保障。 三、交通部门加大力度升级改造公交中途站点、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努力提升公交服务质量。一是加大力度建设规范的港湾式站点,解决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二是更新改造设施老化的公交中途站点,为市民提供舒适的候乘环境;三是应市民出行需求,完善公交线路与地铁站布局,连接市民居住小区与地铁线路,开行微型公交线路;四是加强对公交企业和公交司机的规范管理、监督考核,探索进一步提升我区公交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努力提升我区公交服务质量。 |
问题答复: | 农工党番禺区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和完善我区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一、推进和完善我区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对方便市民出行,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我区交通拥堵具有积极意义。 二、针对提案中加强规划保障、建立公交站场用地土地储备制度建议,我区一贯高度重视发展公共交通系统。由区国规局组织编制的《番禺区综合交通规划》中对公共交通站场的布局进行了专门研究。我局亦根据区政府工作安排,组织编制了《番禺区公交站场专项规划》,对现状站场进行了梳理,并对站场的规划布局进行认真研究。区土地开发中心也将结合规划方案落实公交站场政府储备用地的收储工作。 三、针对提案中加大公交财政补贴资金的建议,我局将结合番禺区公交系统实际需求情况与区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共同研 究相关政策,并申请配套资金。 四、针对提案中加大力度升级改造公交站点、优化线路、提升服务质量建议,整理如下: (一)升级改造公交站点。为改善公交运营环境,提升市民候乘条件,我局结合道路条件升级改造公交站点。2017年计划新建番禺广场、君华香柏、滴水岩森林公园三个公交首末站,其中番禺广场公交首末站已竣工;滴水岩森林公园首末站现已完成预算评审工作,计划10月完工;君华香柏首末站正在初步设计方案阶段。截至8月全区共新建候车亭22座,更新站牌资料3200多个。 (二)优化调整公交线路。近年来,我局结合城市化进程和公交客流需求,逐步优化调整区内公交线网。我区公交线网由“市桥”单中心逐渐发展形成了以“市桥汽车站、番禺汽车客运站、区中心医院和广州南站”等多中心的辐射型网络。2016年我区新增及优化调整公交线路78条次,进一步优化工业园区、广州南站、各镇街的公交网络;为配合地铁七号线的开通调整公交线路16条次,并对沿线出口的公交站进行了升级改造。2017年至今新增及调整公交线路15条,其中开通了2条微循环公交线路,覆盖较狭窄的村路并接驳地铁站,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开行了番禺区跨南沙区的5条公交线路、番禺区跨顺德区的1条广佛公交线路,方便居民往来。下阶段我局将对市民出行需求进一步调查研究,完善区内公交线路布局。 (三)提升公交服务质量。我局定期组织开展公共汽车线路营运督查,并全面实施公交线路服务质量绩效考评,将考评结果与企业业务审核、财政补贴挂钩,促进公交行业服务水平整体提升。目前,我局正筹划升级现有各信息化系统监管及服务系统,配合区视频办推进公交视频系统建设,配合广州市交委推广使用新的“如约平台”,以信息化建设带动我区交通智能监管和服务水平。 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交通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