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内容: | 理由: 一、背景 2012年,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对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营造优良信用环境,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状 1、没有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政府信用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必要前提,是建立真正的企业信用、个人信用以及金融信用等的前提条件。政策多变助长不规范的征信行为,失信于社会,明显削弱了政府对征信行为和市场的监管力度。再者,征信是全社会征信,如果只是社会中某一个体谈征信,那么社会征信很难实现。 2、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机制 没有成立专业的行业协会对征信业进行自律监管,所以我国各征信机构之间还存在着征信产品和服务公信力差、恶意竞争、提供虚假信用报告等不良现象。 缺乏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这不仅降低了守信者的积极性,也削弱了对失信者的约束力和威慑力。 3、缺乏完善的企业征信数据库。 没有完善、统一的数据库,不仅不利于企业征信数据搜集,也不利于征信活动中对于征信数据的运用。 4、信用文化建设和征信教育宣传滞后 在信用发达国家,信用报告已经成为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身份证。而在我国,人们虽知道信用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但在在长期信用文化缺失的困境下,社会信用环境不容乐观。公众信用知识普及水平远远不够。 办法: 为更快地推广征信业务,让企业征信、个人征信更好地应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应加大投入,增强征信的规范性和普及性。 1、建议将企业征信纳入各项招投标项目当中,让“征信企业”成为招投标的门槛,从而有效推广社会征信事业。信用不仅有助于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更在于推动政府简政放权,转变职能,降低制度成本。比如工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都有赖于信用体系建设。信用体系建设要形成全社会合力,政府、企业、单位、法人和自然人,一个也少不了;其中,更重要的是政务诚信,政府带头讲诚信,才能带动人人讲诚信。 2、加强重点领域信用建设,针对当前经济最活跃和问题最突出的领域,出台完善“红黑名单”,建立奖惩机制。应建立专业化的征信机构以及有较强影响力的征信业协会,逐步规范行业征信运营。 3、建议把企业征信纳入工商行政管理办事大厅,将企业征信数据和企业工商行政事项相结合,采集真实数据,配套严谨的监督、管理、实用办法,把这些信息更好地用到交易中。企业征信数据库是企业信用信息搜集、信用记录的一种重要形式。信用数据库的建立与完善是企业征信行业发展的关键。政府部门应按照一定的标准建立数据库,如工商注册数据库及工商年检数据库、工业企业普查数据库、法院诉讼数据库、人民银行的企业还款记录数据库、企业产品质量投诉数据库等。 4、及时开展全社会实施《征信管理条例》的广泛宣传工作,公安、司法、税务、工商、医保、社保、电信、金融、建设等部门的信息必须要按照规定进行有序的整合,由同业征信向联合征信方向发展。这是一项极为细致而繁重的任务。 企业征信建设要做到“六重六加强”。六重:重示范、重记录、重督导、重惩戒、重考评、重教育;六加强:加强政府采购诚信建设、加强PPP领域诚信建设、加强招投标诚信建设、加强招商引资诚信建设、加强地方债务诚信建设、加强街道乡镇诚信建设。 个人诚信建设要做到“四抓四重”。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要做到“五抓五推进”,五抓:抓信用记录、抓信用信息共享、抓大数据评价、抓协同监管、抓联合惩戒;五推进:推进实名登记和认证、推进事前的信用承诺、推进产品信息溯源、推进网络交易评价、推进权益保护。 对2017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用好典型案例、红黑名单、城市信用监测评价、网站带动“四个抓手”,夯实统一代码、共享平台、双公示、信用服务“四大基础”,同时推进联合奖惩、信用立法、信用标准、诚信文化“四大建设”。 马云说过:中国下一个红利是“信任”。宁可公司关了,也必须要坚持诚信的底线! |
问题答复: | 王锦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夯实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迎接下一个‘信任’红利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关心,您对我区社会信用体系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您提出的企业征信建设要做到“六重六加强”、个人诚信建设要做到“四抓四重”的建议,对于我们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办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及市“两建”办的指导下,贯彻落实省、市“两建”工作部署和安排,深入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重点环节,积极稳妥推动试点工作,全面推进番禺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多领域应用信用信息,促进各领域信用应用 一是通过11315全国企业征信系统依法采集、整理、保存、加工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信用信息,为大众消费、投资融资、银行信贷、商务合作等活动提供指南,为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等事项提供参考。2016年,我区已通过审核登记的和正在申报的企业分别有30多家和10家。二是在施工和监理企业诚信综合评价方面,汇总并公开施工和监理企业的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应用于建筑业监督管理和招标投标活动。三是为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营造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市住建委已于2009年9月建立了诚信综合评价体系,并将诚信综合评价结果应用到建筑业监督管理和招标投标活动中,企业诚信综合评价得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中标机率。该做法充分发挥了建筑市场诚信评价体系的作用,通过将建筑市场与施工现场两者密切联动起来,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格局,让守信者得利,使失信者失利,从而增强企业守信经营意识,促进建筑业的良性发展。 但是,根据市政府2017年3月26日发布的《广州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穗府办规〔2017〕5号)(下称《管理办法》),投标人合格条件仅限于企业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项目负责人资格、专职安全人员培训考核资格、工程业绩5个方面,不允许招标人增设其他的投标条件限制和排斥潜在投标人。您所提出将企业征信纳入各项招标项目当中,让“征信企业”成为招投标门槛的建议不符合《管理办法》的规定。 二、健全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 一是在《广州市番禺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和《2016年番禺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及任务分工》中明确加强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要求“推动政府部门、商业银行等加强对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及评定结果的应用,对守信中小微企业在政策扶持、资金补助、授信额度、贷款期限、利率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搭建多渠道、多形式的政银担企融资推荐对接平台,共同开展以政策扶持、信用评价、融资对接、定期监测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微企业融资培育计划,促进“信用+融资”普惠金融模式发展,推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二是不断加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应用,支持区内企业加快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企业上市和“新三板”挂牌工作取得新突破。2016年,全区新增上市企业4家,累计14家,总市值超951.2亿元,通过IPO与定增累计融资额近135.2亿元。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5家,累计44家,累计直接融资额近7.92亿元;新增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31家,累计255家。区政府落实企业上市奖励3838万元。加强中小微企业融资对接,利用创新科技协会“科技大讲堂”平台,举办多场中小微企业科技金融宣讲会,收到良好效果。中国银行番禺支行、招商银行番禺支行、浦发银行番禺支行分别与番禺基金建立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积极推动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2016年全区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贷款净增23.43亿元,年末余额502.54亿元,占全部公司类贷款余额的68.01%。 三、整合公共信用信息,实现部门信息集中归集 进一步完善番禺区数据中心,实现各部门数据无缝连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共有62个,其中数据中心目前已接入了46个部门的数据,归集占比约75%。重点整合政府、企业、个人信用信息,推进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信用建设。 四、开展诚信文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通过新闻报道、专题展播、主题访谈等多种形式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市民和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来。二是开展诚信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等宣传普及活动:开展公务员诚信文化培训课程、广泛开展“诚信市场”、“诚信经营示范”等诚信创建活动、开展“道德讲堂”诚信宣传教育进企业活动,广泛开展“诚信教育进校园”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进社区活动、举办“放心农资进万家”诚信建设活动等。三是抓好“诚信宣传”主题月道德实践活动,2016年以来全区共开展13场主题宣传活动,参与人数约6500人。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等领域,广泛开展诚实守信道德实践活动,广泛宣传《征信管理条例》和《广州市番禺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 五、推动个人信用建设,增强人民群众信用意识 一是落实《番禺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推进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教育培训专责工作方案》,推进我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二是积极推动“四个民生”工程,完善民生档案建设,建立全民电子证照库,实现与“一卡通”人口基础数据库信息共享。依托民生档案,实现民生卡“一卡多能”,与其他实名认证卡“卡卡兼容”。着力夯实信息化基础,探索建立居民信息服务共享平台。三是制定了《番禺区出租屋安全星级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实行“双积分”制度。通过简化巡查工具,实现提高“人屋”信息采集的准确度、鲜活度和便捷度,加强对来穗人员和出租屋安全管理信用信息的记录和整合。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特别是企业信用建设取得一些进步,但是,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办将积极会同“两建”各成员单位做好调研,进一步加大财政与政策支持,推动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