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内容: | 老年痴呆比例高独自外出易走失,当前从大量老人走失的案件中我们可以发现老人走失的主要原因是老人患有老年痴呆或精神疾病,也有的是因为年龄太大,记忆力减退,辨识能力差,独自外出的老人就很可能迷失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进入老龄化的人口比例日益增高,老人因上述原因走失的情况屡屡发生,已成为了一个亟需关注的社会问题,为此希望政府部门能关注民生,大力扶持我区的居家日托养老中心建设,以防止和减少这类问题的发生。 一、关于建立居家日托养老中心的理由 老人走失不仅是家庭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民政部下属的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10月9日发布《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白皮书》。调查显示,全国一年走失的老人约在50万上下,平均每天有1370名老人走失。随着中国人平均寿命的延长和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这些数字还有增加的趋势。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身体衰老,很多人变得记忆力衰退,反应迟钝,还有些老人患上老年痴呆症。可以说,老人走失,也成社会之痛。不少居民表示,平日忙于工作,没能把老人的问题重视起来。平时老人的意识清醒,喜欢到处走走,因此也不能完全把老人锁在家里,社会上很多上班一族,对老人家照顾知识缺乏,因为有老有小,很难将更多精力放在照顾老人身上,全天守着老人根本不可能,直到走失了,才意识要重视家中老人,防止老人走失,家属和子女要承担主要责任。但也要看到,现实中有些老人走失,倒不是家属和子女不孝,而是精力实在有限或者一时疏忽,所以老人走失,子女真的很无奈。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在各镇(街)甚至村居中,建立居家日托养老服务中心就能很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很有发展的必要。 二、建议: (一)建立居家日托养老中心,我们就应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民政牵头、社会参与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建立居家日托养老服务中心,让社会上有需要的人群可以进行日托管理,民间非营利性服务机构是承接居家日托养老各种服务功能的实体,对确定的服务对象实行上门服务和日托照顾政府补助,保证“居家养老”服务有必要的经费,并逐年有所增加。 (二)政府要通过老年人最常接触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手段加大宣传,引导老年人更新养老观念。同时,要积极宣居家日托养老中心和社会化养老理念,提高老年人对中心的归属感和信任度,消除误解偏见,进一步倡导新型养老服务理念。 (三)放宽对居家日托养老服务对象的准入条件限制,根据老年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家庭经济条件等多种形式,采取无偿、低偿、有偿、义工、社会力量为老服务五种方式,为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居家日托养老服务。 |
问题答复: | 梁浩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扶持建立居家日托养老中心,防止老人走失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番禺区户籍总人口约88.7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约12.2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13.8%。其中,60-69岁人口数为71272人、70-79岁人口数为34998人、80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5878人。全区设有镇(街)日间托老中心16个、社区星光老年之家89个、农村老年人活动站点177个,初步健立了覆盖区、镇(街)、村(居)的三级服务网络。场所大部分设有文体娱乐室、曲艺室、阅览室、运动健身室、医疗康复室等活动场室,并配备了棋牌、乒乓球台、健身器材、按摩椅等基础设施,每年的运营经费由政府资助。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无论户籍或非户籍老人均可无偿享受服务。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为目标,积极兴办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开展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为主要内容的养老服务,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初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顾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二、养老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一)机构养老服务。 目前,全区共建有养老机构15间,其中:区级福利院1间,镇(街)公办养老院9间,民办养老机构4间,村办敬老院1间,各类养老机构服务床位共4449张。养老机构按照自理、半护理和全护理三个等级为入住老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文体娱乐和精神慰藉为一体的低偿养老服务,有效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在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压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一些难以将更多精力和时间放在照顾老人身上的家庭来说,老人入住养老机构不仅能解决照顾老人难题,各敬老院对入住对象严格执行外出请假制度以及24小时看护等,能有效防止老年人意外走失。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番禺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以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以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导向,逐步打造“10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的总体要求。今年,我区配合广州市开展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工作。 1.设立区、镇(街)级综合服务平台。在市桥街环城西路77号物业内,设立1个区级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设置养老管理员实训、服务项目评估、老年用品展示等功能;另外,各镇、街设立1个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设置日间托管、临时托养、生活照料、助餐配餐、康复护理等功能,可依托现有星光老年之家、日间托老机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等设置或根据服务功能分散设置。各镇、街举办的服务项目根据实际,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或由各镇、街自主供给。 2.开展照顾需求等级评估。区级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评估机构(通过政府采购,我区该项目实施单位为“番禺区福通智联家庭服务中心”),依据市统一标准进行老年人照顾需求等级评估,评估结果作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助和申请其他养老服务的依据。 3.助餐配餐服务。保障三无、五保、独居、半失能和失能等特殊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为着力点,以安全和可持续的宗旨,面向辖区全体老年人(含非户籍)提供助餐配餐服务,整合日间托老中心、星光老年之家、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以及敬老院等资源,设立社区配餐服务平台。目前,全区已设置配餐点36个,每天就餐老年人约有1000人。 4.医疗为老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便利可及的基本医疗服务。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家庭出诊、家庭护理、转诊服务、中医康复理疗服务等。对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老人实行首诊负责制、提供家庭签约式服务、无偿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的老人还可每年享受一次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慢性病(如高压病、糖尿病、肿瘤)规范管理和健康指导,帮助老人拥有健康的躯体,预防老年痴呆,减少意外走失事件的发生。 5.家政服务。根据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升居家清洁、代购、助医、陪护等传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立以政府主导、社会企业参与的模式,通过广州市居家养老综合信息平台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相关的家政服务项目。另外,我区还在沙湾镇、南村镇和石楼镇等开展“睦邻助老”试点工作,委托服务对象的邻居代为开展包括家居卫生清洁、个人卫生清洁、送餐、助医、精神慰籍等服务。 6.其他链接服务。为体现政府对老年人的关爱,防止失智老人走失情况的发生,2016年,区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专门安排了15.18万元,为全区660名失智老人免费定制和发放了智能手环。该手环具有“双卫星定位、一键SOS求救、电子围栏”等功能,家属可随时掌握老人行动轨迹,协助部分家庭解决失智老人意外走失难题。 三、养老服务工作经费保障 根据市、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工作相关文件要求,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养老服务工作的经费投入,为我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工作的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一)区级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运营费。 每年财政安排不少于100万元用于平台运营。另外,区民政局、区财政局每年将对镇、街举办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评估定级,综合考虑服务专业化程度、服务人次数、服务质量等因素,给予差别化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由区财政负担。 (二)镇、街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运营费。 每年由区财政补助每个镇、街30万元运营费,不足部分由镇街负责。 (三)社区老年人活动站点、农村五保安居点运营费。 由区财政分别按每个站点1.5万元标准补助所在镇、街,不足部分由镇、街负责。 (四)社区老年人助餐配餐补贴经费。 区、镇(街)两级财政对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分类给予就餐补贴,每年补贴经费268.8万元,该费用已纳入政府年度预算。 (五)星光老年之家、日间托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费。 机构每年的运营费(具体金额需经评估后确定)均由政府负担。(2017年,区财政已安排星光老年之家344万元;日间托老机构224万元;居家养老服务机构54万元。) 2017年,为统筹推进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以及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市划拨我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创新项目资金786.7万元,主要用于助餐配餐、部分镇、街老年人活动站点建设以及医养结合等试点项目。 另外,每年的区级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低于总额50%。以2017年为例,我区安排资金1698万元。 四、强化宣传推介 充分利用入户探访、宣传单张、新闻媒体等途径,加大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宣传,提高服务知晓率。 (一)加强思想引导,摈除错误观念。 在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我区通过报纸报刊、有线电视、电台、活动展架、宣传单张以及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渠道,及时发布政策信息,线上线下同时宣传,便于老人及其家属及时了解政府惠民政策,摈弃关于养老服务(尤其是机构养老)的消极传统思想,引导正确认识开展养老服务的意义和作用。 (二)加强政策宣传,吸引社会力量参与。 在做好政府托底保基本的同时,不断加强宣传,大力弘扬中国慈孝文化,倡导亲情赡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根据相关文件精神指引,对参与养老服务事业的社会力量放宽准入标准并给予适度普惠。如兴办养老机构的社会企业,政府在土地规划使用方面给予适度便利,在水电税收方面给予适度减免等,每年将按照《广州市社会福利机构资助办法》文件标准给予运营资助,以此鼓励养老服务事业的社会市场化运作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政府通过社会组织公益创投、购买专项服务等方式丰富和创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鼓励具备相应资质的养老机构、企业、社会组织承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扶持慈善组织与志愿组织重点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另外,镇、街利用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加大对困难老年家庭日常巡访、政策宣传和服务转介,推动养老便民化服务。 通过加强对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以及提供更加多元化、便利化的服务供给,以满足养老服务多层次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让老年人满意。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老龄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