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18年 > 2018年提案

议案(建议)办理

标 题:关于科技教育进校园的提案
问题内容:

理由: 
      基础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人的一生打下全面的、坚实的基础。“十三五”时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科学素质决定公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区域综合实力的体现。在新发展形势下,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力开展科技教育,利在国家,利在社会,功在千秋,势在必行。 
      但调查发现,学校科技教育资源缺乏,没有专职科技教师或配备不足。小学有少数专职科技教师,中学大部分科技教师兼职,承担着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课等工作;很多科技教师感叹工作强度大、再加上学校科技教育资源不足,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大多都有辞掉科技教育工作的念头。由此看来,学校目前推进科技教育普遍面临着师资、资源、经费等共同问题。以往在番禺区科协、番禺区教育局的共同努力下,番禺区科技创新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历次各级科技创新大比赛中都取得优异成绩。面对倡导创新、呼吁推进素质教育的浪潮,如何普及并深化番禺区中小学科技教育,推进科技教育进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一)促进全区人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科技教育进校园,可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青少年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增强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科技教育水平大幅提升。并且可以通过“小手牵大手”活动使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广泛深入开展。 
      (二)解决科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 
      科技教育进校园可实现科技教育资源按需分配,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质量,为农村青少年提供更多接受科技教育和参加科普活动的机会,促进我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均衡发展。 
      (三)促进番禺科技教育升级 
      科技教育进校园可以满足学校发展科技特色的需要,为学校打造科技教育品牌课程奠定基础;可促进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互动衔接,探索科技创新和应用人才的培养方式,建立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可实现科技教育校内外有效衔接,推动科技教育活动在全区所有中小学全覆盖。 
办法: 
      (一)充分利用地理区域优势,盘活科技教育资源 
      大学城聚集大量科技教育人才,省科技教育馆也在大学城,番禺还有大量的知名科技企业。为此,番禺在推行科技教育进校园项目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可由区科信局牵头,动员和组织科技专家、教育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积极参与科技教育进校园活动,全区统一聘用具科技特长的专业人员、高校专家等担任学校科技教师或科技导师。鼓励区内各类科技场馆、科研所和高校、企业与学校积极合作,为开展青少年科技学习和实践活动提供场地支持和其他活动支持。 
      (二)搭建科技教育网络平台,均衡科技教育资源 
      以满足学校科技教育资源需求,普及中小学科普教育,培养科技教育人才为目标搭建网络平台。一方面,建立“科技教育专家资源库”。区科信局联合区教育局,遴选科创人才,建立专家库(专家照片、专家介绍,专业特长,专业课程),方便每间学校结合自身实际网上选择授课专家,常态化开展授课与指导,以便学校开发科技特色课程,为培养科技专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平台促进学校科技教育和校外科普活动有效衔接。为青少年提供基于互联网方式的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的信息与服务,大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青少年科普活动,满足青少年对科技教育的个性化需求。 
      (三)建立科技教育进校园激励机制,营造科普教育氛围 
      区政府要根据区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加大科技教育进校园经费的投入,设立专项经费,一方面用于支付校园专家讲课费用、提供校园科技教育专业服务机构外购服务费等。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志愿者参与科技教育进校园,通过众筹众包、项目共建、捐款捐赠、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科技教育进校园项目建设。此外,开展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活动,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良性机制,并对为科技进校园项目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 

问题答复:

民革番禺区基层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科技教育进校园的提案》(第19号)建议收悉。我区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番禺区教育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李晓娟、张国标委员在9月14日进行了座谈,经综合区科工商信局、区财政局、广州大学城管委会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番禺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基本情况 
      番禺区对青少年科技教育高度重视,师生科技素养稳步提升,成为我区素质教育的一张名片。具体情况如下: 
      (一)普及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我区近年来青少年科技教育气氛活跃,每年举办科技创新大赛等科技教育类比赛十次以上,参加人数为全市之首。2017年我区学校共计承办广州市级以上竞赛7次,参与科普活动和竞赛人数达12万人次。 
      (二)科技教育成果喜人 
      全区中小学积极参与科技教育活动,获得显著成绩,2017年我区共获广州市级以上青少年科技教育竞赛奖项3877项,获奖总数和等级均居全市各区之首。全区共有20多名教师被认定为广州市科技教育骨干教师。 
      (三)政府加大力度做好经费保障 
      2017年全区成功通过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项目立项共52项,获得市支持经费271.4万元。市、区财政2017年安排并拨付区教育局科普经费300.40万元,2018年预算安排区教育局科普经费301.96万元。另外,区科协2017年拨付我区教育系统、各镇街科协青少年科普活动经费、未成年人科协素质提升工程共38万元,2018年预算拨付40万元。区地震办2018年预算安排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和群测群防观测点经费4万元。这些科普经费为我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费保障。 
      (四)社会科技教育资源积极配合 
      随着我区科技产业队伍的不断成长,区内个别企业热心支持青少年科技教育。区内多个科技企业单位对我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热情日益高涨,华培教育、浩洋电子等企业在素质教育中勇于担当教育社会责任,为我区青少年科技教育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技术支持。 
      二、番禺区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存在的困难 
      经调研,我区各中小学校均有组织各种形式的科技进校园活动,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困惑: 
      (一)专业师资队伍配置不足。由于我区在教师招聘方面很少招聘专业科技教育类人才,导致大部分师资都是兼职人员,离科技教育专业化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校外资源对学校支持仍未满足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需求。学校在开展科技教育过程中,由于与科技企业沟通的信息渠道不通导致学校很难与科技企业、高校等资源对接,造成大量的校外资源浪费。 
      (三)学校经费不足,优质的第三方科技教育资源大部分都需要购买服务,而目前区内学校由于科技教育经费预算低,管理严格,教师对经费使用方法不熟悉,导致在工作开展中会出现资金使用困难的情况。 
      三、番禺区进一步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下阶段的思路 
      (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工程。 以“番禺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主品牌,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模式创新,建立校内外融合的科技教育体系。 
      (二)加强师资人才提升,努力打造“千师万苗工程”。通过各种形式对区内科技教育师资进行培训业务,提升科技教师的综合素养。成立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将区内外科技教育人才、科技企业、科技教育中心组等资源统一起来,协会提供交流平台,会员及会员单位提供科技进校园服务,为学校提供资源共享。既培训专家人员又提供教育共享资源,为我区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效的、科学的支撑。 
      (三)利用科普品牌资源搭建青少年科技教育平台。与区科协共建,利用科普中国网络资源为学校科技教育提供有力的网络资源服务。以科普信息化建设及落地应用为核心,“科普中国”品牌引领,精细分类人群、精准推送信息,带动科普中国信息在校园、社区、乡村落地应用和全覆盖,扎实推进普惠共享的现代科普体系建设。我区将根据区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协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充分发挥各级科普示范社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城镇社区科普工作深入开展。深入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幸福社区科普行”,不断完善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廊、科普文化广场、数字科普视窗等基础阵地,开展“科普志愿者讲师团社区巡讲活动”。协同区科工商信局、区科协、区教育局、社会组织共同制作番禺区科普地图,将区内的科普教育资源充发利用,共建全民科普大平台。 
      感谢您们对我区校园科技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