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 一、现时养老模式限于医养为主,老年教育服务滞后。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了2.22亿,占总人口的比重是16.1%。就番禺而言,番禺籍在册老人(60周岁以上)11.6万人,占总在册人数1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老的消费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离退休待遇的不断提高,相对于以物质保障为主的“物质养老”已经不再是老者的主要追求。“精神、文化养老”更是一种高层次,高水平的养老方式。老年教育规模从小到大,学员人数由少到多,吸引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然而与之相适应的老年教育配套场地、设施、课程等却远远不能满足社区老年人的需求。养老和老年教育严重脱节养。 二、高速增长的学习需求与有限的教育资源矛盾突出。 现时番禺区已有老年干部大学一所,也是区内唯一一所设备与师资最好的标准化老年学校。老年干部大学总建筑面积达2200平方米,设有课室9间、500多平方米的健身舞蹈教学厅一间,可一次性容纳学员600多人。老年干部大学自2002年创办以来,共招收老同志学员近4万人次,是番禺区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的主要地方。在番禺,为数不少的人渴望进入老年大学,获得交友、学习、打发时间的多重乐趣。 但据调查,老年干部大学主要针对离退休干部人群招收学员,对于社区非干部身份老人,他们只能是望而却步。尽管近年来区政府也在各社区增设老年活动中心等场所,但这些活动场所也仅限于娱乐活动,而没有系统、专业性的学习课程。 三、办学形式较单一,教学模式不够多样化 各社区的老人活动中心只能满足日常普及性的娱乐活动,既没有适应老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系统性教学计划,没有专业的课程读本,更没有形成专业的师资队伍,不能满足老人更高品质的学习需要。社区老年教育模式大多以单一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沟通,无法激发老年人的学习兴趣。 四、老年人参与度不高,社区老年教育服务亟待完善 现时没有形成一个符合老年人学习规律的、统一规范的、完整的老年教育体系。当前老年教育资源主要分散在:民政系统的社区活动中心。包括:星光老年之家,老年人活动站点等。这些活动场所也仅限于娱乐活动,例如:打牌、写写书法、打打太极、跳跳广场舞等。由于场地有限,又没有高质量学习课程,大部分老年人学习需要得不到满足。 办法: 一、竖立终身学习理念,发展“以学带养”式养老公益事业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关于“重视老年教育”的要求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的通知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应倡导“在学习中养老”,这样才能基本形成覆盖广泛、社会参与、资源融通、灵活多样、优质均衡、充满活力的现代老年教育体系。 二、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 政府投入资金、资源,积极完善基层社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整合利用现有的老干大学、社区教育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等教育资源,开展老年教育活动。根据老年居民的学习需求,制定了《番禺区社区老年教育系列课程》的开发计划,为社区老年教育的开展提供更多优质的资源。将社区老年教育系列课程有序铺开,快速提高老年教育覆盖率的同时,开创多个不同机构合作办学推动全区老年教育发展的新形式。 三、多主体联动,推动老年教育的开展 政府机构引导,挑选并组织师资团队,民间专家团队或其他机构合作开发教育资源,老年人自发组织参与,多主体相辅相成不断推动老年教育的发展。通过与政府(民政部门、教育部门)和社会机构(养老机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等多主体沟通,重组联系机制,搭建数字化学习网络平台,通过社区教育载体,以老年人为对象,把各项优质的学习资源分享、推送给社区。将社区老年教育纳入老干大学办学规划,开拓老年教育的新模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和水平,丰富老干大学建设的内涵,让老年人在社区内就能享受到优质的老年教育资源,使社区养老与老干大学建设形成良性互动。积极发挥社区教育的桥梁作用,最终形成社区教育、民政系统、老干大学三方优势互补、多角度、多层次、新型的社区老年教育模式,服务社区老年朋友,为创建充满人文关怀的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四、开辟O2O(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为了提升居民的参与率,创新性地实现了课程建设的全媒体化(纸质读本+数字化学习资源)和课程推广的立体化(面授讲座+线上互动),力求让课程资源“动起来”,达至更高的使用率,让更多居民受惠。利用微信平台建立的课程互动交流群,让老年学员除了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外,平时也可以随时随地参与讨论咨询,发表学习心得,并进行实时的学习反馈跟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