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18年 > 2018年提案

议案(建议)办理

标 题:建议开展莲花山古采石场遗址 世界文化遗产申遗工作(市政协提案第4053号)
问题内容:

广州莲花山是广东省重点4A级旅游区,其东南边矗立着一片赤石峭壁,绵延千米,蔚为壮观,当你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时,也许没想到,是人类手中的一锤一凿,造就了这一片“人工丹霞”的奇景,这就具有两千年历史的莲花山古采石场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有形的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chltuial Heritage)主要包括:文物、建筑群、遗址。莲花山古采石场则属于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通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近期,我国可可西里和鼓浪屿特别是波兰的废旧的银矿工业遗址申遗成功,鼓舞我们的申遗工作。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做好保护和开发工作,积极组织古采石场遗址世界文化遗产的申遗工作,促使其成为广州市靓丽的城市金名片。

    申遗过程和申遗成功是地展示形象和宣传促销的良机。如云南的丽江古城、山西平遥以前都是名不见经传,申遗后声名雀起,旅游业发展更是异军突起,旅游产业迅速做大做强。开展古采石场遗址申遗,有利于提高旅游的品牌档次,改变旅游客源结构,开拓更为广阔的客源市场,带动景区和当地的经济快速发展;有利于提高景区的保护和管理水平,促进景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景区基础设施档次和旅游服务水平。

具体建议:

    推动古采石场遗址的保护和管理上新的台阶。

    一是梳理古采石场与广州最初城建的关系,从中凝练出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商业文化,并进行物化贯彻到生态旅游的规划设计中。

    二是收集有关史料和文物,建立彰显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展示古采石场的历史面貌,体现古采石文化,反映人类在极端条件的生存状况和顽强精神,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延续和传承,是人类在自然中壮美的展示。

    三是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对已凿的洞穴填充复原并严禁作为攀岩场所。四是建议拆除古采石场的临海建筑,以更好地展现古采石场的海景,仿古建造船坞码头,复原古时运古情景。

问题答复:

李刚委员:

您提出的《建议开展莲花山古采石场遗址世界文化遗产申遗工作》(第4053号)建议收悉,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我区及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国土规划委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8月13日进行了座谈交流,经综合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莲花山古采石场的基本情况

(一)古采石场的地理环境

莲花山古采石场遗址位于番禺区石楼镇莲花山上,该山海拔108米,总面积约3500亩,由40多个山丘组成。除表土外,山的主体结构属红色砂岩。这种赭红色石料,可作砺石(即磨刀石)。故莲花山又名石砺岗(番禺县志作石砺山)。

莲花山古采石场,从山南的莲花岩起,偏东至莲花山渔港基地,折而向北延伸,长约3000米,开采面平均高约25米(局部达40米)。据估计,开采面积达500余亩。今日的莲花岩、象鼻山、燕子岩、观音岩、飞鹰岩等20多处石景区,钎痕历历,桩孔累累,都是当年石矿场遗址。

(二)古采石场的禁采记录

据史料记载,古采石场曾在明万历年间“禁封”,不得私采,但屡禁屡开。直到清乾隆年间“勒碑封禁”,才暂时平息历时185年的石矿官司。但这段历史的两块碑记已失。

(三)古采石场开采年代

石矿开采起始时间尚无确实资料可供查证。据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考证,广州市象岗山南越文王墓的石材与莲花山古采石场所产的红砂岩在理化性质上有较大相似性。由此,莲花山古采石场开采年代可追溯至西汉初期。

(四)古采石场成为旅游区和国保单位

莲花山不但采石场规模壮观,还有其独特丹霞地貌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自然遗产辉映,在考古学、历史学、地质学等研究领域都有较高价值。至20世纪80年代,成为旅游区。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莲花山古采石场的文物保护工作

莲花山古采石场是我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我市一直高度重视莲花山古采石场的文物保护工作,相关职能部门一直以来都认真履行保护和监管的职责,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以及保护规划等相关保护要求,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一)完成文物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工作

2017年2月,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完成莲花山古采石场等2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工作,在报经省政府同意后由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住建厅公布实施。相关矢量图形数据已纳入城市“多规合一”系统,并完成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标志牌和说明牌竖立工作。

规划、旅游等部门将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旅游规划,在开发利用文物周边地带时,制订相应的保护措施。

(二)积极推动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2014年,针对莲花山历史上过度开采及常年风化等情况,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区文物办下拨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用于编制文物保护规划。同年,组织、指导编制《莲花山古采石场保护规划工作大纲》和《莲花山古采石场保护规划立项报告》上报国家文物局。2015年,国家文物局同意莲花山古采石场保护规划编制立项。

(三)开展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工作

根据国家文物局同意古采石场立项的批复要求,2016年10月,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莲花山古采石场进行了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并提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莲花山古采石场考古调查勘探工作报告》。以本次考古调查勘探工作为基础,组织编制莲花山古采石场保护规划和本体保护勘探设计方案,分步骤、按阶段开展修缮和相关保护工作,让文物得到长远保护和深入利用。  

(四)完成历史文化名城相关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市、区规划、文化、旅游等部门互相配合,完成了《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莲花山历史风貌区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2014年,莲花山被《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为19片历史风貌区之一。2018年1月,《莲花山历史风貌区保护利用规划》经市文物管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保护利用规划将莲花山历史风貌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各区域明确规定不同的保护要求,物质文化遗产(古采石场等)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儒家文化、莲花等)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各项保护利用规划成果都非常重视莲花山文化底蕴挖掘与生态资源保护,以“历史文化和生态一体化保护”为原则,强调生态协调与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五)合理安排游客流量,保护文物安全

在日常旅游管理工作中,根据文物保护原则和莲花山古采石场部分本体风化严重的状况,指导莲花山旅游区合理控制游客流量,科学设置旅游指示牌,禁止游客进入古采石场易遭损坏的区域,保证游客安全及避免文物遭到人为破坏。

三、莲花山古采石场的活化利用

莲花山旅游区现为国家4A级景区、广东省风景名胜区、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也是我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东部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莲花山古采石场的20多处石景区、以及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莲花城、莲花塔是莲花山旅游区的重要景点。据统计,古采石场面积约占莲花山旅游区面积的20%,我区对莲花山旅游区的旅游规划、旅游宣传、景区管理以及旅游标识配套等方面做好以下工作:

(一)树立莲花旅游文化节品牌

自1981年起,我区坚持以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思路指导莲花山旅游开发,每年充分利用省内外旅游推介、交流活动及旅游宣传资料,对莲花山旅游区,尤其是莲花山古采石场进行重点宣传。每年6-8月,指导莲花山旅游区举办莲花旅游文化节,至2017年已连续举办了29届莲花旅游文化节,该节庆活动已成为珠三角、乃至省港澳地区一大知名的品牌旅游活动。

(二)推动休闲文化旅游长期发展

如上所述,广州市与我区对莲花山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都非常重视,编制了各类规划成果。例如,组织编制了《番禺区旅游总体规划(2014-2030)》、《番禺区全域旅游规划》,印发了《番禺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

《番禺区旅游总体规划(2014-2030)》将莲花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定位为我区三大聚合型项目,从国家市场角度出发,打造一个高端生态旅游度假示范区、国家化高端时尚度假圈,古采石场遗址作为我区人文与自然交融的重要遗迹类旅游资源,是规划的重要内容。度假区整合亚运城、莲花山旅游区、莲花山高尔夫球会、莲花山水乡、莲花山国家级中心渔港等资源,规划莲花山渔港小镇、游艇会等项目,与正在编制的《番禺区全域旅游规划》衔接,全面提升莲花山旅游区及周边优质资源。

《番禺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提出了“打造东部莲花山—海鸥岛—亚运城高端休闲度假旅游片区”发展设想,将莲花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继续向周边扩展,人文景观、自然环境及休闲项目连成一片,建立旅游高端品牌,开拓广阔的客源市场,带动经济发展。

四、莲花山古采石场申报世界遗产面临较大困难

(一)世界遗产申报工作的难度加大

1.我国文化遗产现状及申遗要求提高。我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截至2017年7月,我国拥有世界遗产52项,其中文化遗产36项,居世界第二。因此,世界遗产评估机构对我国申遗项目往往提出更高标准。

2.申报世界遗产的限制性要求。

(1)按照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于2018年实行的新“限额制”,一个缔约国每年最多只能申报一项世界遗产。

(2)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预备名单》是申报世界遗产的先决条件。

3.莲花塔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文物正在申报世界遗产。2017年2月28日,中国修订了最新的世界遗产预备名录并发布,共61个项目位列世界遗产预备名单,广州市牵头的“海上丝绸之路”(含莲花塔)项目位列其中。莲花山上的莲花塔,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在明清时期,是外国商船进入珠江航道后见到的第一座砖塔,来粤的外国商船看见莲花塔就知道即将抵达省会广州,曾有“省会华表”之称。莲花塔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文物之一,由广州市纳入“海上丝绸之路”项目,正在申报世界遗产。

4.莲花山古采石场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须首先争取进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二)莲花山古采石场遗址申遗条件尚不成熟,基础性工作有待加强

根据《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有关要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应具有全世界范围内的突出普遍价值,较好的保存现状,扎实的保护管理基础,以及利益相关者对遗产保护的积极态度。

莲花山古采石场与广州2000多年城市历史的关系尚待梳理,历史文化价值研究还不够充分,基础文献材料尚不足以支撑起世界文化遗产的要求。如开展申遗工作,前期基础性研究工作是否做得深入、相关专业人员和技术保障是否具备等问题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论证。

五、下一步工作设想

(一)加强保护和管理,改善文物周边环境

莲花山古采石场文物价值高,单体文物数量多,保护范围广,莲花山旅游区要加强日常巡查和维护管理,确保文物安全。

该文物的保护范围为以风景区古采石场开采面前后各30米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为从保护范围外缘起向外延伸50米。莲花山旅游区按照文物保护的相关规定,以及《莲花山历史风貌区保护利用规划》控制要求,在该范围以及环境协调区范围内,涉及文物保护、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其他建设项目,积极履行相应的报批程序,切实做好文物及周边环境的保护管理工作。

根据我国现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使用不可移动文物,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关于提案中提到的“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对已凿的洞穴填充复原并严禁作为攀岩场所”的问题,古采石场本体原状在明清时期已经形成,古采石场保持水土工作已作为系统工程纳入保护规划编制,如用现代材料、现代工艺对已凿洞穴填充复原,不仅违反文物法的相关规定,也将对文物本体造成破坏。同时,莲花山旅游区对古采石场遗址保护工作高度重视,严禁利用古采石场作攀岩场所。

(二)成立相应专职机构,夯实申遗工作基础

受文物所在场地限制,莲花山古采石场周边环境较为复杂,风景区内道路、建筑和人为景观较多,大部分区域地表不见原貌,难以全面展示古采石场全貌。在目前的文物以及文献资料还不足以撑起世界遗产申报的情况下,考虑成立专职机构,以文化部门为主,规划、旅游、莲花山旅游区等配合,先集中力量进行文献资料收集和整理研究,明晰古采石场具体范围、遗址分布和构成、历史演变过程及文化内涵,理清其核心价值,完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所需材料。待时机成熟,再提出世界遗产申报工作。

(三)利用文物“四有”档案,因地制宜展示宣传文物

因《莲花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旅游区的建设用地严格控制,以及根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干规定,旅游区内暂无剩余用地指标,因此未有条件建设博物馆。莲花山旅游区可在规划、文物部门指导下,利用现有古采石场的文物“四有”档案,严格按照保护规划实施重点,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实现古采石场遗址历史文化的展示。

(四)文物利用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统筹发展

提案提出的“建议拆除古采石场的临海建筑,以更好地展现古采石场的海景,仿古建造船坞码头,复原古时运古情景”的建议。由于古采石场的保护规划编制已经上报国家文物局,范围共60多万平方米,包括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内容包括古采石场的保护管理、环境要求、展示布局、排水安防等,待获批后,文化、规划、旅游等部门根据保护规划编制,对古采石场、莲花山其他文物及周边区域进行活化利用,推动文化旅游项目发展,进一步擦亮“莲花山”品牌。另外,据调查,临海建筑是石楼镇联围村居民区,不属于莲花山旅游区范围,但有民居在古采石场的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待保护规划通过后,再作出具体详细的发展规划。

目前,我区正在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以及推进《广州市番禺区莲花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0年)》编制工作,莲花山古采石场的保护与利用将进一步融入我区全域旅游发展的总体布局中,培育合适的旅游业态,促进莲花山古采石场的旅游业和谐发展。同时,我区将进一步加大对莲花山旅游项目,尤其是莲花山古采石场的宣传力度,赋予人文价值、编述历史传说,让其在游客心中更加生动形象;积极申办2019年第33届全国荷花展,做大做强“莲花山”旅游产业,将“莲花山”打造成中国的旅游名牌。

感谢您对我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

2018年8月24日

(联系人:孙智慧,联系电话:34626887)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