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答复: | 孙鉴政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尽快开展我区小学午休管理和课后托管的建议》(第50号)收悉。我区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区教育局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8月29日进行了电话沟通,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校内课后服务的基本情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好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安全成长,帮助家长解决课后托管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2017年初开始,国家、省和市相继下发政策文件,明确要求各地要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要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中小学校考评体系,加强督导检查。 今年9月起,番禺区公办小学已全面实施“普惠型”基本托管,设有食堂且供餐能力能满足需求的学校,同时开展午、晚托基本托管;不具备供餐条件的学校,开展晚托基本托管,针对午托服务,各学校已加紧完善配套服务,在保证学生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成熟一所开展一所。10月15日起,按照有关要求,将增加实施“个性化”课后服务。 据统计,截止至9月21日全区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公办小学(含九年一贯制)130所,在校学生约10万人,每天参加“普惠型”基本托管学生约3万人次,同时提供午餐、午托服务学校29所,其中通过配餐企业服务的学校16所。 二、校内课后服务的推进情况 (一)理清思路,明确工作方向 制定《番禺区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方案》和《番禺区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我区校内课后服务“统一时间”、“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操作办法。 坚持“公益普惠”原则。在学生、家长“自愿参加、自愿选择”的前提下,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区财政安排专项经费,逐步完善学校食堂、教室空调、午休场地等硬件建设。各学校提供课后托管场地设施、水电消耗,协调调动教师参与。引入第三方机构会同学校、家长委员会按照“非营利”原则,合理核算成本并确定收费标准。 统一服务时间。我区校内课后服务时间为正常上课日的中午及下午课后至18:30时止。各片区可根据季节、交通状况等因素,科学、合理安排辖区内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时间,结束时间原则上不得早于18:00时。我们鼓励和提倡学校克服困难,尽力满足确有困难的家长提出适度延迟接送孩子的需求。 统一课程收费标准。“普惠型”基本托管收费标准原则上为10元/日(包括午托及下午课后看管的时间段);“个性化”课后服务的课程项目收费标准由学校、家委会和第三方机构商议后报教育指导中心,由教育指导中心做好辖区内统筹,相对集中在一定标准范围。 鼓励教职工参与、合理取酬。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教职工在按质按量完成正常职责工作任务后,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并取得相应的劳务报酬。参与午休、晚托“普惠型”基本托管的服务人员取酬标准原则上为每段(约90分钟,即2课时)150元。另外,经研究,“普惠型”基本托管不足90分钟的,教师取酬标准为80元/段(约60分钟);“个性化”特色课程教师取酬标准为200-240元/段(约90分钟,即2课时),具体由教育指导中心统筹确定。 (二)加强监管,保证食品安全 转发《广州市学校集体用餐配送操作指引(暂行)》,规范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学校设有食堂且供餐能力能满足需求的,直接为学生供餐;不具备供餐条件的学校,通过引进有合法资质的集体配餐企业对各学校午餐进行集体配送。 (三)因地制宜,完善基础建设 各学结合实际积极作为,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学生午休可安排在教室,或具备消防安全及相应条件的其他场所。条件较好的场所,优先提供给低年级学生使用。 (四)创新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我区校内课后服务以一年为期开展试点,以公益服务为原则引进2个服务机构(运用管理平台),以互联网服务(线上+线下)建立课后服务资源管理,实施“普惠型”基本托管和“个性化”选择托管服务。 三、存在问题及下阶段工作计划 从开学初期的运作来看,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工作平稳畅顺,家长反映满意。省市有关新闻媒体连续3天均作专题介绍,对我区工作予以肯定。当前,我区校内课后服务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的环节:一是校内课后服务是一次尝试,运用互联网背景下的平台操作,更是属于先行先试的探索,工作无经验可循。二是学校受场地制约,午托服务环境与群众期望存在差异。下阶段,针对上述情况及存在问题,我区将继续严格按照要求,细致做好工作,努力将课后服务这项民生实事工作办好。 一是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方案。贯彻落实“一校一案”,充分发挥各级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小组的积极作用。公开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措施、费用标准等事项,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及时总结推广成功做法和经验,不断完善和调整工作方案。成立区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监督委员会,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及各职能部门、家长代表及专业人士参加,进一步加强监督,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二是因地制宜,完善服务环境。各学校要结合实际积极作为,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因地制宜逐步完善学校食堂、教室空调、午休场地等硬件建设。 三是科学统筹,完善人员管理。按照有关文件要求,落实教职工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取酬制度。各学校要科学统筹校内工作,建立合理的校内课后服务人员值班制度和工作安排。同时,要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强化服务队伍大局意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感谢您对我区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