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我区自去年7月份以来,“五类车”静态执法、设卡查扣、禁油及销售店铺整治已经全面铺开,综合治理已得到一定的成效。各市政路上乱停放的“五类车”越来越少,但出村租屋、内街巷还存放大量的摩托车。尽管各镇街、社区采取了各种治理措施,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对压减道路交通事故起到很大的作用,但群众对“五类车”整治还存在非议、不理解和抵抗情绪,粗暴抵抗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整治的进一步深入,个别群众的怨气渐渐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某种形式宣泄,一旦发生较大的群体性事件,则影响社会稳定。个别群众抵触“五类车”执法,一方面是受个人利益驱使,另一方面是政府对“五类车”危害性的宣传未能家喻户晓。 现有的“五类车”报废措施是很多年以前制定的,补贴数额一台才不到50元。市民打电话给相关机构,相关机构还要约定时间上门办理,还要求市民准备一系列的资料。市民会觉得不方面、嫌麻烦,积极性不高,导致现行的报废制度形同虚设。 建议: 为落实广州市委市政府、番禺区委区政府的有关工作要求,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研究制定对“五类车”实行强制报废措施,提高报废补贴数额(按车辆的新旧程度及类型给予每台车100元—500元的补贴),鼓励居民自觉将“五类车”报废,切实强化源头管理,进一步压减“五类车”存量。二是要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通过拓展公交线路,合理布局、调整公交站点,增加公交车辆班次,加强公交微循环,方便群众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