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关于支持番禺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市人大代表建议第20182197号) |
问题内容: | 番禺区作为广州市唯一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区,2017年全区旅游接待总人数403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51%和13.23%。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本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番禺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是岭南文化、岭南画派、广东音乐的发祥地和“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美食之乡”和“文化之乡”,鳌鱼舞、龙狮、飘色、乞巧等民间文艺驰名中外。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支持下,通过番禺区委区政府和当地民众的艰苦创造和努力,番禺的旅游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番禺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点)已达20多个,不少景点享誉海内外,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莲花山古采石场遗址、余荫山房和德康二陵;国家首批、广州地区首个国家级5A景区长隆旅游度假区;国家级4A级景区莲花山旅游区、宝墨园、广东科学中心、岭南印象园和沙湾古镇景点。 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全面贯彻落实为番禺全面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提供了绝佳的时机,为全面推动番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出如下建议: (一)对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建设项目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扶持,引进和推动一批旅游产业龙头项目建设,提升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二)对旅游产品线路优化。如延伸广州双城观光巴士旅游观光线路、广州地铁线路至番禺境内各主要旅游景点。 (三)研究创新旅游用地分类管理,将旅游业用地从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中细分出来,合理确定旅游业用地的供给价格,实现土地的精准供应。 (四)进一步完善全域旅游“1+3”旅游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机构,加快设立旅游警察执法大队。 (五)利用大数据做好智慧推销工作。加大全域旅游的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创建全域旅游的良好氛围,打造成广州市的名片。结合智慧旅游建设,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整合全区旅游资源,通过游客来源数据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在省内外客源地、高铁沿线城市开设“旅游+”推介会,为广大游客提供适需对路的旅游产品,加强营销精准度,提升宣传效果。 希望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加大全域旅游的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创建全域旅游的良好氛围,打造成广州市的名片。 |
问题答复: | 一、我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基本情况 2016年10月,我区入选全市唯一一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印发《番禺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成立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并于2017年8月召开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大会,挂牌成立“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法院旅游巡回法庭”和“广州市番禺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旅游市场监督管理所”,完成《番禺区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初稿)。 二、有关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对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建设项目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扶持,引进和推动一批旅游产业龙头项目建设,提升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1.出台推进全域旅游政策措施。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鼓励各区发展全域旅游,市政府出台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穗府函〔2017〕79号),针对旅游用地、旅游高端人才、旅游龙头企业和重大旅游投资项目等提出相对应的扶持政策,我区根据该《意见》正在研究制定《番禺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若干措施》。 2.提供资金保障。我区设立了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每年不少于2000万元,纳入每年财政预算;广州市旅游局正会同广州市财政局研究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我区创建工作;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在2010年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文化旅游项目)中,安排资金扶持我区沙湾古镇旅游项目。推荐我区广州市浩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获得2017年度广东省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文化产业项目)扶持,推荐我区长隆集团获得2017年度广东省文化发展专项(宣传人才项目)扶持。 3.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广州长隆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和广州渔人码头创新社区项目已列入《广州市2018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纳入市重点项目绿色通道管理范围,并予以重点推进。以上项目及宝墨园南粤苑两园合一亦列入我区重点项目建设。 (二)关于“对旅游产品线路优化。如延伸广州双城观光巴士旅游观光线路、广州地铁线路至番禺境内各主要旅游景点”。 1.根据2016年国家批复广州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我区境内共有二号线、三号线、四号线、七号线(含一期、二期)、八号线、十二号线、十七号线、十八号线、二十二号线等10条(段)线路,其中,二号线、三号线、四号线及七号线一期已经建成运营,十八号线、二十二号线正在建设,三号线延长段、七号线二期、十二号线即将动工。目前,我区长隆旅游度假区、莲花山旅游区、岭南印象园、余荫山房和大夫山森林公园可通过三号线、四号线、七号线、十二号线到达;规划的八号线东延段、十七号线可覆盖沙湾古镇、宝墨园及莲花山旅游区等。 2.我区不断优化完善区内各地铁口,现时我区公交线网已全面覆盖及接驳各地铁口与旅游景点。同时,现有途经旅游景点的公交线路均接驳市桥中心城区、广州地铁、客运站等交通枢纽,基本满足市民公交出行需求。 3.目前,我区正研究在区内设立旅游专线巴士,并于4月18日试运行2条旅游专线:广州南站—大夫山森林公园—沙湾古镇(西门)旅游专线、沙湾古镇(西门)—紫泥堂—宝墨园旅游专线。中远期规划将在区内设置旅游集散中心,作为旅游专线的换乘枢纽,开行该中心至全区各大旅游景点的旅游专线。 (三)关于“研究创新旅游用地分类管理,将旅游业用地从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中细分出来,合理确定旅游业用地的供给价格,实现土地的精准供应”。 根据《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关于公布广州市2017年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基准地价成果的通告》(穗国土规划字〔2017〕229号),于2018年1月1日开始实施最新基准地价。本次基准地价的修订中考虑了旅游业用地价格。在原基准地价体系中商服、办公、住宅、工业四个一级地类基础上,新的基准地价体系新增公共服务用地一级分类,在一级分类用地基准地价基础上,完善广州市基准地价修正体系,设置二级分类用地地价修正系数表,风景名胜设施用地(包括旅游服务设施的建筑用地等)作为二级地类采用公共服务用地作为基准,并将该类用地修正系数设置为0.8,即在公共服务用地基准地价基础上再进行8折优惠修正。该政策对实现合理确定旅游业用地的供给价格和土地精准供应提供有力保障。 (四)关于“进一步完善全域旅游‘1+3’旅游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机构,加快设立旅游警察执法大队”。 广州市公安局经研究,由于政策依据不足,设立旅游警察执法大队难以通过广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批,且如率先设立(加挂)示范效应较大,可能影响全市各区公安分局机构编制设置。故仍由我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及相关属地派出所承担、落实区内旅游治安交通环境维护等工作。 (五)关于“利用大数据做好智慧推销工作。加大全域旅游的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创建全域旅游的良好氛围,打造成广州市的名片”。 1.加强宣传推广。我区依托“南番顺旅游联盟”,合力打造“感受南番顺—最地道的广府文化之旅”旅游品牌,分别赴武汉、贵阳、柳州及江苏连云港市等重要客源地城市举办专场旅游推介会;巧用“财富”论坛展现岭南古建筑和沙湾传统民俗文化,在更高的平台提升我区旅游景区的全国知名度;积极参与大型展览展销活动;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加强网络宣传营销,形成全方位多层面宣传效应;创新拓展长隆野生动物园、水上乐园、欢乐世界等旅游项目内容和形式,扩大广州长隆旅游的品牌价值;加快培育以莲花山—海鸥岛为核心的都市生态度假旅游品牌,优化以沙湾古镇—宝墨园为核心的岭南历史文化品牌,打造广东音乐、岭南画派、飘色艺术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艺术品牌。同时,大力办好广州国际美食节、番禺珠宝文化节、番禺莲花旅游文化节、番禺星海艺术节、番禺龙舟赛等大型节庆活动,精心培育在全国乃至全球叫得响的旅游品牌项目。 2.多维宣传番禺城市形象。精心制作番禺旅游形象宣传短片,提高番禺全域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利用中央、省、市、区及部分境外新闻媒体,对我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亮点工作进行展示和传播;在我区主要交通出入口、长隆旅游度假区等重点位置,设置番禺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番禺旅游形象公益宣传广告牌;大幅度提高我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社会知晓度和全民参与度,形成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良好社会氛围。 3.建设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目前,我区正积极研究依托广东省旅游局已建成的旅游数据中心平台,开辟番禺旅游大数据功能板块,实现数据共享交换,打造智慧旅游系统。应用旅游网站、手机APP客户端、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及时、广泛、准确发布旅游信息。 下一步,我区将加大各项工作的推进力度,严格按照《国家旅游局关于印发〈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的通知》(旅发〔2017〕79号)和《广东省旅游局关于印发〈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创建重点工作指引〉的通知》(粤旅办〔2017〕209号)等文件的规定和指引来开展创建工作,争取早日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感谢你们对我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你们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