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18年 > 2018年议案(建议)
标 题:关于推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建议
问题内容:内容: 
      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关系到人居生活环境的改善,而且关系生态文明构建及绿色可持续发展。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推进我国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制定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的目标、垃圾分类的类别、激励机制等内容,并且明确指出要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不过,由于社区分类设施不全、居民源头分类效果差、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不高、产生垃圾的成本很低等诸多原因,垃圾分类的实施成效并不显著。纵观番禺区,多年来,我区为垃圾减量减排进行了大量尝试和努力,但随着城乡人口不断增加,城乡各类垃圾尤其是生活垃圾的年产生量也在不断增长,加上辖区仅有的的一座填埋场——火烧岗垃圾填埋场早已“超负荷”,近年来“垃圾围城”问题日益突显,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一大顽疾,也是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之一,亟须引起高度重视。 
建议: 
      一是完善社区分类设施建设,强化对垃圾分类的指导。由于居民的垃圾准确投放正确率很低,分类桶内投放了大量未分类垃圾。垃圾分类指导员不得不进行二次分拣,既造成了环境污染又增加了人员负担。 建议在社区特别是城乡结合地区、农村等合理增设垃圾分类回收的设施,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回收玻璃、纸、塑料和金属类包装垃圾、植物垃圾、生活垃圾、电池灯泡等特殊的垃圾。垃圾桶上注明回收的类别和简要使用说明,指导市民使用。鉴于目前番禺区垃圾分类的现状,建议推广垃圾分类应首先改良街头分类垃圾桶,从公共环境开始中逐步培养全民的垃圾分类习惯。可以学习欧美发达国家,把现有简单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分类进行改进,可以把不可回收垃圾桶分为可燃和不可燃两类,可回收垃圾桶也按可以纸张、塑料、金属、玻璃等再细分为2-3个垃圾桶,并且另外再增设一个有害类垃圾桶,按此种分类可以设置成一排多桶,并且配置对应的清运垃圾车或人员定时进行清运。同时,要加强可再生资源回收队伍正规化、规范化建设,增加财政投入,建设有害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处理水平。  
      二是建立垃圾处理奖惩机制,推动垃圾分类减量。虽然绝大多数市民认同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但普遍觉得垃圾分类增加了麻烦,主观上认同但做起来难,不愿意付诸行动。加上垃圾产生量的大小没有与经济利益挂钩,造成多扔垃圾和少扔垃圾没有区别,群众没有主观上垃圾减量的利益驱动。建议借鉴台北市经验,采用经济手段促进垃圾分类,通过核定各村居、企业单位、企业等垃圾控制量,对超额的收取垃圾处理费。每周对各村居、企业单位的垃圾控制量进行通报。此外,为避免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变成一种非弹性无奖惩的“公摊”,达不到提升公众意识和促进源头垃圾减量化的目的,建议改革垃圾费征收办法,采用随袋征收办法。使用专用垃圾袋分装,提高产生垃圾的成本。目前,台北最小的袋子容量是5公升,价格是台币2.25元一个,最大的袋子容量是120公升,台币54元一个,这个价格远远超过了垃圾袋的成本。同时,要严格实行强制分类制度,不分类则拒收和处罚,促使市民在购物时就必须考虑垃圾的产生情况,养成低碳环保的消费习惯。企事业单位要带头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通过自建环卫队、建立垃圾分类回收与队员工资挂钩等模式,利用行政和经济手段鼓励垃圾分类和减量。 
        三是多渠道宣传生活垃圾分类,让群众学会“如何分类”。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垃圾分类分层培训制度,对一线垃圾分类指导员、监督员,对村小组长、党员骨干、保洁员分别进行分类培训,增强全民垃圾分类的意识,逐步形成“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良好习惯;在中小学开设资源回收再利用课程,培养学生垃圾分类、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在人流量大、显眼的地方增设宣传栏,在学校、小区、农贸市场等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设立小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对垃圾分类工作人员、市民进行垃圾分类教育培训;在各居民点张贴,甚至于发放到每个居民家中,告诉大家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如何分类;组织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周、宣传月活动,免费发放一些垃圾分类的垃圾袋,鼓励大家做好垃圾分类,使生活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人们的生活实际。 
      四是探索社会参与的利益机制,使群众自觉参与分类。探索激发基层活力的利益机制,将垃圾分类纳入小区综合治理范畴,落实居住区居委、物业管理责任,杜绝居住区内驳运环节“混装混运”现象,将分类减量实效纳入对基层政府的绩效考核体系,让参与垃圾分类的物业单位获得利益反馈;建立第三方参与的利益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特许经营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垃圾分类服务工作,缓解基层人力资源不足问题;建立全过程分类监督利益机制,针对源头分类投放、暂存后的分类收运和处理,配套相应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定额标准,同时加大对分类收运、处理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和收运处理单位的经费收入挂钩,确保全过程分类收运处理体系有效运行。 
      五是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后置问题,探索垃圾再生利用模式。尽快建立起可回收类垃圾的合理畅通的回收渠道,强化对城乡生活垃圾特别是厨余垃圾流向的管理,加强对各类垃圾回收后处理方式的研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积极推行“垃圾源头消减计划”,探索“门前三包+统一收集+集中分拣+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的分类方式,以及“分类+收集+堆肥+沤肥+焚烧+填埋+沼气+环保酵素”处理方式,进行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降解垃圾;探索第三方负责的专业化美丽乡村环境卫生服务体系,制定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管理规范要求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村验收标准,核定生活垃圾体系运行成本,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试点项目运行管理制度,全程监控项目实施,动态管理分类和处理环节;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由属地政府通过在政策上给予针对性支持,合理布局各类回收处理企业,形成产业链,有效促进生活垃圾再生利用。 
      六是组建志愿服务宣传队,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通过选聘鼓励村居党员、机关干部等进村入户义务监督员,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长效保洁、公用设施管护维护制度;广泛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专职妈妈、在校中小学生、村居致富能手、成功人士、社区名人等组建志愿服务队伍,配合入户宣传垃圾分类常识、组织社区垃圾分类激励评比活动等志愿服务;把文艺表演队、艺术团等文艺队伍纳入自愿者宣传队伍中来,定期通过文艺宣传推广垃圾分类,通过宣传发动、邻里互动,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的热情。 
问题答复:

张以伦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建议》(第87号)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各镇、街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8月6日进行了座谈交流,经综合各镇、街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自2011年开始,我区在市政府统一部署下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这几年我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主要是围绕垃圾分类宣传、分类硬件设施的配置和完善、建立垃圾分类考核机制、引进企业参与垃圾分类、完善垃圾分类运输体系和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开展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等,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主要工作如下: 
      一、完善社区分类设施建设,强化对垃圾分类的指导 
      广州市城管委为了指导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编制和下发了《广州市小区(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指引》,明确了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栏的设置,社区分类垃圾桶的颜色、标识、设置位置等,并要求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时,严格按《指引》规定标准设置分类硬件设置。目前我区的12个垃圾分类样板小区的分类硬件设施是根据该《指引》进行设置,各镇街也要求其他小区在更换垃圾容器时,按该《指引》进行设置;我区在开展12个垃圾分类样板小区的建设过程中,居委和物管公司都在社区开展户外宣传和入户宣传,指导居民如何垃圾分类。 
      二、建立垃圾分类考核机制,推进垃圾减量 
      为了进一步巩固垃圾分类工作效果,以考核为手段,强化机关事业、公职人员带头开展垃圾分类的工作进程,区政府于2018年1月印发了《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番禺区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及公职人员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考核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番府办〔2018〕6号),并于2018年4月开始对我区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单位和公职人员开展检查、考核工作;从2017年开始市、区开展了垃圾分类专项执法工作,对我区的部分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单位和垃圾分类样板小区进行执法检查,促进了我区的垃圾分类工作;从2017年我区实行垃圾限类、限量工作,禁止工业垃圾、绿化垃圾进入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实行垃圾总量控制,倒逼垃圾分类减量。 
      三、多阵地、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实践活动,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区城管局每月第四周联合镇街开展“垃圾分类全民行动日”活动;区教育局在中小学校开展了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活动,利用知识讲座、游园活动、校会、班会等宣传、教育活动;2017年通过中央、省、市、区的官方媒体对我区的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系列报道。 
      四、引进企业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引导群众参与垃圾分类 
      为了增加居民参与感、提高宣传的效力、实现宣传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区城管局制定,并印发了《番禺区垃圾分类宣传和有害垃圾及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工作方案》,对镇街开展低值回收物回收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区城管局在2016年11月,依托区环卫处成立“番禺区垃圾分类指导中心”,联合广州城市矿产协会;市桥街、桥南街、沙湾镇引进了广州保洁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衣心衣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进村、居、学校开展有害垃圾和旧衣物、废玻璃等低值可回收物回收活动。共设置回收箱554个。 
      2017年12月份,共开展加收活动44场,回收旧衣物92.78吨,废塑料2.54吨,废玻璃1.94吨,有害垃圾0.11吨。 
      2017年1-12月份,共开展回收活动679场,回收旧衣物779.19吨、废塑料17.72吨、废玻璃17.14吨、有害垃圾1.82吨。 
      2018年6月份,共开展回收活动42场,回收旧衣物122.06吨,废塑料0.13吨,废玻璃0.08吨,有害垃圾0.27吨。 
      2018年1-6月份,共开展加收活动236场,回收旧衣物675.54吨,废塑料2.03吨,废玻璃1.12吨,有害垃圾2.39吨。 
      企业通过开展分类活动,群众积极参与,提高了群众垃圾分类的自觉性。 
      五、推进餐厨垃圾终端设置建设,完善资源回收网络 
      目前我区餐厨垃圾处理站有火烧岗30吨/日餐厨处理中心、大龙街旧水坑压缩站2吨餐厨垃圾处理设施、钟村街10吨/日餐厨处理站等3个处理点。根据《番禺区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关于对我区生活垃圾开展科学治理的议案〉决议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各镇街需建立不少于20吨/日的餐厨处理设施,对镇街餐厨垃圾进行就地处理;目前全区再生资源回收点达605个,回收服务覆盖全村居。资源回收率达45%。 
      六、利用垃圾分类志愿者组织,促进垃圾分类工作 
      2017年在市城管委的部署下,广州市城市自愿者协会组织自愿者在我区的12个垃圾分类样板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提高了居民垃圾分类的参与度,促进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