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19年 > 2019年提案

议案(建议)办理

标 题:关于变普职比5:5,缓解企业招工难的建议
问题内容:


参与区统战部组织的调研课题子课题——(六)如何利用我区职业教育资源缓解招工难和用工难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多个,但增加职业学校的就读人数,是解决企业招工难的基础。就业人员基数的增加,可以缓解企业招工与用工难问题。

近三年,番禺中考招生的普职比为:2016年,75.71:24.29。2017年,75.84:24.16。2018年,74.56:25.44。

番禺中职学校录取人数分别为:2016年,2851人;2017年,2577人;2018年,2858人。人数偏少,中职毕业生供不应求。

如改变普职比为5:5,则职业类学校近三年录取人数:2016年,11737/2=5868人;2017年,10665/2=5332人;2018年,11236/2=5618人。分别增加:2016年,5868-2851=3057人;2017年,5332-2577=2755人;2018年,5618-2858=2760人。

近三年可增加职业技能岗位就业人才可达:8572人。可缓解企业招工难。

希望此方案能在2019年开始实施,有利于番禺经济的发展。

  法:

1、改现有的普职比为5:5,增加职业学校就读人数。仍按学生人数比例进行投入。不需增加财政负担。

提高普职比,让更多的孩子读中职学校,一来可以减少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压力,二来可以增加企业技术工人数量。

2、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利用广东省教育厅政策,加强中职学校师资培训,多委派中职教育参加广东省中职教师师资培训班、研修班。以提高现有中职教师的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的教学水平。

3、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区制造业发展规划中。

健全完善番禺中等职业教育入学鼓励体系,从学生的特长,职业兴趣与动手能力等进行职业训练,为高等职业人才培养做好准备,为番禺制造、广州制造业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

健全完善中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对接机制,制订政策保障产学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为企业代培所需技术工人。

    4、在区政府指导下,职业学校的专业发展与地区的重点发展行业(如舞台灯光音响)相匹配,职业学校对接企业开办相关专业(或专业学院),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计划。


问题答复:


李兆飞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变普职比5:5,缓解企业招工难的建议》(第44号)收悉。我区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区教育局等单位进行研究办理,并与李兆飞委员在926日进行了电话沟通,经综合区人社局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番禺区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公办中职学校3所,其中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2所。目前,我区中职在校学生9379人,教职工共598人,其中专任教师460人,占比约76.9%;高级职称共97人,约占专任教师数的2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62.5%。我区中职学校共有41个专业,涵盖园林技术类、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文化艺术类、旅游服务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共7个大类。

(一)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近三年,我区组织中职教师参加市级以上教师培训、研修班超过500人次,其中省级以上培训150人次;开展区级名师培养工程、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和名班主任培养对象素质提升工程,一大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有的成为区、市专业带头人,有的担任了市中职相关专业学会的理事长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家组成员、裁判员等。目前,有6位名师分别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并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有20多位教师获得全国中职教师教学案例大赛一等奖、专业技能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奖项。

(二)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校企合作育人水平。

1.全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我区成立了番禺区工贸职教集团、番禺区现代商贸职业教育集团,其成员单位达到288家。我区各中职学校积极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形势,与企业共建仿真实训平台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创新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其中,番禺职校汽车维修专业与百援精养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汽车专业示范性实训基地,联合打造“番禺职校-百援精养汽车快修种子特训营”项目,实现了招生即与招工、工学结合、专兼教师授课等新育人方式;计算机专业与广州宜美森家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培育家居定制行业核心人才,实现设计与智能制造的精准对接。新造职校的工艺美术专业携手佛山市工匠印记鞋业有限公司,建立了“工匠印记网店装修”校内工作室。通过“工作室跟单”教学模式,在网店装修课程教学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学生设计的作品将为企业所用。目前,我区已有区级校企合作示范性实训基地7个,逐渐实现校企教师相互融通,校企资源共享,实现双方共赢。

2.加强精准对接,开展对岗培训。自2012年以来,我区先后在番禺电缆、长隆酒店和巨大汽车音响等17间企业建立区高技能人才定点实训基地,合力开展技能人才培训。同时,区就业训练中心与广汽集团、立白集团和明珠电器等近40间区内重点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培训关系。2018年以来,已为企业在岗职工开展叉车司机、高级钳工、和平面设计等精准对岗培训3000多人次。

(三)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着力提升办学质量。

根据番禺经济发展及产业升级调整,我区中职学校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召开专业论证会和开展专业调研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增开、撤销专业,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并着重打造品牌专业。目前,已有番禺职校的电子、电商、数控、物流以及新造职校的商务英语、工艺美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共7个,其中番禺职校的4个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工商职校的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为国家重点扶持专业。另外,工商职校的电子专业(舞台灯光与音响技术方向)从2017年开始与番职院和区就业训练中心合作,采用“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为学生升学和就业铺平道路,现有学生109人。

二、改变现有普职比存在的限制及下阶段工作思路

近年,教育部要求各地区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推进高中阶段职普协调发展,为此我区也做出相应的努力。一是加强调研,借鉴学习技能人才培养做法。我区成立了以区人社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技能人才培训及供给调研工作小组,前往东莞市和佛山市等周边地区学习考察,形成调研报告。从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和选拔机制、巩固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作用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二是借助区教育行政的力量,统合各职校的宣传力量,开展全区中职招生宣传系列活动,彰显中职教育的办学成果及多元出路。三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拓展宣传媒介,开展多元立体的宣传工作。四是大力宣传国家对中职学生的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助学金、免学费制度。五是修订初中毕业班工作考核评价方案中的普职比,把初中学校的中职升学工作纳入评价方案中。

通过以上措施,我区中职招生人数逐年上升,2016年我区计划招生3150人,实际招生2786人,招生完成率88.44%2017年我区中职计划招生3050人,实际招生3065人,招生完成率达101%2018年我区中职计划招生3080人,实际招生3152人,招生完成率达102.3%

(一)改变现有普职比存在限制

当前,改变我区现有的普职比为5:5还存在一定的限制。

一是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不高。长期以来,社会上存在着“重学历、轻技能”的片面人才观念,技术工人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尊重,劳动价值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受这些观念影响,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孩子读高中上大学,“不到万不得已不上中职校”仍然是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普遍看法。

二是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限制。中职专业课程“小班化”教学比重上升。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实一体模块化项目课程比重不断上升,此类课程需将原行政班拆分为若干对应小班才能组织实施。在教学场地、实训场室、师资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需逐步完善和调整。另外,三二分段中高职贯通培养及高职专业学院的设置,这也将导致学校班额数量和所需教师数量的增加。

(二)下阶段的工作思路

除继续加大职业教育招生宣传力度,拓宽宣传途径外,还需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对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统筹规划,按照大体相当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招生比例。修订我区初中毕业班工作考核评价方案中的普职比,进一步提高普职比达标的“含金量”。

    2.优化教育资源,包括师资、经费、政策等资源的配置,改善中职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提高“硬实力”,为中职学校提升办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各中职学校要狠抓内涵建设,提升“软实力”。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专业设置,重构课程体系,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德育管理等手段,办出特色,树立品牌,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

感谢你们对我区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