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打造番禺康复医疗中心 促进健康番禺建议 |
问题内容: | 中共十八大把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健康置于优先发展的位置,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中共十九大对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又有更高的定位和要求,明确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还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了健康是人们享受幸福生活的前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从小康向富裕过渡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更加追求生活质量,关注健康安全,不仅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这必然带来层次更高、覆盖范围更广的全民健康需求。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区医疗卫生事业获得长足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但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对高质量发展需求也日益增长,我区的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着新的矛盾和新的发展机遇。现以番禺疗养院为调研对象,结合其发展情况,对该院改革与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番禺疗养院的资源优势 番禺疗养院坐落在广州市著名的大夫山森林公园西南麓,占地3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83%,自然环境得天独厚。1959年建院,“文革”期间停办,1979年复办,有近60年的积累和沉淀。目前建筑物面积4.33万平方米,主要有康体大楼、医学康复中心楼、健康管理服务中心楼、聚贤阁和蓬莱阁等20多栋建筑。现有员工571人,在册455名,医务人员213名,中高级医疗人员100人。全院床位648张,其中医疗床位186张,健康疗养450张。 2016年,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将疗养院定位为医疗机构第五类精神,番禺疗养院设置为二级医疗机构,按照二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管理。目前,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功能定位和社会服务需求,疗养院以“大健康、大康复、大视野、大格局”创新定位未来发展,确立了“健康、康复、医养”三条发展主线,把发展方向和业务重点放在“医院前的健康和医院后的康复”,形成“与医院结构相同功能互补”的社会功能定位,实施差异化策略发展新思路。执业许可的诊疗科目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妇科专业)、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康复医学科、医学检验科、超声科、放射科、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功能检查科、等,并于1985年开始实施团队健康体检业务,健康管理(体检)品牌在行业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2010年获全国首批健康管理示范基地,2018年复旦大学医院排行榜获广东省优势健康管理中心,体检流程、质量、服务各个环节在群众中均有很好的口碑。康复医学科建设经过多年的积累,已初步建成心肺康复、神经康复、骨关节康复、脊柱康复、伤口康复、中医康复等学科,与香港理工大学的康复合作培养了一批康复人才,是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单位,奠定了引领区域康复医疗发展的基础。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指出,要推进养老康复机构建设,统筹落实好医养结合优惠扶持政策,深入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加强老年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和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建设。有条件的地区可将部分公立医院转为康复、护理等机构。社会老龄化严重导致医养结合(康养结合)成未来发展最具潜力的项目,番禺疗养院正在按照新趋势新定位推进健康养护养老服务落地,积极探索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完全有条件在新的机遇下实现新的发展。 二、番禺疗养院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体检业务受到冲击。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大众保健意识的增强,社会多元化办医迅猛发展,健康体检服务机构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另外,干部疗养政策的不断收紧,对疗养院原有的体检市场形成强大的冲击。(注:目前体检业务仍为上升期) (二)康复业务扩大受限。2016年康复医学科被批准成为番禺区特色专科建设项目,2017年5月番禺区卫计局将番禺疗养院做为番禺区康复医院建设纳入“十三五”期间医疗卫生设施建设项目,同时将疗养院定位为番禺区康复医联体的牵头单位。(注:疗养院康复起步较早)目前受政策影响,近2年编制冻结,人才引进及学科发展受阻,人才流失压力增大。康复医院挂牌久未获批,这些都大大地限制了疗养院康复业务的发展。 (三)医疗设备配置滞后、医疗空间不足。从2017年至2018年,番禺疗养院康复医疗业务开始呈井喷式增长,2018年上半年增长超过50%,市民康复需求旺盛,但现有医疗空间及设施不足,大部分建筑和空间不能满足康复医疗需求,现有的88张康复住院病床,患者是一床难求,急需增加床位;另外,医疗设备配置严重滞后于医疗需求,康复患者生命支持和治疗设备远远落后于区属三家医院,不能满足就医患者的需求,影响医疗业务发展。 (四)资金投入不足,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疗养院复办40年,由80年代募资兴建疗养区开始,随着业务扩展不断扩大建设规模。先后有六期建设,但缺少统一的整体规划引导,加上早期部分建筑陈旧老化,配套服务设施多年未能更新,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康复医疗和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政府发展建设资金投入少,院内基本建设的维护投入有限,从2011年至2017年院方自筹2400多万元,政府从2015年至2017年共拨入240多万元,只能用于经常使用的建筑。一些早期的建筑因资金缺乏而长期空置荒废甚至成为危房。 (五)未来发展定位和整体规划尚需明确。当前,出台的医改方案对保健疗养事业并未涉及过多,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等体系的深刻变革,也将对疗养院带来全新的变化、全新的挑战和全新的要求。但政府对疗养院宏观管理、宏观政策支持、业务标准制定、内涵建设指导上相对弱化,对疗养院在整个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和整体规划不明确,尤其目前疗养机构面临改革,未来机构去向不明,加上整个院区缺乏整体规划设计,多期改扩建造成目前布局很不合理,利用不优化,这些都将影响疗养院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大卫生、健康中国、医养政策相继出台,“全民健康”、“全生命周期健康”被广泛推进,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以健康为中心”的新时代,疗养院也进入创新发展的新时期。随着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和养老需求,都给我区疗养院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发展前景广阔。 办法: 三、几点建议 (一)明确番禺疗养院的定位及规划 依托大夫山大健康生态环境,发挥疗养院医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健康服务及康复医学、医养结合产业,采用“医、养、健、康、护”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定位于“小综合大专科”的现代医疗机构,立足于建设“三级康复医院”,着力构建“两院两中心”新格局(两院:疗养院、康复医院,两中心:全民健康促进中心、番禺区康复医学中心)。同时整合天然资源优势,引入省、市知名医疗品牌,共建高端医疗中心作为远期规划目标。做好整体规划,分期推进,打造高端健康基地。 (二)打造由单纯体检转变为全程健康管理模式 与专业医院合作,引进专科医疗技术团队,进一步配置高端医疗设备,支持疾病早期风险筛查,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及干预。提升体检的信息化水平,做好检后跟踪服务,减少人们慢性病的发生,力争把番禺疗养院的体检业务由单纯的体检扩展为检前、检中和检后的全程健康管理模式,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体检服务。 (三)推进“旧楼”改造和环境提升,建设“康复医养区”。 一是争取在1-2年内,将小桃园区、小蓬莱区、聚贤楼等旧建筑列入计划进行整体改造,同时优化周边配套设施,提升园林景观;二是全面改造康体楼及周边园林,加增医疗及医养床位200张,以缓解近期的床位紧张状况。 (四)寻求多方合作,规划共建“康复医疗中心”。 在3-5年内,积极探索区政府、区国有资本及社会资本、疗养院PPP模式,争取省、市等部门及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借力大型三甲医院技术支撑,合作共建具有400张床位的“三级康复医疗中心”(康复大楼),填补我区无康复医院的空白,完善番禺地区康复医疗的功能布局和三级康复医疗机构网络建设。 (五)突破瓶颈,解决“牌子”和“人才”两大难题 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要充分认识到疗养和康复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到医养结合是适应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以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及早谋划,突破瓶颈,一是想办法解决“两个牌子”(番禺疗养院、番禺康复医院)问题,二是解决高端医疗人才缺乏难题,切实做到“引得进”和“留得住”人才。 总之,建议政府加大力度、尽快推进番禺疗养院的升级改造和全面提升,打造番禺独一无二的集健康、康复、医养于一体的高端医疗高地,促进我区健康康复事业跨越发展,造福番禺人民,增加市民获得感、幸福感! |
问题答复: | 民盟番禺区委员会、区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致公党番禺区基层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打造番禺康复医疗中心 促进健康番禺建议》(第4号)提案收悉。我区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区卫生健康局、区财政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区基建办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有关委员在9月20日进行了座谈交流,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明确番禺疗养院定位及规划的建议 区政府高度重视番禺疗养院升级改造工作,印发工作方案,成立由区府办副主 (一)明确定位,探索新发展。工作方案中明确番禺疗养院“健康、康复、医养”医疗主线发展方向,根据整体规划建设的思路,推进院内旧建筑分步分区域优化改造工作,加快推进康复医院规划建设。探索与番禺宾馆一体化经营模式,盘活番禺疗养院餐饮和部分住宿资源,通过引进专业团队提升服务水平,开发健康疗养旅游融合产品,共同发展,共享利益、惠顾于民。 (二)加强规划,促进新发展。为全面推动番禺疗养院三级康复医院建设和旧房优化改造规划,该院委托“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于2018年11月完成概念规划建设方案,根据“一改二建三控”的整体规划建设思路,全面推进院内旧建筑分步分区域优化改造以及新建三级康复医院的总体规划建设工作。番禺疗养院积极与广州市番禺中国旅行社番禺宾馆推进合作一体化项目。拟由广州市番禺中国旅行社全额资金出资成立有限责任公司,与番禺疗养院进行一体化合作经营。2019年8月1日广州市番禺中国旅行社番禺宾馆正式接管番禺疗养院餐饮区域。一个多月来,番禺疗养院餐饮区域正常开展经营活动,并以更好的服务和菜式接待各方食客。 二、关于打造由单纯体检转变为全程健康管理模式的建议 (一)以健康管理信息化升级改造为突破,完成健康体检到健康管理的转型。一是番禺疗养院实施了全流程智能排队叫号系统,配合优化系统进行流程改造,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客户体验;加快了检后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实施,实现了手机APP查询体检报告、网上检后咨询,开通呼叫中心,实施重大异常结果及异常指标检后通知、定期提醒等功能。二是医生直接面对客户,通过各项问卷调查,完善资料,为体检客户建立健康管理档案,按照客户的健康需求,利用医生的专业知识,为客户设计出个性化的体检套餐,改变以往缺少专业医生为客户一对一定制个性化体检的情形,真正做到了让客户满意。 (二)以健康促进为重点,创新健康管理模式。一是疗养院成立了健康医学部。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结合番禺疗养院健康资源优势,不定期组织开展以健康促进基地创建工作为内容的活动,落实各项健康促进相关政策和实施方案,并持续有序推进,全面提升疗养院健康医学与健康促进工作的整体水平,助力打造独具番疗特色的健康品牌文化。二是牵头番禺区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工作。以番禺疗养院为工作基地,深化开展特色健康服务,创新发展健康产业链服务,形成特色健康管理体系,并积极开展健康主题活动,做好健康管理与服务的理念“五进”;加大健康学科建设,规范健康制度管理,控制健康服务质量;整合番禺区健康管理资源,创建社区健康促进样板与番禺区健康促进基地,助力健康促进区的建设。 三、关于推进“旧楼”改造和环境提升,建设“康复医养区”的建议 根据《关于印发<广州市番禺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区政府办理区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重点建议关于推进疗养院升级改造的实施方案的决议>的通知》(番人大〔2019〕37号)精神,2019年内启动疗养院小桃园旧区危楼原址原貌重建、小蓬莱旧区重新装修二个旧区改造工程,预计于2020年底完工验收并交付疗养院使用,建设经费由区财政解决。目前,《广州市番禺疗养院旧区升级改造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已初步制定,拟按照二级康复医院的建设标准升级改造两个旧区,同时对两个区域周边配套设施及园林景观进行升级改造,同时结合疗养院现有的康复楼,可与两个旧区共用医疗区间,升级改造完成后可增加100个康复医疗床位,为番禺区乃至周边地区提供预防保健、慢病防治、康复医疗、疗养等服务,缓解区内康复医疗服务短缺的情况。 四、关于寻求多方合作,规划共建“康复医疗中心”的建议 番禺疗养院积极推进与香港理工大学交流与合作康复医学工作,实施康复人才培养计划,分批派送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培训,并聘请香港理工大学康复专家定期到该院进行专业指导和带教,提升疗养院康复专业技术水平,推进康复专业学科建设。 五、关于突破瓶颈,解决“牌子”和“人才”两大难题的建议。 一是“1+4”人才政策扶持卫生人才。我区于2016年12月出台实施“1+4”人才政策,区政府每年安排不少于1.2亿元扶持人才创新创业。其中,其他急需紧缺人才项目覆盖医疗卫生人才,2017年、2018年共有18名卫生行业人才入选急需紧缺人才项目,分别获得5万元奖励扶持。2019年进一步放宽卫生行业人才申报条件,对成绩突出的卫生行业人才适当放宽“副高及以上”的职称要求。截至目前,今年共有43人申报继续紧缺人才项目。二是强化卫生行业人才保障服务。实施《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制度》,进一步开放优质教育、医疗、交通、休闲、住房保障等资源,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解决人才工作和生活后顾之忧。截至目前,已有161名卫生行业人才领取高层次人才服务卡(白金卡),18名卫生行业人才领取高层次人才服务卡(金卡),持卡人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出入境签证等绿色通道,莲花山、宝墨园等4大景区免门票等13项人才优惠服务得到落实。 感谢你们对我区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
附件:
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广州市番禺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承办单位:广州市番禺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备案号:粤ICP备20058359号-1
网站标识码:4401130002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0073号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