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品牌战略是国家战略性布局 近年来,随着品牌在企业市场竞争中,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国家之间综合国力较量中的作用日渐凸显,党中央、国务院已将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在《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品牌日”的批复》等文件中,对品牌建设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决策部署。我区对品牌建设的推动已进入发展和深化阶段,这有利于我区企业的市场知名度及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从而推动全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分析: 二、当前品牌战略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品牌意识不足。部分企业认为生产、研发、技术、销售是必要的,品牌建设是次要的,对品牌的价值和附加权益缺乏了解,没有将品牌建设加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中。 (二)企业质量基础有待提升。部分企业认为“产品质量尚待提升,在行业中话语权不足”是“在创建自主品牌方面的障碍与困惑”。 (三)企业自身品牌建设及投入有待加强。大部分企业品牌传播费用占当年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超过1%,且没有设立专门负责品牌建设的职能部门。 (四)企业质量品牌人才建设有待加强。有关产品质量和品牌管理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企业品牌创建工作的重要障碍。 (五)政府对企业品牌建设的引导及支持有待加强。城市缺乏实施品牌战略的发展规划和推进计划,未能形成量化的行动目标,部分出台的方案和细则亦未能有效地落地。 建议: 在品牌建设中,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协会推动”原则,充分发挥各个主体的作用。 (一)强调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1、企业要树立起以质量为核心的品牌观,将提升产品质量作为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内容。 2、企业要以技术研发和创新为动力推动品牌建设。加大研发投入,着力培育企业创新能力,以卓越创新能力赢得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为企业品牌建设注入不断前进的动力和活力。 3、企业要以积极创建自有品牌为引导,加强企业品牌营销建设。 4、企业要抓好企业家素质和品牌人才资源建设。 (二)加强政府在品牌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政府应将引导品牌建设的直接与间接方式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构建起品牌建设的综合协调工作机制,引导实施品牌宣传战略、品牌规划战略、品牌扶持战略、品牌公共服务战略、品牌监管战略等行动战略,真正发挥好品牌建设引航者的作用。 1、构建起品牌建设的综合协调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并完善专门的品牌战略领导机构或品牌建设管理制度;二是牵头编制品牌战略的中长期规划和实施意见;三是各部门要进一步厘清职能,明确责任,健全对各组织机构的科学考核体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2、实施品牌宣传战略,促进社会各界形成良好的品牌建设整体氛围。通过社会宣传、活动宣传、媒体宣传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方式,吸引社会各界对品牌战略的关注和重视。 3、实施品牌规划战略,明确各地品牌发展的产业方向和重点。 4、实施品牌扶持战略,为企业品牌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健全品牌工作推进机制;二是制定落实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品牌建设给予财政资金补助、税收减免等倾斜和支持;三是制定落实优势企业扶持政策,为品牌建设形成合力。四是制定落实人才体系建设政策,为企业品牌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五是制定落实技术创新推进政策,为企业品牌建设提供技术创新动力。 5、实施品牌公共服务战略,为品牌培育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供给。可重点推进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品牌公共信息共享平台等平台建设。 6、实施品牌监管战略,维护品牌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一是继续建设和完善商标品牌维权援助平台,加强商标品牌快速维权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质量失信黑名单,提高企业质量失信成本。三是积极探索保护商标和品牌知识产权的长效机制,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和品牌主体利益。 (三)发挥行业协会在品牌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1、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的品牌申报服务能力建设。一是在行业内进一步宣传品牌的扶持政策,提升行业内企业创建品牌和区域品牌的意识。二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熟悉行业内企业的情况,对上下游产业链的主力企业进行梳理,编制品牌的行业梯队培育规划。三是积极推动集体商标、区域品牌的创建。 2、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的质量基础管理能力建设。一是行业协会要围绕品牌建设制定严格的行业和质量认证标准。二是加强行业质量人才和品牌人才培训。 3、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的品牌信息咨询与传播服务能力建设。一是为企业提供品牌战略指导与服务整合国内外资源。二是行业协会可组织以交流品牌信息、研讨品牌政策为主题的论坛和沙龙,为会员企业提供商标申请、授权、品牌推介、维权等信息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