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剑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设立番禺区大地美容日的建议》(第66号)建议收悉。我单位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番禺区分局、区教育局、各镇街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9月26日及9月27日进行了电话沟通,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根据我区各部门的职能分工,区文明办不具备设立“大地美容日”的职能,但近年来,番禺区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文明番禺”建设,围绕打造更干净、更整洁、更平安、更有序的城市环境,广泛开展与“大地美容日”建议相符合的全民清洁环境系列活动,推动全民共建共享,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环境全面提升。 一、广泛开展清洁环境系列活动 自2017年起,由区文明办牵头,联合区卫生健康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区水务局、区爱卫办、团区委等单位,先后制定了《番禺区周末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方案》《番禺区洁净美家园活动方案》,以改变行为陋习、净化城市环境为突破口,开展全民清洁环境系列活动,强化对市民群众环境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强化督查测评,引导市民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爱环保的生活习惯。 (一)开展环境卫生全民清洁日活动 自2017年8月至今,每周五定为“环境卫生全民清洁日”,全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村)将“周末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洁净美家园活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一行动”等美化环境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由党政干部带队,广泛发动单位员工、居(村)民、学生、志愿者在“环境卫生全民清洁日”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彻底清洁单位(学校、社区、村)辖区内外环境卫生,清除卫生死角。据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不完全统计,2019年上半年开展各类环境整治美化活动共出动11万余人次,清理卫生死角4.6万处,清理垃圾3.1万吨。 (二)开展城市环境“六乱”专项整治行动 各镇街各单位以住宅小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城中村、农贸市场、公园景区、建设工地、学校和公交车站等公共场所及周边为重点,按属地为主、部门配合的原则,集中开展乱摆卖、乱扔吐、乱堆放、乱拉挂、乱贴画、乱搭建“六乱”违法现象专项整治。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全区共查处“六乱”违法行为55220多宗,其中乱摆卖33000多宗、占道经营15000多宗、乱堆放2700多宗、乱拉挂1870多宗、乱张贴和乱涂画2250多宗、乱丢吐和乱倒垃圾400多宗。 (三)开展公共厕所专项整治行动 以机关单位、公园、景区景点、医院、主次干道、农村为重点,以属地管理为主,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区文广旅体局、区卫生健康局、各镇街把本单位负责的公共厕所摸底造册,集中开展公共厕所专项整治,重点解决厕所环境卫生“脏、乱、差、臭”等问题以及灯具、便器、管理、冲洗设备设施不完备和破损等问题,解决未设文明如厕、节约用水等文明提示牌问题。同时,区文明办将“厕所革命”建设管理工作纳入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体系,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考评项目。定期组织开展厕所文明程度督查测评,对全区680座公共厕所进行督查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纳入各有关单位创文测评成绩。2019年上半年,区文明办共对我区公共厕所开展日常巡查684座次,发现问题780宗,整改完成率95.36%;通过高效的日常督查和严格的月度考评,有效督促公厕责任单位提高保洁质量和设施管养水平。 (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 以镇街为主体,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以“干净、整洁、平安、有序”为目标,每个月第四周的星期五全区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行动。区领导到所联系镇街带头开展以“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通过清理村巷道及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拆除危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等;整治垃圾乱扔乱放,整治污水乱排乱倒,整治“三线”乱搭乱接等整治行动,强化了各镇街、各行政村的责任意识,营造了“大宣传、大发动、大参与、大提高”的良好氛围。 (五)开展垃圾分类全民行动 我区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提质扩面。创建60个生活垃圾精准分类样板居住小区、7条垃圾分类示范行政村、1个垃圾精准分类农贸市场;全区餐厨垃圾处理能力达500吨/日;促进环卫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有效衔接与融合。2019年资源回收利用率达39%,辖内环境友好家庭比率70%以上,物业小区厨余垃圾正确分类率达20%,垃圾总量增长率5.75%以内。同时,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监督氛围。各镇街每月开展垃圾分类全面行动日宣传活动,通过分类咨询、游戏、派发宣传单张等,让垃圾分类进村组、进学校,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不断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参与度。 (六)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加快污水设施建设,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大力开展“四洗”行动。50条黑臭河涌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新增污水管网21.61公里,污水处理能力达到81.42万吨/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4.8%。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体系。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沙湾水道、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均100%达标。 二、加强宣传教育,广泛渗透环保理念 (一)充分利用载体加强宣传 区内“两台一报”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同时以宣传橱窗、LED屏、宣传单张、官方网、微信、微博、公众号、公交车显示屏为载体,进行“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环境干净整洁,从我做起”“创建卫生城市,共建绿色家园”等宣传。 (二)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加强宣传 各镇街、团区委不定期组织志愿者深入村、社区、企业开展环境美化、垃圾分类等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有奖问答等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卫生健康、垃圾分类等知识,身体力行向广大群众反复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进全民爱护环境的意识,促进广大群众逐渐养成不乱扔垃圾、自觉垃圾分类等良好习惯,大力营造爱护环境、共治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报道先进典型,扩大宣传声势 挖掘、报道爱护环境的好人、好事、村居工作成果,增强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荣誉感,推动全民积极参与清洁环境行动。各单位结合实际组织开展评选每月“洁净美办公室”“洁净美班级”“洁净美楼道”“洁净美家庭”等各类活动,营造干净整洁健康的工作、生活环境,引导干部员工、市民群众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多形式实施环境保护教育 我区各中小学校积极参与各项生态环保教育宣传工作,从垃圾分类、大气治理、水资源保护、土壤治污等不同维度进行校园教育宣传,通过课堂教学、德育管理、实践体验、讲座活动等方式进行环保教育。各中小学校将环保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标准,推行教材循环使用,探索校园垃圾减量方法,定期开展环保宣传教育主题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家校环保协作,通过项目立项、活动立项等方式促进师生深入研究环保教育问题,提出可行性方案,为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出一份力。 (五)发动群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积极搭建“文明番禺”工作平台,通过番禺文明网、番禺文明地图、“文明番禺”政务微信、“广州番禺发布”“番禺日报”微信公众号以及“文明番禺”微信小程序的有机结合,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我区的文明创建工作,为提升我区城市环境工作添砖加瓦。今年上半年,“文明番禺”工作平台累计收到不文明问题线索2329宗,整改完成率达97%,市民满意率为85%,市民群众更主动、积极地加入到文明城市创建及人居环境改善的队伍中。 三、建立常态化机制,强化监督考核 (一)坚持开展督查考评工作,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按照全力创建“更干净、更整洁、更平安、更有序”城市环境工作要求,坚持政府领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突击整治和长效治理相结合的原则,我区成立创建文明城市督查考评工作领导小组,以考评为抓手,坚持“以测促创”,每月组织月度实地考评,严格地对我区16个镇街及有关职能部门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考核。通过考评,各单位能总结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加强自我修正、自我提高的能力,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促进了我区常态化环境治理工作的落实,提高了我区环境卫生的整体水平。 (二)公布成绩排名,推动常态化工作落实 区文明办每月根据“文明番禺”工作平台后台统计的当月问题线索数量、整改情况、用户评价等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后,编制当月的《创建文明城市督查考评情况通报》,公布各镇街考评成绩及排名,并在番禺文明网显要位置刊发。在中央要减轻基层负担,淡化对基层的测评考核的大局下,仍能保持对镇街和区直单位的工作指挥和协调力度不减,发现问题抓整改得时效性不降,有力推动常态化工作的落实。 (三)挂钩绩效考核,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监管长效机制,在区委、区政府对镇街年终绩效考核中,区委宣传部、市生态环境局番禺区分局、区水务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等职能部门分别对各镇街环境保护、文明城市建设、河涌综合整治、垃圾治理等工作进行考核评分。考核分数在区委、区政府班子成员内进行通报,考核结果在全区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考核结果作为该单位评优、评先和干部使用的依据之一。同时,各镇街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环境卫生整治考核方案和奖惩方案,对每个村居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考核,通过奖惩结合的方式,督促村居干部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工作,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共同努力。目前,区委、区政府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常态化的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持续开展,党员干部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群众爱护环境的意识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我区有关部门将充分考虑基层实际情况,把区各部门牵头开展的各项环境整治行动有机融合起来,制定统一的行动方案,确定相对固定的行动频次,作出科学的安排部署,防止过于频繁的清洁行动给基层造成压力。同时,要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广大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还要根据不同地理区位、发展条件等,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因地制宜推进村居环境整治,通过开展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宣传活动等方式,让广大群众主动融入到环境整治工作中来。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环境保护和环境美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