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建筑业农民工日益短缺、钢材产能过剩、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钢结构装配式建筑这种环保可再生建筑形式日益受到欢迎和重视。 一、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初级阶段:满足工业化、城市化及战后复苏带来的基建及住宅需求; 2)发展阶段:出台相关政策确立行业标准、规范行业发展,保证住宅质量与功能,以舒适化为目标推进产业化生产; 3)成熟阶段:行业规模化程度高,技术先进,追求高品质与低能耗。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仍处于发展阶段甚至起步阶段。 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预制构件加工精度与质量、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政策因素的推动, 预制装配式建筑重新升温,并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近年中央连续出台推广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政策、行业准则及配套管理办法,装配式建筑未来发展可期。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20%; 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历史 时间 | 阶段 | 发展状况 | 社会原因 |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 | 尝试阶段 | 借鉴东欧经验,尝试发展装配式建筑 | 主要劳动力集中于重工业,建筑业劳动力相对缺乏 | 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 | 低谷阶段 | 现浇式建筑崛起,装配式建筑衰落 | 农民工群体的出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装配式建筑技术相对落后,质量问题多 | 2012 | 年后 | 快速发展阶段 | 住宅工业化,劳动力成本增加、技术得到完善与发展、国家政策大力扶持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全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空间预测
2020年市场规模接近七千亿,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2025年再翻倍,达30%。经测算,2020年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将达6982亿元,2025年将达到14389亿元。目前钢结构占有率均不足2%,市场分散度高,未来增量空间巨大。 2015-2025年中国装配式建筑面积及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测算(亿平方米、%)
2015-2025年中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及同比增速测算(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家推广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行业空间不断扩容,钢结构集成装配式建筑已成为未来的建筑工业化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钢结构集成装配式建筑超过90%的建筑工程在工厂完成,高度集成结构、维护墙体、设备、家具等各分部分项工程。它具有标准化、流水线、绿色节能环保、施工安装简单、整体运输吊装、可回收、可移动、可周转等鲜明的特点,可以满足抗震、防火、防水、隔热、隔音等技术规范要求,提供拎包入住的完善成品。 三、全国装配式建筑驱动力因素分析 (一)、多主题催化装配式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与环保限产、美丽中国、长租公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雄安新区建设等政策主题完美契合。 (1) 环保限产+美丽中国: 由于装配式建筑相比传统能极大降低污染和资源浪费, 加速提高装配式建筑渗透率有助于环保考核目标实现及美丽中国主题的贯彻; (2) 长租公寓主题: 2016年以来,租赁行业密集出台利好政策、 17年,九部委联合发文,明确要求各地要搭建住房租赁交易平台,加快发展租房租赁市场,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动长租公寓的兴起。在建设成本与效率方面,装配式建筑施工周期短,规模化生产等特点与长租公寓等租赁住房建设天然契合。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广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可部分替代传统混凝土建筑,也有利于实现钢铁、 水泥、建材等行业去产能目标,支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人力成本增加与技术升级倒逼传统建筑产业更新换代 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高增长带来的房屋建设需求及廉价人力资源是传统建筑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当人口红利不再,产业升级时代到来, 装配式建筑或将成为主流。 近年来我国人口生育率降低,老龄化社会到来,人口红利优势丧失,建筑从业人员减少,导致人力成本上升。相比于现浇式建筑大量使用人工的建造方式,装配式建筑运用精细化分工大大提升生产效率,人力需求较低, 以典型装配式建筑企业杭萧钢构为例,其人工成本占比约为6-7%,相比传统建筑企业上海建工(人工成本占比约为25%)人工成本占比减少近20%。因此随着人力成本上升, 装配式建筑人工成本较少的优势得到发挥,将倒逼传统建筑产业转型; 典型装配式建筑企业人工成本占比显著低于与传统建筑企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由于装配式建筑工期短,企业资本周转速度较快,可以大大缓解资金成本压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基于工期缩短比例和现场劳动力节约比例,我国现阶段住宅产业化方式能提高综合效率150%。成长空间巨大; 全国首个全模块化办公类建筑工程——深圳前海港深创新中心(深港通港交所办公地址),目前已成为深圳的标志性建筑,引起深圳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深圳住建局正全力推广相关项目; 雄安新区首个综合类建筑工程——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因为有模块化建筑的优势,才能在春节期间不影响工程进度; 华为云数据中心中试实验楼1号楼,现场施工仅15天,远超传统土建项目的工程进度,华为高层高度重视,计划全面引进; 这些都是集成模块化建筑,代表了中国乃至全球在集成工业化建筑领域最先进的技术水平。 办法: 由于钢结构集成装配式建筑属于新鲜事物,市场份额较低,越早介入越有利于占领市场,有利于培育本土的高端制造业企业、名优品牌企业;因此更需要政府的倡导和大力支持; 一、重视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以及可持续发展,在番禺区挖掘合适的制造业企业加以扶持、改造;特别是有技术优势、知识产权优势的中小企业,包括本土高新材料生产制造企业、设备制造企业;建立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积极推动在大湾区的装配式建筑推广,参与大湾区建设; 二、工业化、产业化是未来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对番禺区计划建设的项目,特别是政府项目,如适用租赁的项目、七层及以下的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进行摸排,核定采用模块化建筑建设的可能性;通过具体项目升级改造本土建筑业企业;以钢结构的部品部件化装配式建筑、箱式模块化建筑为核心,装配率达到AA级和AAA级,即高度集成装配式建筑; 三、依托大学城,建立产学研基地,培养高端人才;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培养优秀的技术工人、产业工人; 四、初期可引进装配式建筑高端制造企业及其研发部门,作为龙头企业,例如中建、中集、中冶等大型企业,联合大型国企等有相关经验的企业共同建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努力打造面向国际的外向型装配式建筑企业;通过建设建筑业高端制造产业基地最终形成高端制造业、建筑工业化产业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