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建议 |
问题内容: |
我国人口资源丰富,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是就业的主要渠道,孕育着国家对实体经济的希望。只有积极解决制造业技能型人才用工短缺问题,培养多层次、多类型、高素质的制造业技能型人才,才能更好回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诉求,为我国打造制造业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本支撑。推动制造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低科技含量的传统制造业向高科技含量的新兴制造业的转变,需要大量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支撑,这类人才是制造业转型的骨干力量。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供不应求成为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但我区经济发展相对优势减弱,对外来务工人员吸引力降低,人才流失趋势明显。职业学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操作层面也具有一定局限性。新生代务工人员对技术教育存在偏见,把技能型人才看成低层次人才,宁愿选择做待遇相对较低的办公室文员,也不愿意去生产一线。政府培育投入力度不足,我区存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结构规模比例不合理的问题,缺乏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就业和引进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办 法: (一)拓宽渠道探索多元化人力资源服务形式 一是增加现场招聘活动场次。推动成立面向先进制造业的“技能型人才市场”,制定并定期公布番禺各类高技能人才引进目录,拓宽高技能人才引进和交流渠道。建议区人社局主办的现场招聘会由每半年举办一次增加为每季度举办一次,且支持民营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举办的人才招聘会,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和减少行政干预,并适当给予补贴。在及时传达各行各业用工需求信息和求职者就业意向的同时,要加大对社保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资助、稳岗补贴等政策解读力度,让普通受众更容易知晓政策、掌握政策和运用政策。参考南沙区大岗镇建立“就业用工指导服务厅”的服务模式,在各镇街的劳动部门设置“就业用工指导服务厅”,为劳动者和企业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推荐和招工用工的匹配服务,为供求双方提供方便快捷的求职渠道和招聘平台。 二是联合园区举办招聘专场。园区在吸纳人才方面具有旺盛的需求,有的园区为了让应聘者更好地熟悉就业环境和园区业态,曾尝试在园区内自主举办人才招聘会,但收效寥寥,主要原因是缺乏官方渠道的宣传和支持,削弱了应聘者的信心,而且高额的筹办费用给他们较大的经济负担。反观近年来,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广东省人才服务局承办,区人社局协办的珠宝人才招聘会专场却成效显著,为番禺珠宝企业招到大量珠宝设计、金工制作、锻造镶嵌等方面人才,他们有的甚至来自花都、深圳、东莞等重要珠宝生产基地。建议区人社局联合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在产业园区或产业集聚区举办综合招聘会或专场招聘会,因应本地的优势产业特色,举办汽车制造、通用设备、电气机械、精密仪器、金属制品等专场。同时,可以为符合标准的同类型企业开设专场等活动,这样既可以解决企业招工的需求,又可以对优秀企业进行宣传。 三是完善人才供求信息平台。目前,传统的招聘会等线下平台求职热度下降,而通过移动端等线上平台的求职热度持续上升。2018年度番禺区人力资源市场招聘会举办了52场,入场求职者共1.15万人次,场均入场222人次,同比减少51.03%。通过番禺就业网站和番禺就业微信求职的有23.8万人次,同比上升16.60%。可见,求职习惯和招聘方式正发生着巨大变化。政府要充分发挥信息整合优势,拓宽多元招聘渠道,着力加强线上招聘平台建设,规范线上招聘规则。完善技术人才供求信息平台,确保用工信息的准确、及时、有效、畅通,促使技能型人才供求双方的无缝对接。政府部门之间加强沟通,跟踪产业、企业发展及相应的劳动力需求动向,发布技术人才的培训策略参考,引导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发展,以便提供更多更合适的人才,促进人力资源供求双方高效对接。此外,充分利用官方网站、APP、微信公众号等推送发布人才供求信息,实现线下线上全覆盖。 (二)创新举措建立科学合理的引才留才机制 一是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建议适应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形势要求,持续提供人才优质服务,全面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围绕“人才链”构建“服务链”,对员工落户、子女入学、医疗保险、创业投资等,实行“一站式”受理服务,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参照深圳、珠海、佛山等地的做法,按照职住平衡、就近建设、定向供应的原则,在高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人才密集区建设一批人才公寓和廉价出租(出售)房。政府还可以对中小企业的租金作适当的补贴,对于进驻产业集聚区或支持区域发展定位的企业,给予一定期限的租金优惠或返还,从政策上支持他们稳定发展。此外,加强对园区、厂区的环境卫生整治,最大程度改善就业环境。 二是营造尊重技能的社会氛围。建议我区设置具有本土特色或行业特色“番禺工匠”“技术能人”“突出贡献人才”等评选活动,并在薪酬福利待遇、子女入学、入户等方面提供绿色通道。自主举办或鼓励企业举办形式多样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发现培养更多高技能的领军人才。 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引导企业加快改革或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在提高起薪点的同时,依据技术等级细化薪酬等级,出台一些扶持激励政策,以有效提高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和实际收入,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三)加大力度发展与制造业匹配的职业教育 一是加快“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应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科学预测本地制造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专业类型和数量,从而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根据规划构建产业发展对应的专业布局和课程体系,促进学科专业设置和产业发展同步。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要主动构建“制造业+”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院校与制造业的衔接,贯穿渗透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的思路,充分发挥制造业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是注重提升学生职业文化素养。职业教育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塑造,尤其是要重视“工匠精神”的熏陶和培养。职业学校为制造业培养人才,要推进工匠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培养学生专注、创新、敬业、精益求精的品质,要将“工匠精神”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学生“硬实力”(专业技能)与“软实力”(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此外,职业学校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行业思维和专业拓展能力,以满足岗位调整转换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三是推行校企联动实践教学模式。采用“校企合作”式的实践教学模式,鼓励企业深度参与教学实践,促进岗位链与教学链深度对接。鼓励职业学校主动对接企业需求,探索推行“订单式”培养方式,在校内加强实训平台建设,建立校企协同专业教学模式,制造业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并安排经验丰富的师傅进行指导,有针对性开展职业技能和技术应用等方面培训。
|
问题答复: | 区工商联: 感谢你们对我区技能型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你们反映的建议我们也将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
附件:
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广州市番禺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承办单位:广州市番禺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备案号:粤ICP备20058359号-1
网站标识码:4401130002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0073号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