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19年 > 2019年提案

议案(建议)办理

标 题:关于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手严重不足问题的建议
问题内容:


十九大报告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建设和发展好我区 “健康服务金字塔”网底部分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事业,是解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健康服务需求和我区医疗卫生事业某些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有效办法。也是体现政府“补短板、强基层、惠民生”的重要举措。现就解决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手严重不足问题提几点建议。

一、背景

20119月至今,我区落实国家基层医改政策七年多,全区16个镇街均设有已运行数年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但其服务能力一直低下,经常遭到群众的不满意投诉,打个预防针或看个小病的,也像大医院一样排队,有的甚至排队排上好几天。同时,繁重的工作任务也让基层医务人员难以承受。究其原因,主要是辖区服务人口数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配置数的严重不相符

根据广州市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广州市人口规模及分布情况》,截至2017年底,我区户籍人口为93.45万人,常住人口171.93万人。我区政府采用的数据则为常住人口约127万。不管采用何种数据,实际在番禺区居住的人口据推断近300万人。但目前我区仍按照142万常住人口核定医疗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仍按照8/万人口的国家最低标准配置基层社区卫生医务人员编制数

2012年我区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1209人,至今没增编一人。据卫计部门数据,目前我区的全科医生数为591人,其中302人(占51%)在二甲或以上医院从事专科医疗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注册的全科医生只有289人。按我区常住近300万人口计算,实际每万人口配置的社区医务人员只有4,其中全科医生每万人口仅有1名。在全市各区中排名倒数。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更没法比较,杭州市从2014年起已实行16/万人口的标准,上海市则按15/万人口的标准配置。

二、问题与困难

(一)编制固定是硬伤。

经过政府近两年来的加大投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薪酬待遇低的问题已得到部分解决,人才流失速度有所减慢。但编制数固定,人手不足是仍然是导致基层服务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社区医务人员每天面对繁重的基本医疗服务任务和十四大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任务,免不了顾此失彼,难以提高服务质量,群众投诉自然增多。作为基层网底,在必须做好窗口服务的同时,三头两天接受各上级检查是常态,整理资料迎检也是一大工作负荷。

根据《关于优化整合区内各镇街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的批复》(番编[2016]21号)文件精神及区统计局2017年全区200万人口统计数据计算结果显示,各镇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缺编情况严重,其中洛浦、南村、沙头、大石等镇街缺编达40%以上。具体见下表一:

11.png 

(二)政府投入不足,多渠道也没能解决供需矛盾

近几年,在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的大力推动下,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向上级医院借用人员、节省日常开支经费低薪临聘医务人员、返聘部分退休医学专家到社区坐诊等多渠道多方法增加人手,使人员到岗率达到100%以上。但由于编制基数太低,仍无法解决庞大人口数据的群众健康服务需求,无法逐步推行国家医改政策要求中的分级诊疗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供需矛盾突显。

)基层就诊率低,难以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据统计,2018年全区门诊诊疗共1333.8万人次,其中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271.2万人次,仅占20.34%。无论大病小病,大部分群众仍然首选到大医院就诊。政府没把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人手捉襟见肘,门诊医疗服务能力低下,群众就诊率低,认可度低,是导致无法实现基层首诊与分级诊疗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主体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率低直接影响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办法:

扭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手不足状态是提升基层服务供给力,提高服务质量的主要手段。加大政府投入,增加人员编制才能从根源上改变目前困局。我们建议如下:

(一)分步走,按区统计局2017年人口数据重新核编

我们暂且不考虑我区常住人口是否已达到或超过300万人。我们建议就按上述表一,区统计局2017年统计全区户籍和常住人口共205万的人口基数,重新核定各镇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数,增补缺编数共435个。这只是按国家最低标准的8/万人口来增补,跟杭州市16/万人口的配置标准还差一倍

(二)采用折衷办法,以财政补助方式增补缺编数

若不能实际增补编制,建议采用财政专项资金补助方式填补缺口。参照2018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编医务人员年均薪酬20万元的收入水平,计算435人的缺编数,由区财政专项预算8700万元,划拨缺编人员补助资金到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且该资金科目仅限用于医学人才聘用支出。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条件招贤纳士,改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局面。

(三)释放政府购买服务的164个编制公开招聘社区医学人才

目前,化龙镇、新造镇及谷围街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院办院管的中心(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以及桥南街陇枕社区卫生服务站等三个民营服务站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政府只按辖区服务人口数划拨公共卫生经费60/人。但上述机构共核定人员编制164个,而这些编制并没有用于公开招聘医学人才,实际上是冻结的编制。我们建议,应该把这些已有的编制数释放并活用,让区卫计局统筹起来公开招聘人才,然后按各镇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手紧缺程度适当投放,增加实际服务人手。

(四)适当放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准入条件

据卫计部门数据,当前全区的全科医生数为591人,其中302人(占51%)在二甲或以上医院从事专科医疗工作,只有289名全科医生服务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我们建议,应该从提高薪酬待遇,降低准入条件等多方面着手,适当引导这些经过全科培训合格,具备相当诊疗经验的医学人才加入社区卫生队伍,以充实和壮大社区卫生服务力量,从根本上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供给力。


问题答复:


医卫组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解决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手严重不足问题的建议》(第31号)收悉。区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区委编办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冯银彩委员在10月18日进行了电话沟通,经综合区卫生健康局等会办单位意见,针对编制不足、政府投入不足、基层就诊率低等问题,积极研究解决,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2016年,我区按照《广东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粤机编〔2011〕37号,核定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编制1209名。中央、省、市都明确要求各级事业编制总数以2012年底总数为红线,不得突破。因此,在目前基础上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编制数难度较大。

为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不足、投入不足、基层就诊率低等问题,区政府想方设法,加大投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供给力。一是盘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用人员编制,加快推进公开招聘工作,补充入编人员。二是增加临聘人员,在2019年7月,审议通过区卫生健康局关于增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手的工作方案,每年新增688.5万元用于增加临聘人员,支援预防接种人手紧张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三是返聘退休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坐诊,截至2019年6月止,共返聘了30名退休专家。四是加大医联体内部帮扶力度,从2019年3月开始,区属医院每周或隔周安排1名中级职称以上的心血管或内分泌专家到对口帮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坐诊,平均每周不少于19名专家。五是提高信息化水平,已完成新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基本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信息联通,启动全民健康信息系统建设,将为各医疗机构提供云化医院信息系统服务,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纪录,并实现诊疗服务信息、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健康档案信息等互联互通,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效率,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你们的建议,充分调动机构编制、人社、财政、卫生健康等部门,按照国家和省市机构编制管理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优化结构,盘活资源,并通过科技赋能,提高我区卫生服务机构供给力,应对人手不足问题。

    感谢你们对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