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19年 > 2019年提案

议案(建议)办理

       
标 题:多举措加强社区社会组织 助力社区治理创新
问题内容: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强调,要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要坚持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强调推动社会治理的重心向基层下移,要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和功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番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管理工作,我区2012年以来迎来了一个社会组织“快速发展期”。截至2018年12月31日,在册登记的番禺区社会组织数量已达815家,在广州市各区中居于首位,初步形成了类型较为齐全、服务扎根基层的各类组织。但从总体上看,社会组织尚处于数量规模型发展阶段,自身建设不足、规范管理落后、发展不够均衡。从发挥作用上看,社区社会组织数量少,专业组织涵盖面狭窄,稳定性较差,活动能力弱,难以满足社区治理的即时性和差异化需求。

因此,社会组织工作既要在巩固区委、区政府的扶持成果基础上,也应继续深化对社会组织切实发挥作用的扶持工作,进一步发挥其在管理社会事务、创新社区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为番禺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办法:

一、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构建多层次的服务体系

社区社会组织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抓手,是回应当前社会服务需求的重要工具。目前番禺各社区社会组织类型单一,自娱自乐型的文艺类组织居多,专业类社区社会组织很少,提供专精准的社区社会组织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薄弱。面对当前社会治理的重心向基层下移的压力,在现有的社会组织总体质量不高的情况下,难以实现社区治理的总目标。这就需要构建多层次的社会组织服务体系,要按照广州市民政局提出的社区社会组织重点培育方向,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重点是加强公益慈善类、文娱类、社区服务类、社会事务类和议事协调类五种社区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增强现有的文娱类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提供平台让他们在家门口做服务,成为解决社区问题的骨干力量。建议区委组织部指导党建工作,从资金上给予扶持,开创社区党建+公益的微创投,形成“项目+转化”的工作模式,推动社区自组织的成立和社区社会组织挖掘自身资源,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工作中的能力,真正成为党委政府在基层治理的“左右手”,帮助社区问题自我消化,推动社区治理的进程,实现社区的自助和互助服务能力的能升。

二、建立有效机制,指导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区治理

社区社会组织是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的重要支撑。由于社会组织的同质性,就会面临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如何有效参与的问题。俗话说,一家做事情容易,两家做事就要协调,三家肯定就要有一个有效的机制来指导它们规范运行,所以制定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运行机制与规则显得尤其重要。建议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各镇街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工作;成立各社区“五社联动”委员会,整合村、社区、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等资源,制定议事制度。通过这些规则的制定,让社区社会组织明确社区的发展方向,对具有文化底蕴和历史的社区做好文化的传承、事关社区长远发展的做好社区多元合作,重新建立社区人与人的关系,逐渐形成过去的邻里互助。打通社区治理运行的症结,让各个社区社会组织有序就位,根据社区的需求导向,明确各方主体责任,切实有效发挥好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功能和作用。

三、建设培育基地,良性运行社会组织巩固其扶持成果

用好番禺区社会组织发展中心培育基地的作用,切实发挥番禺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引领、协同、聚合作用,向各镇街辐射基地的孵化培育成效。建议各镇街建立社会组织培育基地,扶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成长,提升各镇街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采用项目化、常态化、规范化的服务模式,结合区委区政府和区民政局关于社会组织的扶持政策,培育为儿童、残疾人、失业人员、困难家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矫正人员等特定群体服务的社区社会组织;支持社区社会组织承接社区公共服务和基层政府委托服务,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推进邻里互助、居民融入、平安创建等社区共治活动。

问题答复:


王锦荣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多举措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助力社区治理创新》(第41号)建议收悉。区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区民政局、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你们于9月19日进行了座谈交流综合会办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社区社会组织在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区服务、做好群众工作等方面具有独特而重要作用,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番禺区社区社会组织正蓬勃发展,在承接政府公共事业部分职能上、在减缓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与社区服务压力上、在参与和谐社区创建与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规范登记,强化管理,积极培育,促进发展的要求,我们在认真做好社区社会组织的登记(备案)的基础上,通过规范管理和精心培育,逐步推动社区社会组织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

一、以党建引领,逐步构建多层次的服务管理体系

(一)落实党建引领工作。社区社会组织是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领域。近年来,为使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我区大力实施社会组织党建“四三二”工程,即落实组织、经费、人员、场所“四个保障”;促进社会组织党建有效覆盖水平、社会组织规范管理水平、骨干社会组织培育水平“三个提升”;实现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政府购买服务“两个突破”,不断强化党建对社会组织的引领作用,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党组织活动,在业务活动中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动员社区群众,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有效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推动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根据上级工作要求,我区正全力推动各镇街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目标是今年10月底前实现16个镇街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全覆盖。让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成为各社区社会组织的行业共同体,成为链接基层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的重要桥梁和枢纽型综合平台。在业务上发挥引领聚合作用,对区域内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的社区社会组织要主动地进行联系、服务和管理,促进区域内的社区社会组织提升服务能力。

(三)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管理。通过抽查、评估、培训等方式,指导其强化自律诚信和守法意识,按照章程规定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运行机制,建立管理制度,强化组织人员、重大活动、收费标准等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监督。指导街(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做好未达到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服务指导等工作,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建立必要的活动制度和服务规范,自觉践行服务社区、服务居民的宗旨,对于存在问题的组织及时提醒和帮助纠正。

二、以“五社联动”为抓手,让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区治理

番禺区积极探索“五社联动”(社区居委、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区企业、社区基金)工作模式,在“五社联动”公益生态圈建设项目的统筹下,让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持续为社区治理提供有效的支持。从2016年5个试点社区到目前在番禺区全覆盖,重点打造3个示范镇街,初步建立起社区治理的长效机制,从更深层次上探索政府行政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系统的衔接、互动与融合。用“小杠杆”原理撬动社会“大生态”资源,以社区居委为平台,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引导商会和社区的企业、个体户发挥作用,成立社区基金,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目前,三个试点镇街社区已投放30万立项社区基金,资助社区社会组织项目32个,项目内容涉及党建活动、心理健康、智能养老、特色社区、教育培训等多个服务领域。

以锦绣香江社区为例,利用社区公益微创投项目,结合南村镇党委政府制定的各项工作方针和切实有效解决社区居民需求为目标导向,吸引对锦绣香江社区公益服务有热情、有想法的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广泛参与,设计可行性强与创新性高的微小型服务项目。再通过优化、评审、培训、督导、评估的方式,不断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进一步强化服务的能力,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创新。内容涉及党建活动、心理健康、智能养老、特色社区、教育培训、志愿服务、文体活动七大领域,吸引了朗诵歌唱艺术协会、锦绣香江长者会、锦绣香江长者临时党支部、锦绣香江诗词社等社区社会组织参加。

三、以政策为保障,多举措巩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成果

(一)完善顶层制度设计。番禺区积极落实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顶层制度布局,出台纲领性政策文件《番禺区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方案》、《番禺区推进 “三五五”共融工作方案》,细化符合我区实际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规划、扶持措施、管理制度,加大部门协调力度,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各部门共同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工作格局。此外,我区还将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及作用发挥,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体系,压实镇街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工作责任。

(二)落实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在《广州市番禺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资助资金框架下,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组织的培育促进作用,自2014年开始,共资助项目247个,拨付资助资金920万元,其中53万元支持了社区开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服务项目。并积极推动司法、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强相关领域社区社会组织建设。

(三)创建培育发展孵化基地。在区级层面,投资370多万元,建设面积2300平米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和党建基地,对社会组织提供全面扶持,目前,孵化出壳的14家社会组织已全部实现正常运营。并已吸纳18家优秀社区城乡服务类社会组织入驻,在项目运作、日常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对入驻的社会组织进行“陪伴式”帮扶指导。

在镇街级层面,通过向市级财政申请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基地专项资金,建设镇街级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立足基层实际,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场地设备、财务指导、人员培训、信息发布、需求对接、项目策划督导等多元化支持。目前,已建成区文艺家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大学城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南村镇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和桥南街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其他条件未成熟,未成立培育孵化基地的镇街,亦通过整合社工服务站、文体中心、星光老年人之家、村居委文化室等场地资源,为辖区内的社会组织提供活动场地。

(四)形成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一是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人才培养。通过强化业务培训、引导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等措施,着力培养一批热心社区事务、熟悉社会组织运作、具备专业服务能力的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和业务骨干。二是以枢纽型、支持型社会组织为抓手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打造品牌示范效应。积极发挥区社联会的行业枢纽、引领作用,以点带面,通过“五社联动公益生态圈建设项目”品牌,助力镇街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的活力激发,并探索创新公共服务项目模式,把“五社联动”更好地融入番禺区“三五五”共融工作方案,发挥社区基金资源效应最大化,为推动基层社区社会组织品牌打造力奠定良好基础,坚持从“社区中来、到社区中去”原则,逐步构建基层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创新模式。三是推进项目品牌建设。强化社区社会组织项目开发能力,通过开展社区服务项目公益创投、项目专项交流会等方式,指导社区社会组织树立项目意识,提升需求发现、项目设计、项目运作水平。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品牌建设,引导优秀社区社会组织完善自身发展规划和品牌塑造,加强公益活动宣传,提高品牌辨识度和社会知晓度。指导社区社会组织规范资金使用和活动开展,强化决策公开和运作透明,不断提升服务绩效和社会公信力。

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和社区治理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