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对优质均衡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实现“四个走在前列”,教育要先行,基础教育也要有新的发展。经过调研,我区基础教育再上新台阶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位总体供给不充分,紧张状况一时难以缓解 随着我区人口的持续增加,基础教育学位需求将面临持续紧张状态。2017年底,我区户籍人口93.46万,比上年增长5.41%,预计到2023年将超过130万人;我区在册登记来穗人口也高位增长,2017年达140多万人,比上年增长7.40%,预计2023年达200万人。据学者估计,2023年我区实际服务人口将超过400万。按照省、市有关规划要求,城镇小学、初中每1000人学位数不低于80座、40座,也即每10000人小学18个班(每班45生)、初中9个班(每班50生),2023年我区小学学位缺口估计达2.5万个,初中缺口估计达3.7万个,约需要建设中小学60所。 据统计,2018年,全区共有公办小学128所(其中小学122所,九年一贯制6所),提供一年级学位2.1万个,平均班额为46.65人,通过各种挖潜甚至违规扩大班额等才基本满足需求。预测2019年我区初、高中学位缺口分别达2.4万和1.9万;2023年小学一年级学位将迎来最高峰,缺口将达2.5万个;2035年小学、初中将分别需要新增学位13万和9万。(以上见附表) 由于我区不同区域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和程度不同,学位需求地域差异也较大。市桥城区学位一直比较紧张。近年,西片广州南站及其商业链条发展迅速,石楼镇多家大型房地产建成,化龙片番禺汽车城、思科智慧城及其配套产业链逐步落成和扩大生产,均带来人口快速增长,学位需求大。但这些地区基础教育相对薄弱,学位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如化龙,广汽集团进驻,高新人才对优质学位的需求大,但附近的复甦小学只能提供每年2个班共90个学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再如大石洛浦北片区,据预测2023年小学一年级学位将迎来最高峰,大石将缺口约14个班,洛浦17个班。 (二)教育规划用地落地难,规划新校建设推进缓慢 由于我区的建设用地指标有限,新修编土地利用规划只能做减量规划,我区通过各种方式调整,也仅仅能保障近期已明确新建、扩建计划的学校的建设用地规模,而大量的现状学校都存在土规不符的情况,造成我区难以对现状学校扩建、改建。我区新编制的中小学布点规划,与城规结合比较好,但由于建设用地指标有限,与土规结合不理想,造成在具体实施时困难很大,申请土规调整的时间慢长。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难题尚未根本解决,集团化办学有待探索推进。我区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基础条件、教学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化龙、西片、南村、石楼等薄弱地区改善不大,部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所建学校校舍、教辅用房及硬件设施相对落后,缺少较为先进的电脑、实验室、活动室、语音教室等教学设备,实验器材等更新达不到相关要求。同时师资水平、管理水平也差别较大,部分学校校长、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还比较薄弱,未能从源头上解决学校的治理体系、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问题;个别学校校长、教师自主发展的动力不足,工作积极性不够高;部分学校发展仍处在规范化阶段,未能形成教育特色。 办 法: (一)着眼于战略性,超前谋划我区学位供给 多措并举,有计划增加学位供给。优先扩充公办小学教育资源。对市桥街及各镇(街)中心区域教育资源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及早扩建有条件扩容的学校;加快市桥街及各镇(街)中心区域周边学校的建设,以缓解中心城区学校的压力。加快住宅小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一是加快早期开发楼盘公办学校的配套建设。区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要大力支持,开设绿色审批通道,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二是对未按教育设施配套规划完成教育设施配套建设的住宅小区,区政府有关部门要敦促其加快建设和及时移交给政府。三是在规划住宅小区开发时,其教育设施要按“二孩”学位需求配套。四是严格按照开发建设项目与规划配建学校同步建设、同步移交的原则,在开发建设中优先启动学校建设。此外,可借旧村改建契机,政府积极介入,重新调整教育布局。 加快已规划学校建设进程。按近期(2018-2023年)规划,我区需要解决2.5万个小学学位缺口和3.7万个初中学位缺口,拟新建、扩建学校50余所。目前关键是加速已规划扩建、改建、新建学校建设进度,开设绿色通道,加快审批、报建和建设进程,如沙头中心小学的扩建等因多种原因推进缓慢;没有落地的学校用地也要及早做好布点规划。 修编规划,做好布局,预留足够教育用地。未来20年内,我区学位需求会一直处于紧张状态。预计到2035年,需要满足新增22万左右的义务教育学位,需建设近200所小学、初中,按照现有的规划远远不够。建议按照2025年、2030年、2035年人口预测增长情况及学位需求逐段修编幼儿园、中小学布局专项规划;尤其是对于重点发展区域,规划要有充分的预见性,充分评估人口结构和人口发展的速度,合理科学留足教育用地。 (二)探索多元化、集团化办学道路,加大学校合作力度 集团化办学是近年来我国加快教育办学机制改革、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模式。近来,越秀区、天河区也相继成立教育集团,通过“管理共商、教研一体、课程共建、资源共享”,强化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促进教育均衡。我区可以参照其成功经验和做法,与省内外名校合作办学,利用名校的优秀管理团队和成功经验,迅速提升我区学校的办学质量。如铁一番禺校区就是成功案例。此外,充分发挥区内优质公办学校的作用,采取“名校办新校”、“名校带弱校”的方式也是很好的办法,从我区优质公办学校选派管理团队,业务骨干到新校,弱校进行管理和业务示范,可以帮助学校迅速提升。因此建议: 一是发挥本区优质学校资源优势。依托仲元中学和番禺中学,率先组建仲元、番中两大教育集团。依托市桥桥城中学、市桥中心小学等学校,组建教育集团,优质学校实现扩容,校际之间形成教研、学习共同体,优质教学资源互补、共享,达到“1+1>2”的效果。 二是发挥省市名校资源优势。借广州市“进一步推进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外围城区辐射延伸”的大好时机,吸引市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来番禺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以直接建校、委托管理、合作帮扶等形式,将优质学校的先进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和校园文化输出到我区。如南沙区引进市二中等名校联合举办多所优质学校。 三是发挥大学城资源优势。继续与华师、二师、广大等大学合作,深化与华师大学城小学、广大附中等名校合作办学,探索与暨南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合作办学,用好大学城资源,发挥其辐射作用和名校效应,输出番禺教育特色品牌。 区政府及教育等下部门,要创新模式、扩大辐射、挖掘内涵,将体制机制的创新作为集团化办学的重要突破口,促使各校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领域和工作程序;要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育集团应该给予个性化的支持,要制定政策,支持和促进集团内学校间教师柔性流动,推进联合教研、互通校务管理、共享教育资源,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度交流、合作共赢的集团发展模式;可设立集团化办学专项经费,建立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教育是百年大计,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大事,让我们群策群力,为番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而努力。 附表:番禺区中小学学位需求情况预测 | 人口及学位预测 | 2017年 | 2019年 | 2023年 | 2035年 | 备注 | 人口数量 (万人) | 常住人口 | 171.93 | 185.96 | 217.55 | 350 | 初步预测 | 其中户籍人口 | 93.45 | 103.3 | 125.23 | 210 | 流动人口 | 140.38 | 160.72 | 199.11 | 50 | 人口数量合计 | 312.31 | 346.68 | 416.66 | 400 | 学位需求预测 (个) | 小学(80个/千人) | / | 148768 | 174040 | 280000 | 以常住人口数量预测学位需求数量 | 初中(40个/千人) | / | 74384 | 87020 | 140000 | 高中(30个/千人) | / | 55788 | 65265 | 105000 | 2018年学位数量 (个) | 小学 | 148648 | 2018年9月学位数量 | 初中 | 49477 | 高中(含职业中学) | 35957 | 学位缺口情况 (个) | 小学 | / | 120 | 25392 | 131352 | | 初中 | / | 24907 | 37543 | 90523 | | 高中(含职业中学) | / | 19831 | 29308 | 69043 | | 需建学校数量 (所,含民办) | 小学(1080人/校) | / | 1 | 24 | 122 | | 初中(1200人/校) | / | 21 | 31 | 75 | | 高中(3300人/校) | / | 6 | 9 | 21 | 含职中 | 新建学校所需教育用地面积 (平方米) | 小学(生均占地16m²) | / | 17280 | 414720 | 2108160 | | 初中(生均占地21m²) | / | 529200 | 781200 | 1890000 | | 高中(生均占地20m²) | / | 396000 | 594000 | 1386000 | 含职中 | 说明:我区非穗籍学生较多,受异地中考、高考“四个三”政策所限,大部分非穗籍学生小学毕业后或初中毕业后需回户籍地升读初中或高中,造成我区初中、高中预测学位数量缺口大但实际学位供给基本平衡的现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