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关于加强我区快递外卖垃圾回收处理的建议 |
问题内容: | 一、基本情况 电商的迅猛发展催生了网购、外卖的热潮,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根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产生超过10亿吨垃圾。国家邮政局发布2018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累计507.1亿件。快递包装垃圾占生活垃圾70%。快递包装物惊人的浪费和产生垃圾也愈加严重。海量的快递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对番禺区的环境危害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存在问题 目前快递包装垃圾存在的问题: 1、网购使用胶袋量、填充袋大增。各种难降解的气泡袋、气泡膜、填充袋、珍珠棉、泡沫、外卖塑胶餐袋、塑料餐盒等使用量上升,这些回收基本空白。 2、快递公司为了减少碰撞,本来能简易寄出的包装的物品却对包裹内三层气泡垫、外三层气泡袋缠绕、还增加各种封箱胶带严密捆绑,再在纸箱外四圈封箱胶围绕,消耗了大量资源,急剧增加了垃圾总量,这种做法将毁灭下一代! 3、每年618购物节、双十一、双十二等固定促销后,各种包装盒、塑料袋、塑料带、泡沫等更是堆积如山,快速增加的快递垃圾造成没有时间分类以及回收难,回收率不足10%。 4、快递公司、商家使用难以降解的包装带、塑料袋以及气泡胶袋等有毒物质的包装物,如直接填埋或遗留在土壤中,严重腐蚀土地,致使土质硬化、碱化保水保肥能力弱。 5、垃圾焚烧或填埋收运前段,由于没有做好垃圾分类、湿臭腐烂以及杂质过多,难以实现分选。 6、生鲜电商和外卖因为时效性和特殊性,是产生快递垃圾的主要源头之一。加上回收体系不完善,导致和其他可回收垃圾混放混存。 7、各小区、公共场所放置可利用、有害、回收等分类垃圾桶数量不足以及分类标识指引不够,造成乱扔乱放。 8、较多消费者践行环保理念薄弱。再生资源回收发展缓慢,2018年外卖在线用户规模超过4亿人,大量可回收的资源混入垃圾收集渠道,对部分包装产品可清洗后二次使用的观念不足。 9、政府对持续性的宣传力度和回收管理不到位。 三、建议 1、加大宣传和管理力求到位和可持续。制定减少快递包装用品的回收方法,流程指引,动画分类宣传,利用各种途径宣传和管理,政府公众号、户外广告、广播电视、网络、镇街、学校、企业、幼儿园等推行和教育全员分类,广泛宣传和推广。 2、印刷设计小册子及精美可张贴的宣传单张到用户和住户内、地铁站内等免费获取。(内有建议张贴位置提醒,可作长时间的分类指引),小册子应对垃圾分类回收的各种方法、品种、指导明确细致,并印有共享捐赠、回收的二维码或回收站上门回收、二手市场等的联系方式、方便市民进行捐赠包装物共享、家居旧家具等、电器产品捐赠共享等,还有指引市民家居和企业设置分类垃圾桶,上网购物少用繁琐的包装,并有循环使用用品的详细指引。 3、从源头减少快递垃圾。公共电子屏幕、地铁、南站、公共交通工具等多种途径,鼓励公众共享,商品能在网络下载或关注公众号、二维码获取的,就不买电商产品,例如:图书、使用电子版自行打印,减少快递中使用多重包装的浪费。 4、加大公众环保理念。在人行道地面增加文字图案标识,例如喷画喷字:禁扔垃圾、禁止步行吸烟、拒收散发小广告、节约优先、请做垃圾分类-利及下一代等。 5、开发绿色APP应用平台。平台功能上定期开展垃圾分类送积分、兑换小礼品、连续打卡推送朋友圈赠送礼品或积分或兑换其他物品等活动,鼓励人们自行将快递包装物送到回收站点或中转工厂,可获得积分或小礼品等。推出适合不同阶层、群体的活动,例如将快递的胶袋多次使用、装水或饮料的瓶罐作为笔筒花盘,或变成环保创意工艺品等,开展绿色环保体验、快递包装定点收集处等,让垃圾分类扩大普及和实际应用。 6、对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公共场合以及大型企业率先推行强制分类,强制回收,提供回收站点的联系方式作为指引,对快递垃圾全面做到分类存放、回收、二次再用。 7、组建保洁队伍增加回收从业人员数量。每年政府都需要支付庞大的垃圾处理费。每个街镇和村或小区,设置保洁队伍,和环境卫生监督员、垃圾分拣员、建议优先聘用低保户和困难户,增加他们收入和价值,又能减低政府的各项支出,而且能把人们分类回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8、减少快递垃圾和其他垃圾,将回收垃圾箱统一管理和细分。统一定制由4个桶组合的不锈钢垃圾柜(容易清理和使用时间长),建议图文并茂在每个垃圾桶外喷画或张贴分类图文文字:堆填、纸张、塑胶(注明:不含金属)、金属4种垃圾桶。另旁边多配一个独立塑料垃圾桶,注明:玻璃瓶(外贴图文文字:请移除瓶盖,倒清剩余,轻放回收)。方便回收利用。 9、指引餐厅店铺贴出自备餐盒温馨提示,减少使用一次性餐盒。购买商品时,选购绿色包装商品,减少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减少一次性用品。外卖餐盒都需自己付费的,使用后,指引市民清洗干净后能再次循环使用,减少外卖包装污染。 10、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给予一定扶持资金,引入和发挥社会资源,鼓励企业或市民、店铺创新创业发展,自行改造或设置无人回收站、快递收发分拣站、包装物上门回收再利用站点。减少产生快递垃圾,可减轻政府镇街村居高昂的垃圾处理费开支。 11、鼓励中间处理厂的智能化建设。提供建设方案,补贴奖励,指引企业或有能力的市民按照政府开设中转工厂的指引方案,成立各种垃圾的处理和分类中转厂。例如:压碎玻璃瓶、将塑料制品压缩捆绑(可在设备将不同塑料区分然后送入粉碎机粉碎,通过化学分解再生塑料粉末,然后可用作再生品材料)、把废纸箱纸皮压缩成立方体(东莞多家造纸厂可上门回收)、将铁金属和铝制品等使用磁铁设备进行分选和压缩处理、通过机器将不同废料进一步加工成终端产品等。可减少资源浪费,减低处理成本,也能将废物再次利用,同时减少产生垃圾,避免堆填填埋。 12、倡导电商源头减少使用。番禺区各电商平台、里仁洞较为密集型的电商商家等,倡议减少使用塑料泡膜、塑料气泡袋、泡沫海绵以及避免过度包装的做法,尽量使用绿色环保的包装箱或纸制包装袋。 13、引入监管和市场机制,制定鼓励政策和措施。对处理快递包装或回收量多,绩效好的单位、小区、店铺、村镇、企业等给予一定的奖励或生活用品支持或表彰。全员提高回收意识,培养习惯,鼓励他们持续进行回收处理,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实现垃圾分类和保护环境资源,让番禺景更美,水更绿,造福下一代! |
问题答复: | 黎艳芬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区快递外卖垃圾回收处理的建议》(第7号)收悉。我区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区科工商信局、区委宣传部、区市场监管局、区财政局、区供销联社及各镇、街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9月29日进行了电话沟通、微信交流,经综合各职能部门及各镇街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大宣传和管理力求到位和可持续。 区委宣传部自2019年1月以来,在《番禺电视新闻》共播出垃圾分类相关报道30条、180次。《番禺日报》共刊登垃圾分类相关报道180篇;掌上番禺APP、番禺新闻网发布相关推文合计40篇。下一步,将积极配合我局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协调区广播电视台、番禺日报社做好舆论宣传,协调各镇街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 按照《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在全市学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穗教发〔2018〕72号)要求,2020年,广州地区高校、中小学校(含中职、幼儿园)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实现全覆盖,全市学校师生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达到100%。番禺区教育局于8月30日发动区内学校参与广州市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开学第一课”活动,全区教育系统216个单位积极参与,共组织包括职工、教师、学生等开展活动共781次,参与人数188336人次,收回倡议书共150165份,活动图片一批,效果良好。9月4日,在番禺区直属机关幼儿园举行了广州市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开学第一课”(幼儿园)现场会,以点带面在全区各幼儿园推开校园垃圾分类工作。 二、印刷设计小册子及精美可张贴的宣传单张到用户和住户内、地铁站内等免费获取。 2019年8月,广州市印发了《广州市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2019版)》,对四类垃圾重新规范。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已将《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广州生活垃圾分类学习小手册(2019版)》及《广州市机团单位生活垃圾分类指南》等宣传标准印发单张发至全市各区,单张上配备了二维码,我局也下发至各镇、街。近期,我局计划采购100万元的生活垃圾小礼品,其中就有垃圾分类宣传用品,并计划印发《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等相关宣传资料发至各镇、街。 三、从源头减少快递垃圾。 广州市已制定垃圾分类12个专项行动,其中第6项,专门针对快递垃圾的“快递包装物逆向回收”,由市邮政管理局牵头,推进全市18个邮政快递品牌协议客户电子运单使用率达90%以上,平均每件邮政快递包装耗材减少10%以上,全行业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85%以上,行业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从源头减少快递垃圾。 四、加大公众环保理念。 针对这项工作,我局将继续加强监管,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户外宣传、入户宣传,我区“一报两台”、网络及各类新媒体等多种途径,加大垃圾分类处理宣传推广力度,形成强大的舆论宣传氛围,发动群众、加强引导,把垃圾分类与创建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环境结合起来,提高番禺市民的分类率、知晓率、参与率。 深化教育系统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区各学校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或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等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发动广大师生、家长参加社区、村的垃圾分类志愿者组织,劝导、监督居民(村民)进行垃圾分类。继续加大执法力度,对乱扔垃圾、乱散发小广告等行为严格执法。 五、开发绿色APP应用平台。 关于“开发绿色APP应用平台”这项工作,《广州市关于建立完善可回收物回收处理体系的实施方案》目前正处于送审阶段,将于年底出台,方案中包括搭建“互联网+”垃圾分类公众服务平台这项建设任务。搭建“互联网+垃圾分类”公众服务平台(广州垃圾分类平台),提供宣传、教育、查询、预约回收、检查、督导等服务。建立市民分类积分账户,提高垃圾分类便民服务水平。建立预约上门回收机制、确立服务标准,联合物管保洁人员、环卫工人、回收人员、物流快递人员等开展废旧大件家具、废旧家电等上门回收服务。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对可回收物回收、运输、中转、分拣、加工利用环节的输入与输出数量、运输车辆、线路等,进行在线监控和实时统筹调度,实现可回收物“回收-运输-处理-利用”的全流程数字化监管、智慧化管理和交易服务。 六、对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公共场合以及大型企业率先推行强制分类,强制回收,提供回收站点的联系方式作为指引,对快递垃圾全面做到分类存放、回收、二次再用。 根据《广州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广州市2019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点的通知》的工作要求,我区在机关事业单位开展强制分类的基础上,扩大至医疗机构、教育机构、驻穗军队、星级旅游饭店和A级旅游景区、外卖、快递行业、商场、广场、站场等公共区域,以及物业居住小区(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全覆盖。区供销联社推进环卫收运系统与资源回收系统“两网融合”,完善回收网络体系建设,扩大资源回收对接社区垃圾分类的覆盖面,全区已建成666个再生资源网站和92个便民回收网点,回收率达46.17%。 七、组建保洁队伍增加回收从业人员数量。 根据《广州市可回收物回收处理体系建设规划(2020-2025年)》(报批稿)要求,深化推进与环卫收运体系设施、物流、人员的“两网融合”。完成广州市可回收物回收处理体系建设中的社区便民回收点(箱、板房)、中转站、分拣中心的规范化建设任务。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运作规范的可回收物回收处理网络。在全市垃圾分类样板小区,完成1000个示范回收点(箱、板房)的铺设工作;按照城区“每3000户一个”、农村“一村一点”的设置标准,完成城区1794个和农村1144个共2938个便民回收点的建设;按照“一街(镇)一站”的设置标准,完成172个的中转站建设;按“一区一中心”的设置标准,完成10个区域分拣中心的建设(越秀区除外)。 八、减少快递垃圾和其他垃圾,将回收垃圾箱统一管理和细分。 根据《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设置指引》规定,其他垃圾的垃圾桶建议使用240L或440L规格,餐厨垃圾的垃圾桶建议使用120L或240L规格。垃圾桶的色彩标志及分类标识应符合《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T 19095)》的要求。其中可回收物垃圾桶为蓝色,餐厨垃圾垃圾桶为绿色,有害垃圾垃圾桶为红色,其他垃圾垃圾桶为灰色。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并未规定必须使用不锈钢垃圾柜,且其他垃圾桶需要与其他垃圾收运车相匹配使用。 九、指引餐厅店铺贴出自备餐盒温馨提示,减少使用一次性餐盒。 区市场监管局和各镇街加大宣传力度,引导餐饮单位尽量不使用一次性餐盒,倡议电子商务经营者减少使用包装材料。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对餐饮单位进行文明餐桌宣传,派发“光盘行动”“不剩饭不剩菜”等主题的文明餐桌海报、台贴、台卡等宣传资料,督促餐饮单位引导就餐人员参与文明餐桌活动,提醒消费者节俭用餐、适度点菜、理性消费,尽量减少打包餐盒的使用量。 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给予一定扶持资金,引入和发挥社会资源,鼓励企业或市民、店铺创新创业发展,自行改造或设置无人回收站、快递收发分拣站、包装物上门回收再利用站点。 区供销联社进一步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管理,做好全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情况调查工作,对各类废品回收企业进行分类统计,完善日常监督巡查管理工作。9月底,全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共673个,实现了对16个镇街所有社区和行政村废品回收服务全覆盖。2019年1-9月,全区再生资源回收总量53万吨。同时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与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深度对接,积极打造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回收处理体系,大力开展可回收物便民回收工作。通过与分类单位、镇街、村(居)进行服务对接,深入行政村、社区、生活小区,采取建设回收板房、设置回收箱、预约回收等灵活多样的回收方式,设置了234个便民回收点。2019年1-9月通过各种方式便民回收方式实现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回收无缝对接3880吨。 十一、鼓励中间处理厂的智能化建设。 下一步垃圾分类工作将积极与有资质的回收企业加强合作,对可回收垃圾部分,应收尽收,从源头上实行垃圾分类减量,最大程度上减少产生垃圾,避免堆填填埋。。 十二、倡导电商源头减少使用。 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制定《进一步强化重点行业领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方案》,推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12个专项行动,其中一项“快递包装物逆向回收”,由市邮政管理局牵头负责,目标任务是推进全市18个邮政快递品牌协议客户电子运单使用率达90%以上,平均每件邮政快递包装耗材减少10%以上,全行业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85%以上,行业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 十三、引入监管和市场机制,制定鼓励政策和措施。 在新一轮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当中,《广州市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中明确指出,广州市将全面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突出抓好生活垃圾分类关键环节,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推动广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感谢您对我区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
附件:
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广州市番禺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承办单位:广州市番禺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备案号:粤ICP备20058359号-1
网站标识码:4401130002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0073号 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