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健康战略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在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键时期,需要将医务社会工作引入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全面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区群众满意度。作为医患沟通中的桥梁和纽带,医务社会工作者(简称医务社工)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完善医疗体制中的人文关怀、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方面,他们正以其独特的身份和专业的服务,与医护团队开展跨专业合作,不断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成为连接医院和患者之间的桥梁、医学人文建设的重要角色。 医务社会工作是医务社工专业人员与医疗团队合作,在医疗机构中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与技术,服务病患、家属,协助处理与疾病、治疗和健康维护相关的社会、心理问题,提高医疗效果、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民众健康的职业活动。医务社会工作者(简称医务社工)致力于解决因疾病所导致的社会心理问题,关注重点是在医院里开展对病人个体的服务,任务内容扩展至对健康的促进与保护,对疾病的社会预防等。 当前,番禺区内医务社工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公立医院尚未开展对应服务,医务社会工作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主要为: 1.相关法律法规欠缺,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规定医务社工的岗位和职责范围及权益保障。 2.政策保障缺乏,没有明确的医务社工培养体制机制、职业评价考核、岗位定级和薪酬待遇机制等。 3.医务社工认同度低。医务社会工作给医疗机构带来的效益在短时间内是很难体现出来的,由医疗机构主导开展医务社工较难实现。同时,医务社工专业服务得不到认同,看不到将来就业的方向,在医院找不到存在的价值等,导致自我认同度低。 4.社会宣传效果不佳。据前期调研,区内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对医务社工开展服务、职业内容了解甚少,且社会媒体对医务社工宣传较少,民众对医务社工了解度低。 建议 1.借鉴深圳医务社工服务模式,采取“由政府主导,第三方机构驻派”的形式,将社会工作引入医院。通过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的形式进驻到医院,由政府应根据番禺区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项目招标,选取有资质的社工组织开展服务,并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项目监督与测评,规范服务评估,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使医疗服务中充满人文关怀,从而构建更加和谐的医疗氛围。 2.完善医务社工岗位及管理制度,推动区内公立医院医务社工建设。政府主导,制定医务社工服务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细化医务社工的具体服务,出台医务社会工作者行为守则,使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有条可依,服务内容更加规范,明确规定在医疗环境下,社会工作者所承载的任务和应遵守的伦理。在制度保障下,推动将医务社工纳入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编制体系,在区内公立医院设立医务社工岗位,逐步探索配备专职医务社工。争取在2020年底,在区内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配备专职医务社工,政府购买服务,纳入年度专项经费预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