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19年 > 2019年议案(建议)
标 题:关于加强我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各项宣传营销工作的建议
问题内容:


我区于去年开始积极开展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活动,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调动全社会各种因素共同参与,首先是要在人的观念上有所转变,让我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活动的观念深入到每位市民的头脑中,要让全民共享旅游发展成果,增强居民获得感和实际受益,使每个市民从行为意识到言谈举止,从精神塑造到素质提升等方面,自觉把自己作为旅游环境建设一份子,真正树立主人翁意识,提升全域旅游意识和文明素质,全面自觉配合并参与创建活动。要达到这个效果,加强创建全域旅游活动的宣传营销,大力营造创建氛围,是较为切实可行的应予先行先导的办法。

我区自2017年8月确立投身创建全域示范区活动以来,认真编制以旅游引领的“多规合一”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并制定三年行动计划,以完善传统旅游“食、住、行、游、购、乐”六要素配套为基础,做好各项延伸工作,将各行各业融入旅游+概念,务求使创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在加强全域旅游宣传、营造创建氛围方面,我区相关职能部门曾制订过一系列的全域旅游整体营销规划和方案,把宣传营销工作纳入全域旅游发展大局。从目前来讲,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活动的参与人群,仍局限在各大景区、酒店从业人等群体内,全区人民参与创建活动的深度与广度仍有待提高。为推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宣传营销工作向纵深发展,促进创建工作取得更大更好的成效,现对如何做好我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宣传营销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新兴媒体建设,增强全民参与意识。相关部门可加大投入,开发各种新兴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微电影、APP客户端等,并加以充分利用,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全域旅游宣传营销的精准度、现代感和亲和力,增强全社会参与意识,引导番禺居民以主人翁态度共同参与旅游建设。

二、建设一个番禺旅游智能化宣传综合大平台。整合相关职能部门的资源与合力,打造一个方便游客使用、全方位集中宣传番禺旅游资源的智能化综合平台。当游客进入番禺区域时,在手机上可接收到目的区域的问候短信息,并包含相关平台链接,游客打开链接就可浏览并了解到番禺所有的旅游资讯,如美食地标、各大景点及酒店介绍、传统文化与历史知识等,实现让游客进入一个平台,就可全览番禺丰富的旅游资源,既方便游客综合浏览,也方便游客进行目的地选择。同时,该平台也可实现在各大标志性建筑物或主要路段及与区域外交通接壤区域,用电子屏显示以粤韵番禺欢迎您”等口号为主要内容的欢迎牌,全方位营造创建氛围,让外地游客倍感亲切,增强番禺的旅游凝聚力。

三、扩展大数据分析范围,提升数据分析对决策的影响力度。可督促相关部门建设并借助大数据分析平台,继续做好旅游数据分析,特别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满意度分析,将分析数据选取范围,从对旅游景安全、厕所、导游、风景、服务、 购物、环境、交通、住宿、设施、餐饮、娱乐和指示牌等十三个指标的满意度,扩展到对整个番禺区各区域的满意度的评价分析,再根据全区域性的游客满意度分析数据,提供给政府进行决策,使各项决策更有针对性,提升实操性

四、继续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元素,丰富文化品牌内涵,巩固并增强品牌融合力与影响力。番禺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可继续进行深入挖掘,番禺的沙湾水色与飘色、舞龙舞狮等传统民俗,沙湾音乐、宗祠文化、古村落文化、砖雕、生态农业、工业厂房旧址、人文古迹、自然风光、传统美食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域特征明显、地方特色浓郁、传统传承良好的特点。除了举办一系列民俗文化节和艺术巡游外,可在其他维度的品牌开发与巩固上下更大功夫、做更多文章。如可通过编撰书籍、拍摄影视作品等方式,达到传承弘扬本地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目的,提升番禺整体旅游文化品牌影响力,提升本地市民参与创建活动的自豪感与积极性。


问题答复:


古耀坚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各项宣传营销工作的建议》(第31号)建议收悉。我单位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区委宣传部、区政务数据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621日、918日、22日等进行了电话、信息沟通,经综合区委宣传部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新兴媒体建设,增强全民参与意识

(一)加强自媒体建设。我区已设置“广州番禺旅游”微信公众号和新浪微博,2018年至今,分别发布了509条、318条旅游信息。“广州番禺发布”微信公众号2018年至今发布于全域旅游稿件42条。2013年起办有“广州番禺旅游”官网,设置“番禺概述、旅游信息、旅游资源、电子刊物、文件下载”等专栏全面宣传番禺旅游。

(二)全面铺开社会宣传和新闻宣传。充分利用中央、省、市、区及部分境外新闻媒体,以新闻报道、专题稿件、评论解读、网络推送等多种方式,进行城市形象宣传。今年上半年,联合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中央市媒体新华网、南方plus、羊城派等网络媒体推出一系列专题报道,新闻报道和网络推文合计450篇次,网络转载过百万,各大活动累计网络直播在线人数超过800万。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等省、市媒体均推出大版面关于番禺全域旅游专题报道共计近30篇次,高度肯定我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举措和旅游发展成效。88个候车亭、47个地铁站点、100台公交车、15个大型户外广告牌等多种宣传载体刊登超过2500平方米全域旅游公益广告画;在全区177个行政村和97个社区的各大出入口张贴600张宣传海报;通过收集全区39个旅游景点、旅游线路分布等相关资料,建立全域旅游VR网上展览馆;与信息时报微社区e家通合作开展“岭南古邑,粤韵番禺”——番禺区全域旅游“旅游+”宣传项目;利用南站地区、长隆欢乐世界、沙湾古镇等多个景点的电子显示屏全天滚动播放全域旅游宣传画及宣传视频,社会宣传效果显著。

(三)以民俗文化节庆活动为抓手,提高全域旅游知名度。结合群众需求开展接地气宣传,组织媒体对番禺美食、番禺古镇古村落、番禺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和民俗工艺等市民喜闻乐见的亮点旅游项目进行了全景式报道。其中,宝墨园春节“水上飞狮”表演连续两年春节登上《人民日报》头版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以“广东番禺年味儿渐浓 赶花潮品年味 番禺花市开锣”展现市民春节行花街的热闹场面,新华社客户端以“宝墨园樱花节 赏樱赏景赏文化”推送宝墨园汉风古韵樱花节,南方plus推出两期“六一孩子去哪儿”和“暑假孩子边玩边长见识”等对我区亲子旅游线路的网络互动产品,吸引网民关注互动,展现番禺区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文商旅融合为目标,在活化文物民俗、做好旅游配套服务过程中的所做的大量工作,全面展现我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效。

二、关于建设一个番禺旅游智能化宣传综合大平台

目前,番禺区融媒体中心正在开发建设番禺全域旅游APP及电视专栏。基于“禺乐+”超高清电视互动平台,整合番禺广播电视渠道的线上线下资源,搭建旅游宣传、互动“云端番禺”文化宣传平台;通过手机APP、互动电视专栏,围绕“景区、酒店、美食、资讯”等主题,以视频、图文的形式向本地居民、外地游客展示本地旅游风貌;同时,支持分享、评论、收藏、导览、导航、在线预订及支付等功能。通过提供全面的旅游宣传及互动服务,推广番禺本地岭南文化和旅游资源,展现“岭南古邑·粤韵番禺”风采。

“全域旅游APP”的功能及应用含括:旅游品牌宣传、旅游推介、打造特色旅游路线、精准信息推送、旅游咨询服务、景区配套服务等。建设“互动电视专栏”,基于双向互动电视平台,面向番禺区有线电视家庭用户及宾馆酒店等公共场所的游客,开设“全域旅游”互动电视专栏,重点以视频的形式展示本地旅游风貌和旅游信息。设置“番禺概况、吃喝玩乐、番禺文化、番禺交通、精彩视频”等专栏。

三、关于扩展大数据分析范围,提升数据分析对决策的影响力度

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已建设云计算中心并完成数字番禺地理空间框架平台建设工作,可提供云计算资源以及城市档案信息服务于旅游智能化平台,通过更新数据中心地理信息数据和“四标四实”数据,可为番禺旅游智能化平台提供数据基础。平台建设可以根据业务系统需求申请使用相关资源,获取可靠的云服务。

四、关于继续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元素,丰富文化品牌内涵,巩固并增强品牌融合力与影响力

我区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以文化为根、旅游为体,着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岭南特色文化,依托厚重文化积淀和名人民俗等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策划番禺民俗文化节、岭南水色艺术节、莲花旅游文化节、余荫山房紫薇文化旅游节、广州国际美食节,省级非遗名录沙湾飘色、鳌鱼舞以及乞巧节、北帝诞、龙舟赛等一系列民俗文化和节庆文化品牌沙湾古镇被广东省文化旅游厅授予“广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获评“2018最受网民喜爱的广东十大古村镇

(一)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目前,我区已建立了国家、省、市、区四级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同时通过积极申报各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加以完善。截至20198月,全区拥有国家级名录3个,省级名录12个(含国家级),市级名录17个(含省级或以上),区级名录35个(含市级或以上);代表性传承人方面,有国家级1名、省级8名(含国家级)、市级20名(含省级或以上)、区级44名(含市级或以上),全区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数量位居广州市前列。辖区内知名度较高的广东醒狮(国家级)、广东音乐(省级)、广州砖雕(省级)、沙湾飘色(省级)以及与粤剧粤曲密切相关的地水南音(平腔南音,区级)等)等均已纳入名录保护范围。

2016年至今,区非遗中心通过多种方式传承传播番禺优秀非遗文化,举办暑期青少年非遗培训班、“禺山记忆”番禺非遗讲堂,制作《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展》和《番禺龙舟文化展》,编写《番禺文化遗产研究》《番禺民间信仰与诞会文集》《沙湾何氏与广东音乐》《番禺历史文化通识读本》等书籍,录制《何氏三杰广东音乐精品集》等对我区非遗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记录、整理和研究,借助“广州非遗”“番禺发布”“番禺文化”等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宣传我区优秀非遗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推广广东音乐原创作品。

(二)加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力度。至20195月,番禺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74877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68处,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3551处,番禺区文物保护单位1919处,市、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685688处。区文物办注重科学保护利用,规划文物环境体系,推进海丝申遗及文物升级工作,落实遗产保护要求。2016年以来,共完成的80多项文物修缮工程,30多个项目正在进行,制订《番禺区文物保护监督员管理实施方案》,建立基层文物保护队伍,加强巡查,基层动态保护文物。定期举办消防演练,有效保障文物安全。

(三)建设番禺文化名人场馆,充分展示我区历史文化。石碁镇于201712月建成华三书院,并举办首届“麦华三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南村镇于20195月建“二高”(高剑父、高奇峰)纪念馆,举办第二届岭南画派港澳台及海外画家联展活动,真正实现了一直以来让岭南画派画家“回家”的美好夙愿;小谷围街大力推动关良艺术公园建设;位于广州大学城的南汉二陵博物馆已于2019517日开馆。通过建设番禺历史文化名人场馆,传承历史文脉,记住乡情乡愁。

(四)进一步擦亮文化艺术之乡品牌。沙湾镇(广东音乐)分别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以及广东省文化厅评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8-2020“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我区分别20132015年成功承办了两届省的粤曲私伙局大赛,建成广东音乐纪念馆;区曲协登记在册的私伙局89个,广泛分布于农村、街道社区,常年举办活动,参与人数较多。

(五)重点扶持粤曲“私伙局”、醒狮、鳌鱼舞、飘色、乞巧等番禺传统民间艺术发展壮大。通过举办演出、讲座、体验、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扶持民间艺术的发展;充分挖掘传统特色文化,把历史文化积淀和现代文化元素融入到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之中,2011年以来,由区文化馆创作或推荐的作品在各级赛事或评选活动中,曾获国家级奖项32个,省级奖项97个,市级奖项296个,取得优异成绩。

94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公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的公告,我区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公示名单。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强化全域旅游宣传营销,全面展现全域旅游成果。

感谢您对我区全域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