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21年 > 2021年议案(建议)

议案(建议)办理

番禺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区十七届人大七次会议第29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古耀坚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做好番禺区“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的建议》(第29号)收悉。我单位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区科工商信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水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交通运输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3月30日、6月2日进行了电话沟通,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按照各项工作推进情况与我区编制的《广州市番禺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划部署,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水平

  (一)“十三五”期间工作成效

    一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33.6:64.8。先进制造业提质升级,广汽乘用车产能扩建项目、广汽新能源智能生态工厂陆续建成投产,基本形成了以汽车产业为龙头,通用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电子设备、珠宝首饰为代表的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9.4%。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48.5%上升到59.1%,已成为带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截至2020年,24家企业认定为广州市总部企业,34家企业认定为番禺区总部企业。

  二是实施营商环境3.0改革。对照世界银行评价指标补短板。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率先实现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一窗通取”,企业开办零成本、用时压减至0.5天,全区实有各类市场主体超过30万户。率先落地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项目审批等重大改革措施。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提升,建设启用新政务服务中心,在全国首创推出5G+VR“政务晓屋”智慧政务新模式,试点布设“政务晓屋”23台,推动业务异地受理、异地办理。持续加快5G网络建设,累计建成5G基站7142座。2019年番禺区确定成为广东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首创式建立企业(项目)招商服务队伍机制,推出“番禺区亲商服务平台”,构建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大招商格局。

  三是加强政策宣传解读。举办青蓝·番禺产业园区联盟沙龙活动,联动番禺各产业园区,共同打造番禺双创土壤,推动初创企业落户番禺的园区和孵化器。出台并实施《番禺区关于促进企业使用云服务建站工具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扶持办法》,举办番禺区品牌出海政策宣讲会暨跨境电商五方护航品牌出海启动仪式,鼓励企业使用云服务建站工具,增加跨境电商业务或通过跨境电商途径拓展销售市场,对企业建站装修、流量等相关费用予以补贴。做好《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宣传贯彻工作,组织发动企业参加“小企业·大未来”巡回课堂中小企业政策宣讲培训45期。依托各有关商协会、各类产业园区、各类示范平台、基地、中小企业服务站等优质企业服务机构,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扶持政策宣传培训活动,举办民营经济、人才培育、高企认定、“小升规”、惠企税收、规下抽样调查、产投融对接等专题培训75场次,提高企业对各级企业扶持政策的知晓率和获得感。

  (二)“十四五”期间工作部署

  一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打造产业协调发展典范区。坚持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科学合理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统筹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发挥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强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同步推进传统产业提升能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构建多元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是积极探索“直播+商贸”新商业模式。印发《番禺区直播电商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确立我区直播电商发展目标为到2022年,打造以万博汉溪长隆片区为龙头的直播电商产业集群,扶持2-3家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头部直播机构,培育5-10家具有影响力的MCN机构,孵化50个网红品牌(企业名牌、产地品牌、产品品牌、新品等),培养一批网红带货达人,全面提升番禺直播电商整体实力,打造直播电商强区。设立“番禺严选”平台,为区内汽车、服饰品牌、音响等优质货源开辟“直播+云销售”数字化流通渠道,助力扩内需促消费。

  三是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对照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评估、国家和省、市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建设适宜开放创新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形成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制度优势。构建全区“一盘棋”的大招商、大服务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好区和镇(街)两级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工作队伍作用,强化镇街属地招商和服务责任,全流程、全链条、全覆盖式提供优质服务。鼓励厂商会、镇(街)商会、各行业协会、个体私营协会等搭建企业产销供需对接平台,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共同体,打破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孤岛”。做好各类产业、人才、惠企政策、可供招商物业和土地资源等内容展示宣传,搭建优质产品供需的资源共享平台。

  二、推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一)“十三五”期间工作成效

  近年来,我区依托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和旅游资源禀赋,以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以文化为根、旅游为体,着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我区成功创建广州市唯一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我区“打造岭南特色休闲度假模式”荣获2019国家全域旅游发展年度优秀案例;2020年荣登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第六,位居全省第一。

  一是创新发展模式,打造“宜游番禺”。高标准规划布局全区旅游资源,编制我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构建起东、西、中、北4大旅游片区的全域发展格局。经过多年发展,番禺旅游呈现出景区量多质优、旅游片区集聚发展、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区旅游接待总人数逐年攀升,旅游总收入连续11年保持双位数增长。

  二是以点带面,推动全域旅游提质增效。沙湾获评首批“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建设紫坭三善岛环岛和龙湾涌绿道,持续举办飘色巡游、鱼灯文化节、广东音乐展演等民俗活动推动区域提升。有序推动莲花山旅游区申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文旅部门对创建工作的支持。充分挖掘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宝墨园岭南文化旅游成熟品牌的潜力。持续打造春节“水上飞狮”、“樱花节”和岭南水色民俗文化节三大节庆品牌,春节“水上飞狮”表演连续两年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岭南水色旅游文化节”荣膺“2018中国最负盛名十大节庆”。

  三是推进文商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打造文旅新亮点。成立了区文商旅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关于探索打造文商旅高质量融合发展典范的工作方案》,共同推进文商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稳步推进区图书馆新馆封顶,区工人文化宫、番禺博物馆升级改造等项目。谋划在石楼、沙湾、市桥、沙头等镇街建设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域。推进广州恒大足球场及周边综合体项目、长隆“文化+旅游+体育”项目、沙湾华侨城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开发莲花山婚恋旅游线路,打造我区文旅产业新亮点,擦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

  (二)“十四五”期间工作部署

  一是持续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强统筹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商贸、体育等深度融合,高质量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莲花山旅游区挖掘文化和旅游资源,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配套设施,积极申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二是提升区域文化综合实力。立足于我区文化和旅游资源禀赋,持续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复苏和振兴,以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提升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的重要抓手,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提高番禺全域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持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全面建设幸福美丽番禺

  (一)“十三五”期间工作成效

  一是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市工作部署,通过全域治水、精准施策,2020年,50条重点河涌顺利通过考核验收并全部消除黑臭实现“长制久清”,大龙涌口断面平均水质为Ⅱ类,墩头基和莲花山断面平均水质为Ⅲ类,同比上升1个水质类别,均达到考核要求,全区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根据全省万里碧道建设的工作部署,全区已建成125公里长碧道,对恢复河道自然生态、盘活闲置滨水产业资源、提供悠闲放松自在开敞的活动空间、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加强景点联动,打造精品乡村旅游线路。以领略番禺岭南水乡文化的魅力作为主线,成功打造“沙湾古镇→宝墨园(紫坭岛)→南粤苑(紫坭岛)→海鸥岛→大岭村”番禺水乡文化游精品乡村旅游线路,线路入选广东首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通过走进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沙湾古镇,被誉为岭南园林建筑瑰宝的宝墨园和南粤苑,岭南传统生态岛屿海鸥岛,以及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大岭村,感受岭南水乡的传统村落文化。

  三是着力优化交通出行。积极贯彻“小街区、密路网”的理念,不断强化交通微循环的规划路网构建,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规划保障。“六纵六横”道路网络布局规划已基本成型,“六横”由北往南依次是:南大干线、兴业大道、广明高速、莲花大道、亚运大道、沙湾干线;六纵”由西往东依次是:东新高速、新光快速路、华南快速路-番禺大道、南沙港快速路、广珠高速、东部干线。开行以区内地铁站为中心,辐射至周边村居、住宅区核心地带的便民服务车,已开通便民服务车线路18条,投入最小型(5.9米)纯电动客车80台,为居民提供安全、绿色、舒适、便捷的个性化出行服务。优化公共出行设施,及时督查巡查公交站亭各类信息,务求为市民提供准确的乘车信息、安全舒适的候乘环境。

  (二)“十四五”期间工作部署

  一是全面提升水环境治理水平。加强规划引领,组织编制《番禺区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以及《番禺区防洪(潮)和排涝规划》等专项规划。同时根据建设计划,全面推进水务项目建设。以碧道建设为引领全面加强我区防洪排涝基础能力,按照省、市工作部署,结合我区实际,通过高质量建设碧道引领防洪排涝治理能力建设,按照规划要求进一步提高堤防防洪(潮)能力,构建番禺特色的碧道体系,形成番禺区河水清澈、长治久清的良好环境生态格局。贯彻落实总河长号令,全面提升水环境治理工作。按照我区排水工程规划,重点推进做好:开展排水单元达标创建攻坚行动,配套单元达标创建实施公共管网建设,全面实施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工作;推进广州南站和创新城净水厂以及管网配套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开展农村污水查漏补缺工作,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率。

  二是推动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发展有机融合。以新农村项目建设为抓手,重点规划打造乡村风貌带项目、农村小菜园等具有岭南特色项目,继续改扩建现有老旧乡村公厕,有效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改善休闲农业的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休闲农业发展,鼓励区内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对标市级农业公园评定标准,提高管理水平和园区知名度,力争“十四五”期间新增认定市级农业公园5家。加快推进城市农业公园建设,引导城市农业公园实施主体推进规划设计,充分挖掘番禺本土的文化、旅游等资源要素,融合农业生产、科普和展示等功能,打造岭南地区观光休闲农业的新名片。

  三是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推进交通道路网络内通外联。优化提升内部路网,加密产业园区或组团中心与中心城区连接及对外交通枢纽衔接,搭建层次分明、网络化的城市路网结构。优化公交线网布局,构建以轨道交通为枢纽的公共交通畅通网络体系建设。探索发展便民服务车,为市民提供多样化出行服务,2021年计划增加开行不少于10条便民服务车线路,解决群众“最先和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

  感谢您对我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番禺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1年6月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