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21年 > 2021年议案(建议)

议案(建议)办理

番禺区城市更新局关于区十七届人大七次会议第68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肖江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把握旧城改造机会提升城区综合功能的建议》(第68号)建议收悉。我单位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区水务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交通运输局等会办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4月21日进行了电话沟通,在6月8日进行了座谈交流,经综合上述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我局非常赞同您提出的把握城市更新机会提升城区综合功能的建议,该建议与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非常吻合。近年来,我区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加快城市更新工作的相关要求,印发了《番禺区贯彻落实〈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若干措施》以及《番禺区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旨在加快推进我区城市更新工作,为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添砖加瓦。

  一、规划先行、有序推进

  近年来,我区加大城市更新工作推进力度,全面布局,突出重点,明确番禺城市更新的发展策略和目标规模,科学合理地制定全区更新目标、策略和行动计划,2018年完成《广州番禺区城乡更新总体规划》《番禺区城市更新产业研究》,2020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谋划以更大力度、更有力举措推动“三旧”改造,在完善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大纲编制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区城市更新的三年实施计划、五年行动方案以及十年改造规划等“三个计划”,确定了至2035年45平方公里的城市更新目标规模,重点统筹推进“一区一圈两带”、“一核两带五路”战略重点地区,以及广州南站、万博长隆片区、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等重大发展平台和重点门户的重点改造区域,并配套制定了《番禺区全面改造项目储备库管理工作指引(试行)》,按照“底数控制、动态调整”的原则进行储备库管理。目前我区正在组织开展我区旧城改造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拟对全区的旧城改造资源(含老旧小区)进行分析、梳理,探索改造需求和改造思路,指导我区旧城改造项目的推进。

  此外,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目前正牵头编制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与我区相关更新规划进行对接,明确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城市更新,将城市更新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体系,实施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

  接下来,我区将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相关更新规划指引下,推进成片策划和连片规划,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为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文脉传承、人居环境改善提供强有力的规划保障。

  二、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一是强化政府主导,加强政府对城市更新工作的统筹和监督实施。我区在全市率先出台城市更新项目管理、引入合作企业、拆补安置指引、基础数据工作、旧村改造项目住宅复建总量核算、专项成本审查、产业引入等9 项操作指导文件,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通过主动建章立制,发挥政府主导力量,规范城市更新各方面工作。在项目批后实施阶段,与项目实施主体、改造主体签订项目实施监管协议和复建安置资金监管协议,将政府的各项监管要求强化为合同履约责任,明确改造结余、利益分配等事项处理要求,压紧压实属地镇(街)与各行业主管部门的批后监督管理主体责任,对项目批后的报建、产业引入、工程建设、安全生产、融资地块房产销售等环节进行业务指导和实施监管,通过确保项目各环节合法合规有序推进,实现整个工作过程政策有规定,方案有要求,协议有约束,监管有措施。

  二是多方参与,调动各方积极性。一方面,鼓励旧厂房权利人通过政府收储或自行改造方式,实施旧厂房改造,提高旧厂房用地利用效率。目前纳入我区“三个计划”的国有旧厂房项目共15个,已获得批复项目12个,其余正开展前期方案编制工作。另一方面,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我区已成立区属城市更新公司,充分调动国有企业参与城市更新工作的积极性。最后,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微改造的积极性,通过旧村改造与老旧小区微改造相搭配的方式,解决老旧小区微改造资金筹措问题。截至目前,我区已完成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共43个,处于施工阶段1个。同时,我区正谋划开展新一批共15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目前正在组织开展实施方案编制单位招标前期工作。下阶段,我区将持续推进2000年前建成有改造需求的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工作。为进一步提升老旧小区微改造实施方案设计水平,打造有温度、有文化底蕴的微改造项目,我局将进一步加强引导设计单位深入老旧小区听取社区历史背景、人文故事,力争收集居民关心的改造内容及发掘相应的故事素材,使老旧小区微改造能有“声”有“色”。

  三、满足需求,提升城区综合功能

  根据省、市、区关于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为促进我区城市更新过程中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分布,科学规划,全盘考虑各片区人口潜力、服务半径、区位条件等因素,我局正在加紧编制《番禺区城市更新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布点规划》,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谋篇布局,今后随着旧村改造项目全面开花、深入开展,我区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将得到极大提高,人居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

  一是统筹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方面,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负责推进全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建立通信设施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及施工事前沟通联络机制,搭建沟通平台加强沟通工作,强化通信管线下地迁改等的监管工作;后续将在城市更新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给水、燃气等主管部门的沟通合作,一体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和集中管理。

  二是加强河涌治理方面,根据我区城市更新工作安排和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任务分工,区水务局一直以来积极主动介入,抓好“未达标河涌水环境整治”以及水环境治理工作,按计划推进碧道建设、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以及净水厂和配套管网等工作。现阶段旧村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已对接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将在后续实施中监督落实。今后将综合考虑把河涌整治、碧道建设以及截污和给排水设施纳入更新改造成本同步实施。

  三是优化交通网络、加强智慧交通建设方面,在旧村改造项目策划方案及实施方案编制阶段,通过与区交通运输局的密切对接,在方案中落实交通设施的相关要求和标准,统筹推进市政道路、公交站场、公共停车场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对项目未来交通承载力进行评估,优化改造范围内道路交通及相关重大基础设施,提升地区交通网络承载力,改善区域交通环境。目前我区已建立智能公交管理系统,从2010年开始对公交行业实行智能调度和信息化监管,促进了行业服务质量的明显提升,接下来我区将根据相关工作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工作。

  四、高品质开发,打造景观特色

  为全面提升城市风貌和品质,我区在城市更新中坚持“大师领衔、专家咨询、公众参与”,加强城市更新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突出地方特色,打造精品项目。紧紧围绕国土空间规划和更新规划的目标愿景,塑造高质量发展新空间,优化城乡功能结构布局、传承历史文脉,提升城市品质,营造国际一流人居环境。

  一是做好文化保护。根据《广州市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更新促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的工作指引》《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广州市历史建筑维护修缮利用规划指引(试行)》等相关文件要求,我区在城市更新推进过程中一直注重保护好历史文化,要求编制文化保护规划报相关部门审批,根据不同等级对传统文物建筑采取原址保留、修缮、异地保护等方式进行保护。

  二是做好活化利用。充分利用工业遗产、文化遗迹,高品质开发、支持文商旅产业发展,搭建“文化+”创意、旅游、商业等新业态,凸显岭南特色和番禺水文化特色。我区成功打造的文旅项目—沙湾古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广州市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利用工业遗迹开发的紫泥堂创意园景区,经历6年多时间的改造和运营,已初步打造成文化艺术产业聚集的平台。正在动工的罗边村旧村改造项目依托独特的余荫山房岭南传统文化和国际创新城,规划打造成“科技文创+岭南文化+文创孵化”产业发展高地;南浦村旧村改造项目依托当地的红木产业,规划打造成“红木特色小镇、家居产业示范商区、广府文化体验之地”;沙溪村旧村改造项目依托沙溪涌,贯通珠江后航道和三枝香水道,打造中央公园景观轴和滨水城市界面,规划建造龙舟码头和龙舟文化展示区,保留传统文化记忆,重塑沙溪涌的活力,规划落地许钦松美术馆,提升全区艺术品位。下一步,我区将结合城市更新工作,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配套,打造更多的文旅项目,提升景区周边环境秩序。

  城市更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产业、交通、水务、文化、电力、通讯、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工作,项目推进难度大、周期较长。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统筹各部门力量,通过横向与纵向相结合,各方形成合力,结合“放管服”改革工作,优化审批流程,更有力地推动我区城市更新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我区城市更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番禺区城市更新局

                                                                                             2021年6月3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