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市场监管局关于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69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王兆玉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全面加强四类药品和防疫物资价格监管与保障供应的建议》(第69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区卫生健康局、区委宣传部、区发展改革局、区民政局等部门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5月25日进行了座谈交流会。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在加强防疫物资质量监管和价格监管方面的主要措施
(一)专项整治,组织到位。我局于2023年1月至6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先后印发《番禺区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番禺区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工作制度的通知》等文件,并成立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细化工作任务。
(二)尽责履职,落实监管。我局做好药械质量、价格、广告及非医用口罩质量监管工作。截至5月15日,共检查药品生产、批发企业(含连锁总部)29家次,零售药店1469家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4家次,经营企业494家次,医疗机构64家次,向1000余家药店和16家医疗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发送价格提醒告诫信息。
(三)加大力度,依法行政。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严查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形成强大震慑效应,今年以来,累计立案查处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24宗,其中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5宗、价格监管3宗、网络交易监管7宗、广告监管2宗、质量监管(非医用口罩)7宗,办结案件20宗,罚没145.28万元。其中,我局办理的某药店药品售价哄抬价格案,入选广州市2022年度价监竞争、广告“十佳案件”,获多个重要公共媒体平台报道,严厉打击不良商家涉疫防控物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疫情防控秩序及市场经济秩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接下来,我局将持续做好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把行动落实落细,形成长效机制,始终把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纳入年度监管工作重点。
二、在保障防疫物资供应,满足广大群众需求方面的努力
(一)源头保障,全力确保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供应。制定《番禺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应急预案》《广州市番禺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物资管理办法》,明确任务分工,压实工作责任,做好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的生产保障工作。
(二)统筹调拨,强化部门间物资保障联动机制。启动全区各部门间、政府部门与生产企业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实现共同采购,按需求分配。定期收集集中隔离酒店和镇街防疫物资储备情况。集中隔离酒店、洛浦街、大石街、大龙街、钟村街等提出有关N95口罩、帐篷、门磁系统等问题全部协调解决。
(三)动态监测,掌握涉疫药品的销售及储备情况。截至5月11日,共监测“六大类”涉疫药品销售63.98万盒,储备可维持15天销售。随着各级政府各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工作,现退热阵痛、抗病毒等药品,新冠疫情关键防护用品医用N95口罩已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三、在正确引导自媒体正面宣传上主抓监管与教育
(一)加强自媒体监测。疫情期间,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对区内网络自媒体开展信息监测监管,对全区119个自媒体均进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及信息发布提醒,严禁辖内自媒体自行编发涉疫信息,要求辖内自媒体只能转载官方发布的涉疫通知和科普信息。截至目前,暂未发现辖内自媒体有宣传伪科学、不科学的防治办法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二)加强科普教育宣传。在区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新媒体平台等开设疫情防控、健康教育专栏。结合上级宣传、网信部门的工作要求,开展科普教育宣传,共发布有关网络推文约4280篇次,累计阅读量约2亿次,有效推广疫情防控、健康教育等有关信息。
面对后疫情时代可能出现阶段性、集中式感染期的情况,我区将严格按照“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和省、市总体要求,持续做好现阶段防疫政策和传染病科普知识宣传,加强正面舆论引导。一是要针对网络舆情问题,做好应急处置和引导,严格落实监测、研判、辟谣、处置、报告全流程管控机制,及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筑牢群防群控基础。二是加大就医、用药等医疗信息发布力度,呼吁市民“备药不囤药”,提倡新冠患者分级分类就诊,充分用好属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资源,持续畅通就医渠道,切实满足群众诊疗需求,避免滋生负面舆情。
四、持续做好老弱、低收入、偏远地区弱势群体的关爱工作
(一)特殊人群分类分级管理。依托“五结对”帮扶小组力量,利用现有资源,细化“两个一结对”,做到服务、管理责任到人,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根据广州市疫情防控应急医疗救治指挥中心特殊人群服务组最新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结合我区实际进行进一步优化,全面排查、比对整合区内困难群众名单,形成清晰工作底数。目前将卫健部门统一标识的65岁以上黄、红色标识人群共578人列为重点人群,要求每周问访摸排分别不少于2次和3次;结合新冠感染相关健康风险评估标准,将其中未感染新冠病毒的768名特殊人群列为次重点人群,要求每周问访摸排不少于2次;其他群众落实每周全覆盖问访摸排。对有应急医疗救助服务需求的困难群众及时给予医疗救治转介分类处置。
(二)建立“人户分离”困难群众协同服务机制和集中供养特殊人群服务保障机制。依托“穗救易”系统对民政特殊人群“人户分离”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按“区内居住”“市内居住”“市外居住”三个类别,摸查“人户分离”非集中供养对象478人,梳理形成三个类别的人员信息台账。特别对67名“市内区外”人户分离特殊人群,建立户籍地、居住地联络机制,将特殊人群信息进行细化分类并对接居住地民政部门,加强两地协同服务,确保“人户分离”特殊人群医疗救治及时得到保。
下一步,我局将围绕“韧性”城市建设,遵循“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要求,依法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强化现场检查,严惩广告、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持续做好风险减量管理,助力韧性城市建设。
感谢您对我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番禺区市场监管局 2023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