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教育局关于区十八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第72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王兆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非遗教育更好发挥文化育人作用的建议》(第72号)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各会办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于6月12日进行了座谈交流,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打造完善‘非遗+’体系,激发番禺传统文化新活力,升级社会文化育人环境”的建议
我区在助力文商旅融合宣传推广方面,在“非遗+旅游”“非遗+教育”等方面做了较多工作。如在沙湾古镇、余荫山房、番禺博物馆、大岭古村、基盛万科中央公园、西坊大院文化创意园等区内旅游景点和大型商业中心,通过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们的节日”等活动,邀请区内优秀非遗项目进行现场展示和舞台展演,向广大市民传播我区优秀非遗知识,推动了文商旅融合和非遗在传承保护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完善“非遗+”体系,升级社会文化育人环境。
二、关于“依托非遗项目保护单位所在街道开展校园非遗文化技艺教育培训,并辐射其他镇街区域”的建议
我区各相关部门结合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非遗宣传活动,联合番禺融媒体中心等机构,组织策划多项活动。2020年6月,在番禺博物馆举办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同时借助“广州非遗”“番禺发布”“番禺文化”等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以及番禺区文化馆网站等新媒体宣传我区优秀非遗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区文广旅体局联同网信办等部门举办“读懂广州,禺见非遗--番禺区非遗文化直播活动”。该活动目前举办了三期,共超过50万人次观看。
三、关于“建立非遗教育的长效保障机制”的建议
(一)我区每年开展各级别的“非遗进校园”活动。2009年以来,我区举办了多期、遍布全区大部分镇(街)的“寻找禺山的记忆——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2022年举办“传承沙湾非遗·传播家乡文化——沙湾第二届非遗进校园系列文化活动”,2023年6月举办“文化活当下 禺山永传承”非遗进校园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大力弘扬广东音乐、粤剧、粤曲、咸水歌、粤语童谣等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全区形成了多个非遗传承艺术实践工作坊,如钟村中心小学的“醒狮织绣”、市桥西丽小学“童梦年画”特色、沙湾中心小学的“有版有眼”趣味版画、石碁片沙涌小学的“泥塑鳌鱼”工作坊。
(二)夯实非遗发展基础,融入课堂教学。自2015年以来,我局联合区委宣传部、区文联、区教育基金会、区曲艺家协会,每两年开展一次少儿粤曲及广东音乐大赛,开展优秀粤剧、广东音乐节目展演,组织“禺见非遗 番禺区师生文创设计工作坊大赛”“多彩番禺 番禺区师生文创设计大赛及作品展示”等。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联合相关部门做好非遗教育工作,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继续大力开展“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向青少年学生普及非遗知识,激发文化自信。
感谢您对我区非遗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番禺区教育局
2023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