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交通运输局关于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05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马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缓解农村停车难的建议》(第105号)建议收悉。我单位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区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8月3日进行了电话交流。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南村镇位于番禺区北部,地处“华南板块”核心区域,下辖16个村民委员会,常住人口数量多,机动车拥有量大,停车需求持续提升。您提出通过争取政策支持、编制专项规划、加大资金投入等方式,推进农村停车场建设的建议,对于缓解农村“停车难”问题有积极意义,我局对您的建议十分认同和支持。
一、强化规划引领,推进公共停车设施建设
(一)关于置换土地建设停车场。按《土地管理法》要求,如需使用农用地进行建设,需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满足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管控要求的前提下,持立项选址文件办理农转用手续。现有政策背景下尚无对耕地进行统筹和梳理的依据和先例,如停车场用地属于经营性质,还需抵扣村的留用地指标,无法给予专项停车场建设指标。
(二)关于专项规划。根据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反馈,结合《广州市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工作方案》《广州市番禺区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工作方案》,属地镇(街)为村庄规划编制的主体单位,村参与编制工作,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对村庄进行科学规划,通过建设与改造并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各项建设用地(含停车场),逐步解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南村镇大部分村暂未开展农村停车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以往编制村庄规划时同步考虑农村停车规划的做法,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将在后续村庄规划中强化农村停车配套、建设与管理方面的研究。此外,该局正在推进番禺区综合交通提升规划编制工作,该项目将开展番禺区静态交通提升规划研究,论证各类停车需求,优化我区公共停车场布局,并对农村停车规划予以适当考虑。
(三)鼓励各主体推进停车场建设。按照《广州市停车场条例》《关于推进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各级部门均鼓励村庄利用自有建设用地建设公共停车场,推进停车场用地集约化利用。一是鼓励村集体在确保报建手续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经“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通过,村集体可合理利用公积公益金、征地补偿款或当年经济收入等资金建设公共停车场,缓解停车难问题。为盘活村集体物业或资产,利用自有建设用地改建、扩建、增建后增加50个及以上泊位的公共停车场,可以允许其配建10%以内的附属公建配套用房或商业建筑面积;利用自有建设用地建设平面停车场或立体机械式停车设施的,可简化审批流程,免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二是鼓励南村镇研究梳理可用于建设公共停车场的闲置用地,对3000平方米以下的用地优先用于停车场建设,可根据区政府印发的《广州市番禺区缓解停车难问题工作方案》要求,将有关地块上报至缓解停车难问题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研究。三是鼓励南村镇大力推动旧村改造等工作,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通过开发配建的方式增加公共停车泊位,贴合“配建停车场为主、公共停车场为辅、路内临时泊位为补充”的停车供给原则。四是鼓励社会资本加大停车场建设投入。依据《关于推进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通过配建附属商业、鼓励综合开发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鼓励公共停车场按整体或整层确权。
二、关于严格执法的建议
一是执法主体方面,按照省公安厅的最新要求,目前派出所已停止交通执法工作,且村内道路的建设、管理主体为镇(街)、村委,应由镇(街)、村委切实履行主体职责,引导市民有序停车。二是公共交通、客货运等经营单位配建停车位方面,我区现有公交企业6家,公交车辆1456台,公交车停保场用地总面积为161591.15㎡,多数为租赁或临时使用性质。根据我区现有公交车辆数计算,应有停保场用地面积为291200㎡,停保场用地面积存在129608.85㎡的缺口。三是执法宣传方面,交警部门制作形式多样、接地气的交通安全宣传素材,持续建设《平安“禺”你同行》专栏,打造番禺交通安全宣传品牌。今年以来,我区交警部门已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1038次,通过“双微一抖”在国家、省、市、区级新闻媒体平台宣传发布稿件共209篇,创作“天天交警”音频24条、交通安全情景剧12条。
三、关于提升公交服务,为村民绿色出行创造良好条件的建议
(一)加快完善公交服务水平。我区177个行政村已全面实现公交线路“村村通”。同时,我局高度重视农村区域公共交通系统优化,以解决市民公交接驳地铁出行需求为导向,方便市民“绿色出行”为目标,2022年以来共优化调整公交线路超40条次。我局已向相关单位、镇(街)征求关于区内公交线路优化的意见和建议,下一步我局将及时汇总相关建议,进一步优化我区公交线网,引导和鼓励市民“绿色出行”。
(二)提升非机动车道建设水平。一是按照市、区大整治办的工作部署,自2021年开始,每年均开展非机动车道建设。我区今年已推进建设不少于48公里的非机动车道,其中南村镇新增超过6公里。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强化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组织编制全区系统性非机动车道建设规划,按照连片成环的原则开展建设。三是提高建设标准,加强源头管控。在城市道路方案审核阶段即要求落实非机动车道规划,按照“机非共面”的要求严把方案关。在对既有非机动车道提质过程中,按照广州市印发的《广州市非机动车道改造提升技术指引》等落实建设要求。
感谢您对我区缓解“停车难”问题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番禺区交通运输局
2023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