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24年 > 2024年提案


番禺区科技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关于政协十五届番禺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0号提案的答复


政协工商组:

    你们提出的《强信心 植沃土 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第20号)收悉。我单位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区发展改革局、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区司法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企业建设服务中心等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并与王锦荣委员在7月24日进行了沟通联系。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民营企业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助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复苏,但市场需求偏弱,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仍然较多。我区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大局,积极推动区内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区内民营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全区工商注册登记个体、私营企业共41.26万户,相较去年同期增长8.48%。

    一、抓落实方面

    一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出台《番禺区贯彻落实广州市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工作方案》,在市场环境、要素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四个方面推行33项举措。制定《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再出发”大行动表》,开展营商环境大宣讲、大走访、大服务三大项十小项行动,统筹协调各职能单位、各镇(街)开展政策宣讲解读和暖企工作,创新政企沟通方式,深入开展访企问需解诉求。

    二是强化综合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围绕涉企执法突出问题,细化综合行政执法监督重点任务,规范涉企执法行为。落实“审管执信”协调联动机制,防止多头检查和重复检查,营造“无事不扰”的企业发展友好环境。全面提升监督质效,推行包容审慎监管,落实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制度及“不罚轻罚”“首违不罚”机制,避免“一刀切”监管模式。包容审慎为企业“松绑”“解绊”,最大限度保障中小微企业利益,激发企业诚信经营的意识和创新创业的活力。

    二、优氛围方面

    一是线上线下联动宣传番禺“近悦远来”营商环境。积极协调中央、省、市主流媒体推出主题报道。主动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参与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投资年会、重大项目动工等系列活动现场采访,协调主流媒体聚焦我区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以深度报道、电视新闻、短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宣发。同时,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壮大网络舆论阵地,通过番禺电视综合频道、番禺电台、《番禺日报》及“番禺台”“番禺日报”“广州番禺发布”微信公众号等一系列媒体,聚焦“智造创新城”“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开展宣传,着力提升番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士气。

    二是落实政策兑现事项一张清单管理。梳理全区政策兑现事项140项,全量录入“广州市政务服务事项数据应用管理系统”,并通过广东省政务服务网-广州市政策兑现专区集中对外发布。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联合区财政局组织开展“粤财扶助”惠民惠农项目上线工作,通过省“粤财扶助”平台惠民惠农专区集中对外公布69项惠企利民财政补贴政策。

    三是落实政务“专窗式”服务。做优做强政务服务中心规上企业服务专窗、工程建设免费代办专窗等“管家式”贴身服务,整合窗口、部门、人员资源,由专人与企业办事人员对接,免预约为企业提供协办、代办、跟办、协调会商等服务,实现一门受理、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等一站式高效服务。

    四是持续提升云政务服务能力。依托全区104台政务晓屋、近700个云座席,办理本地服务事项超5000项,助推政务事项“就近办”“跨域办”。在区政务服务中心万博分中心创新打造全市首个“云厅专区”,实现与实体窗口同时叫号,叫号系统自动分派号源,在大厅管理机制和事项办理流程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提供智慧政务服务新思路、新渠道、新模式,实现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办理。上线政务晓屋PC端,企业使用电脑下载客户端,微信扫码登录即可在家、公司、园区等各类场所办理各类政务事项,实现足不出户“零跑动”享受远程视频指导办理。

    三、解难题方面

    一是强化项目建设服务力度。落实“一项目一专员一档案”管理,运用甘特图强化节点控制,推动迅速形成建设实物工作量和现实生产力。四次修订编制《高质量发展番禺区企业建设服务指引》,把企业需要办理的内部筹建事项和外部报批流程融合成为一张“线路图”,优化、简化、固化可以前置、并联和承诺办理的所有事项,为筹建企业指引高效建设“最快线路”。组织装配式建筑、项目报批报建、项目竣工验收等业务集中培训7场,覆盖企业50多家。区企业服务建设中心联合供水、供电和属地镇(街)等单位,组建党员突击队,靠前协调解决报批报建、临水排水、临电输送、施工便道、配建道路、综合验收等方面共130多项问题。

    二是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实体、热线和网络三大平台,已建成1个区级、16个镇(街)、276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实现三级实体平台全覆盖,集成全业务,构建“线上30秒、线下半小时”的服务网络,为民营企业提供线上线下全时空公共法律服务。同时,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联合律师事务所进驻5个产业园区及专业市场,设立工作站,提高企业法律服务便捷性,并积极开展法治讲座、法律咨询、法治体检等活动,参与涉企矛盾纠纷化解,解决企业的法律服务需求,维护和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是深化各级政务场所“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兜底服务效能。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完善跨部门问题联动处理、普遍问题专项优化、疑难杂症梳理上报等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企业反馈问题“事事有回音”,实现助企纾困最大效能。

    四、给机会方面

    一是整体推进重点片区开发。以PDCA循环管理服务法,系统思维全面提升要素协同配置,靠前推进狮子洋增长极专精特新企业新集聚区、智造创新园(石碁)、智造创新园(草堂)、番禺工业经济总部园区等重点产业片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编制“道路时序图表”,全力推动规划道路建设,促成番禺工业经济总部园区鸿创路、番禺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区(一期)创运路等顺利开通投用,为在建项目的顺利竣工投产提供有力保障。通过此类举措,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更好的发展。

    二是优化政策兑现信息发布平台建设。转变工作思路,从过去的“企业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企业”,落实惠企政策精准推送。依托“禺好办”小程序、区政务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5G短信等渠道,以“一图读懂”或办事指南形式将政策内容、申报流程和要求等信息精准推送至目标企业。

    五、重创新方面

    一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将鼓励企业开展自主技术研发等相关工作纳入《番禺区产业规划(2022-2035年)》,以龙头企业研究机构为核心主体,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带头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引导民营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积极争取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锻造一批“杀手锏”技术,实现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未来产业的孕育孵化。

    二是助力民营经济打造质量品牌高地。由区市场监管部门主动联系对接企业,切实帮扶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全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推动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为申报省政府质量奖、市长质量奖培育后备企业。同时,积极营造良好的品牌建设氛围,鼓励区内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集体商标、地理标志商标,努力打造具有番禺特色、行业标杆、市场信誉好的番禺品牌。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提信心方面

    一是加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制定完善《番禺区优质中小企业的梯度培育方案》,坚持抓大、培优、扶小、育新相结合,做大创新型中小企业“塔基”、做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塔身”、做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塔尖”,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精准服务,最大限度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二是擦亮产业品牌。通过申报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功打造番禺特色产业“名片”。有效宣传了我区优势产业,进而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强企业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强化产业链协同升级,提升整体竞争力,全面助力区内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发挥电商优势。持续放大番禺“厂商+电商”的独特优势,强化跨境电商效应,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和地区产业升级。以跨境电商巨头为龙头牵引,带动全区企业拓展市场,打造跨境电商全产业链首选地集聚地,为广大民营企业提供更多市场拓展机会。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打造友好型城区。用好在全市率先出台的《番禺区促进镇街商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继续开展双百服务活动,服务好广大中小企业,凸显乔灌草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让企业唱主角,让企业创新和产业创新唱主角,让敢干善干者唱主角,让企业成事、企业家个人成功、创业者个人成功。

    二是加大用房用地支持。将优质中小企业用房用地纳入优先供给计划,大力推动“专精特新”集聚区建设,大幅增加工业和信息服务业用地及写字楼,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供地和分割转让时,所考虑的投资强度与税收贡献调低不超过30%。国资企业给予优质中小企业租赁物业3年租金不递增优惠。

    三是加强融资支持。继续紧紧围绕番禺智造创新城和产城融合发展标杆区定位,以深化政银合作为抓手,深入推进“中小企业融资畅通工程”,依托常态化产融对接活动,包括开展送金融服务进产业园区等活动,积极搭建政银企高效交流平台,引导银行机构持续创新金融服务,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资金支持,夯实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要素保障。

    四是提速数字化强企。用好关于数字化转型、技术改造、梯度培育等各项政策,提升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水平,抓好今年广州市列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获省级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机遇,推动民营中小微企业数字化改造提升。

    五是强化品牌建设。聚焦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领域,定期举办民营企业新品发布会。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民营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实质性合作,扩大国际影响,创造民营企业国际知名品牌,打造民营企业国际知名品牌方阵。

    感谢你们对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么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番禺区科技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2024年10月3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