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24年 > 2024年提案


番禺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关于政协十五届番禺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6号提案的答复


徐小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番禺区生活垃圾分类的建议》(第26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区教育、住建等部门和各镇(街)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8月20日通过微信及电话进行了沟通。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关键小事”。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指示要求,把垃圾分类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提升全链条分类体系,促进了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现阶段我区垃圾分类工作已经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2024年上半年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98%,生活垃圾资源利用率88.78%,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50.27%。

    一、关于坚持宣传教育力度不放松的建议

    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意识,对于推动绿色生活方式的普及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以来,我区围绕国家、省、市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决策部署及工作要求,结合第二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安排,深入扎实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我局指导全区99个社区统一开展了垃圾分类进社区行动日活动,并联合教育系统打造了“绿色无废校园”,“小手拉大手”带动垃圾分类成为社会层面的“新时尚”,围绕展示分类成效、讲好分类故事、普及分类知识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全市选树“百名优秀志愿者”、组建“垃圾分类讲师团”和“万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征集“垃圾分类体验官”、开放“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等活动。充分利用各镇(街)的飘色、醒狮、龙舟等传统文化,以快板、相声、小品、舞蹈、歌唱、街头创意涂鸦等形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组织团队拍摄短视频并在抖音、小红书、快手等平台宣推,扩大传播覆盖面。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我区入户宣传96.6万户;开展主题宣传活动704次,全民行动日246次;组织学校、家庭、社区实践活动24855次,垃圾分类业务培训963场。

    为进一步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我局与社工部、机关党工委、工青妇组织等结成志愿者联盟,组建了295个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团队,通过在广东省“i志愿”、广州市“穗好办-羊城先锋”、广州市“志愿时”平台招募垃圾分类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和宣传活动,上半年垃圾分类志愿活动累计近7000小时。其中,广州大学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的经验做法在新华网(央级)平台上被报道。下一步,我区将以垃圾分类志愿者联盟成立为契机,加强横向沟通,充分发挥党员、青年、工会、妇联的作用,举办垃圾分类视频监控开放日活动,评选“最美分类志愿者”、“最美站桶保洁员”、“最美分类居民”,树立典型,示范引领,推动居民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

    二、关于鼓励定时定点投放的建议

    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是广州市经过多方尝试后选择的最适宜的垃圾分类投放模式。实施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后,实现了投放点的实时监督管理,提高了垃圾分类的准确率。楼道撤桶后,减少了分散的污染源,老鼠、苍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减少了,难闻的气味消失了,环境卫生提高了,社区环境得到改善。我区自实施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以来,全区“设点撤桶”建成了1747个具备硬底、亮灯、遮雨、洗手、干手、语音提示等功能的垃圾分类投放点,形成“五位一体”的垃圾分类工作格局,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垃圾分类投放。为进一步提升群众垃圾分类投放的体验感,我区一方面优化城乡垃圾投放环境,按照“品质化、精心化、精细化”要求,对破损、功能缺失的亭架式投放点,分批次进行厢房式改造;适当增加误时投放点比例,解决定时投放点撤桶后居民垃圾投放问题;采取符合实际的建设方式,在城中村探索建立“两网融合点+投放点+公交式收运”的模式。上半年我区启动了厢房式投放点的采购工作,预计全年将完成240个厢房的安装工作,布点投放了160个移动式投放点。另一方面,我区加强对投放点的日常管理。组建垃圾分类宣教团队,组织线下小课培训、现场观摩等活动,制定《投放点保洁管养十步法》,统一点位工作要求,提高站桶督导服务水平。实施“分级分档”管理,从“设施配置、日常管理、长效机制、习惯养成”四个方面对居民小区进行分级分档管理,建立“重点帮扶”机制,多措并举鼓励和引导居民分类投放,获得小区居民的认同。下一步,我们将以巩固星级投放点成果、打造A级垃圾分类小区为抓手,继续提升投放点的软硬件水平,巩固定时定点投放模式取得的成果。

    三、关于探索新技术、新模式助力垃圾分类的建议

    随着垃圾分类的普遍推行,新技术、新模式对于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有着重要意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也为垃圾分类工作带来便利。

    近年来,我区不断探索利用智能化手段提高垃圾分类工作运行和监督效率,例如建设投放点线上监督系统,完善2000多个小区和行政村的投放点摄像头,通过视频监控实现在线“巡查、交办、整改、复检”闭环管理;新增区智慧平台手机APP功能,赋权镇(街)、社区、小区物业三级用户,实现投放点、运输车辆、厨余站全时段全链条动态监管;在沙头街、小谷围街、大石街部分小区以及部分中小学校试点引进具有电子监督与统计功能的智能化回收设备,居民投放垃圾能产生个人积分,当积分累积到一定数值时,可兑换生活用品。

    此外,我区也在尝试推行垃圾分类回收管理的新模式,引进社会资源回收企业,在居民区设点收集织物、废纸、废旧物品等低值可回收物,如引进普联鸥燕环保公司在居民小区内设置600多个旧织物回收箱,长期收集家庭旧织物;引进宝联环保公司在居民小区内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推行回收旧物(塑料、玻璃、金属、织物、旧书报等)换积分机制,有效促进可回收物“应收尽收”。同时,为打通资源回收“最后一公里”,我区已建成市级标准“两网融合”网点120个,再生资源回收持证网点共450个,分布在全区16个镇(街),有效提高了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下一步,我区还将试点实施AI智能回收设备,进一步提升分类投放智能化水平。

    感谢您对我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番禺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24年10月1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