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政协十五届番禺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8号提案的答复
许伟乾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利用应急广播畅通灾害避险信息传播“最后一百米”的建议》(第38号)收悉。我单位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区委宣传部、区应急管理局、区融媒体中心等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7月26日、8月22日进行电话沟通。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我区已建成1个区级应急广播管理平台及播控平台、16个镇(街)级播控平台、175个行政村级播控平台,2604个终端(651个广播接收终端,1953支音柱),是全市率先建成并广泛应用应急广播体系的行政区。应急广播每天11时至18时使用普通话、粤语循环播放最新政策、日常宣传等内容,系统平均每日开机使用率达95%以上,覆盖逾200万人口。同时,根据《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转发广东省应急广播系统建设规划的通知》和《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转发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应急管理部<关于进一步发挥应急广播在应急管理中作用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并经区政府同意,我局制定并印发了《番禺区应急广播系统运行管理规范》,进一步规范应急广播系统管理和安全播出。
一、关于加快应急广播终端部署的建议
建设社区应急广播系统,是指在覆盖区、镇(街)和行政村的基础上,按照行政村的村级平台级别标准,建设社区应急广播,实现社区广播全覆盖,包括在全区98个社区和437个小区(含有物业和无物业小区)部署应急广播平台及广播设备终端,实现区、镇(街)、社区三级联动。我局对社区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工作开展了评估,如按照上述标准建设,社区应急广播建设第一期总投入预算约需550万元,且根据《番禺区应急广播系统运行管理规范》的要求,应急广播运行每年维护资金约需80万元。由于目前我区财政经费紧张,故暂时无法启动社区应急广播建设项目。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探索社区应急广播建设可行性办法,对社区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并根据调研情况选取应急广播建设试点社区,最后总结试点社区建设及管理经验,提出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二、关于优化应急信息对接机制的建议
番禺区应急广播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具有多级联动、分级播发、定时开关、随时插播、全天候无人值守自动播出等功能,是广州市首个实现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应急广播平台。
番禺区应急广播平台区级播控平台由区应急管理局和区融媒体中心负责信息发布工作。其中,区应急管理局负责平台的应急信息发布,当出现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应急事件时,可根据受众需要,选择全区、单个镇(街)、单个行政村甚至单个广播点位进行分区播发,实现应急信息快速且精准播发,有效保障基层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区融媒体中心负责平台的日常宣传信息发布,日常宣传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段,每个时段播出时间为30分钟。开设《番禺新闻》《时政访谈》《健康一分钟》《平安禺你同行》《扫黑除恶》《全民安全知识课堂》《保护广电设施》《预防登革热》等10余个节目,节目内容涵盖区委、区政府的重要决策、法律法规、农业农村知识、生活健康知识等。
下一步,我区将对应急广播系统进行优化,进一步加强各部门联动工作,提高应急信息以及日常宣传信息发布水平。
三、关于提高应急响应处置能力的建议
我区高度重视应急响应处置工作,在面对突发气象灾害时,我区利用应急广播系统紧急插播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及时通知全区村民群众做好应急防控措施,有效提升全区气象灾害预警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如2023年受台风“海葵”影响,我区多地出现水浸、车辆无法通行的紧急状况,区应急管理部门通过应急广播系统将区内水浸点区域、水浸处理方法、防汛指南等内容及时告知群众,方便群众做好应对措施,从根本上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防灾减灾作用。
下一步,我区将以提高应急广播工作效能为目标,进一步利用应急广播的传播优势,联合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区委宣传部、区委组织部、区科协等部门,以应急广播系统为载体,打造“乡村科普大喇叭”与“番禺红喇叭”,落实科普宣传、解答疑惑等方面的工作,努力构建高效、一流的应急广播科普工作平台。
感谢您对我区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和应用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番禺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4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