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语言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建议)提案处理 > 2024年 > 2024年提案


番禺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政协十五届番禺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8号提案的答复


杜素音委员:

    您提出的《加快文化强区建设,持续推动番禺城市文化软实力出新出彩的建议》(第48号)收悉。我单位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科工商信局、区文联等单位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8月14日进行了沟通联系。经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发展工作,大力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持续加大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力度,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功打造番禺特色文化品牌,塑造番禺人文精神,为番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文化力量。

    一、关于打造番禺城市品牌的建议

    (一)成功打造三大文化品牌。近年来,区文化职能部门已成功打造了星海文化、广东音乐文化、“书香番禺365”等三大文化品牌,经常性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持续提升番禺文化知名度。

    1.星海文化品牌。作为星海故里,我区一直致力于打造星海文化品牌,自1995年起,已连续举办10多届星海系列文化活动,多角度、全方位颂扬星海精神,为番禺人民献上精彩的艺术盛宴。2024年6月25日,“星海故乡唱星海”——2024年番禺区星海艺术季开幕式暨《信仰的乐章》纪念冼星海入党85周年情景音乐会在番禺会议中心大会堂举行,广东省话剧院、广州话剧艺术中心的专业演员以及星海音乐学院、GBA教师室内合唱团、番禺星海合唱团专业师生团队共同参与演出,通过情景演绎和音乐表演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诗歌朗诵、情景素描、舞蹈造型及大合唱等艺术手段,重现冼星海留学巴黎、回国后等不同时期如何用音乐“救国”的情景,让观众感受“信仰的力量”以及“星海精神”。

    2.“珠水金声 粤韵乐乡”广东音乐文化品牌。我区持续为广东音乐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坚持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自2022年6月以来已成功举办了第十三届广东音乐邀请赛颁奖音乐会、沙湾粤乐交流分享会、沙湾广东音乐地铁行、广东音乐大讲堂、街坊剧场音乐会、“百家经典百姓诵”系列活动、沙湾广东音乐大赏、广东音乐曲艺月开幕式演出、广东音乐进基层等40多项活动,全面构建番禺广东音乐发展新格局,让广东音乐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3.“书香番禺365”文化品牌。相关工作从2023年至2025年分三期推进,推动构建以“十书建设”为体系,以“十百千万”系列活动为载体的文化品牌,打通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形成人人爱读书、处处飘书香的良好文化氛围。目前已建成52间图书馆总分馆、38个服务点、3间“特殊书角”、1间“本土书斋”、1间“酒店书阁”,“家庭书房·共享图书”书架已接受读者捐赠图书2312册,实现共享图书借还2181册次。2023年6月以来,我区成功举办“百家经典百姓诵”、本土诗人作品朗诵会等线上线下读书活动共计160场次,惠及10万多人次。

    (二)大力弘扬中华饮食文化。我区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重大机遇,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深挖广府饮食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持续扩大广州国际美食节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力弘扬中华饮食文化,为广州打造“美食之都”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贡献了重要力量。以2023年为例,我区美食节主会场开设20个非遗文创手信区,邀请非遗代表品牌组织策划多种非遗文创、手信进行现场展销,充分展示非遗文创手信浓厚的历史文化和乡土乡情,为观众提供独特的购物体验。强化宣传资源整合和特别策划,联合《美食导报》发布“2023年广州国际美食节特刊”,内容涵盖名家讲“食”、美食街区、寻味番禺等,大力弘扬广府饮食文化。邀请知名美食专家学者、名厨、美食大V现场探讨交流,分享美食文化心得和创新理念,分享隐藏食谱和美食故事,让观众感受到粤菜美食的魅力与世界美食的深度交融。

    (三)大力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我区大力繁荣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商旅融合发展典范区和世界级地标商圈。进一步提升商务区聚客能力、营造浓厚的商业氛围,在长隆万博商务区中,紧紧围绕建筑设计、环境布置、商业活动以及文化氛围等因素,打造限时步行街。经市政府批准,万博四海城“表心道”顺利成为全市首条限时步行街,在周末以及重点节假日定期举行期欢乐巡游、儿童舞台剧活动,街区内布满霓虹灯饰、集装箱打卡点等互动元素,为市民、群众带来融合式、沉浸式、体验式的购物体验。积极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培育发展夜间经济特色高地,形成国际化、年轻化、个性化特色品牌,组织全区符合条件的商圈开展全市首批都会级羊城夜市先行区认定工作,我区长隆万博商圈、祈福缤纷世界商圈成功入选,助力我区全方位、多角度构建“以食兴夜、以游兴夜、以购兴夜、以娱兴夜”夜间经济新地标。同时,我区立足健全现代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加大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力度,激发各类旅游市场主体活力,我区以“岭南古邑 粤韵番禺”为主线,串起大学书香、智造时尚、岭南民俗、红色文化、广东音乐、广州美食六大品牌,推出“‘禺’你相约,全域畅游”十二条主题旅游精品线路,包括红色传承游、非遗体验游、名村寻迹游、趣味研学游等,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岭南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当中去,不断推动文商旅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持续打造星海文化、“珠水金声 粤韵乐乡”广东音乐、“书香番禺365”三大文化品牌,继续讲好番禺故事、广州故事,打造独具岭南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认真筹办2024年广州国际美食节,积极筹办各类促消费活动,营造全区浓郁消费氛围,不断擦亮“食在广州,味在番禺”的金字招牌。

    二、关于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建议

    我区坚持真抓实干,深挖资源,着力开展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同时健全机制,活化利用,大力改善全区770处文物整体保存状况,使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一)组织策划番禺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系列活动。以“读懂广州 读懂番禺——寻找家乡的故事”为主题,借助“乡音”“乡俗”“乡贤”“乡味”“乡名”等挖掘更多番禺历史遗存,“线上+线下”一起寻找家乡故事,让人们全方位、多角度了解番禺历史文化,让大家一起去守护番禺的历史记忆和传承番禺的历史文脉,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让家乡情怀传承开来,让番禺人满怀“番禺味”,让番禺的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目前,已举办了“番禺乡音图书馆”建设、乡情乡贤乡俗展演大赛、专家研讨会等活动,已发布“番禺乡音”小程序,《乡贤》丛书已完成整书稿件的撰写及样书排版设计,《乡音》丛书目前在各个镇街开展采集工作,《乡贤》《乡音》系列样片已拍摄完毕,同系列其他视频制作接近尾声,《番禺民俗趣谈》电台栏目音频已制作完成,筹备安排在番禺台播出。

    (二)以研究和普查为基础,促进文物保护。创造性实施“访群众、寻线索、听传说、查史料、找佐证、验实物、翻典籍、作推敲”的8个工作环节。深入实地调查文物线索,挖掘文物价值,发动基层单位和社会志愿者力量,高质量完成历次文物普查工作。建立完善的保护名录和层级体系,770处文物数量居全市首位,获得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贡献奖,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先进集体、个人等荣誉。坚持文物保护工作常抓不懈,通过详实的建筑价值研究、考古调查勘探、宗族谱系辨析,升级国保留耕堂,省保沙路炮台、善世堂等37处文物保护单位,新认定保护3批53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同时,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文物保护番禺路径,通过4个机构5项制度构建“三级联保”工作体系。设立区文物管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区文物保护服务工作站、区祠堂文化研究会,加挂区文物局牌子,在统筹协调、专业强化等多方着力。制定区文保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监督员管理办法、信息员管理办法、文物周边风貌管控指引、日常保养维护指引等5项制度文件,不断完善保护机制。搭建起区—镇(街)—村(居)三级的文保工作协调机制,强化文保理念宣传和市民服务,探索出一套符合番禺区情的文物保护工程14步实施法。在市、区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市级文保专项资金补助我区7608万元,区级配套专项3700万元,同时带动民间资金投入约4000万元,文保专项资金使用率、项目完成率、项目完成数3项指标均列全市第一,累计完成120个文物修缮、182个保养维护项目,有力地改善了文物生存状况。

    (三)保用并进,提升文物保护水平。致力打造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双向循环,“保用并进”提升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水平。一方面,“以修促用”,完成文物修缮后,将屈氏大宗祠活化为屈大均历史文化展厅,鉴湖张大夫家庙打造为展示“古石、古木、古物”的文化体验空间,何小静何虹烈士故居、禺南武工队旧址开放为红色展馆讲述革命故事,三稔厅、九成书院作为广东音乐、大头佛等非遗研习传承基地延续生机。另一方面,探索“以用促保、以用促修”,组织召开多场产业链专题座谈会,推动在文旅体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有机融合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发挥我区“文物首富”的资源优势,探讨利用直播、VR/AR等新兴产业延长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产业链条,发掘新的乡村文物旅游资源亮点,逆推带动文物修缮保养。2020年以来,我区有15个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入围省、市级文物保护利用典型案例评选,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四)打造传统文化主题游路线。推出禺地拾遗·非遗体验游:余荫山房(灰塑)→永华艺术馆(广式硬木家具)→沙湾古镇(广东音乐、砖雕、姜埋奶);禺城书香·人文博古游:番禺博物馆→广东科学中心→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南汉二陵博物馆→广州东方博物馆;禺韵流传·南粤民俗游:岭南印象园→化龙莘汀屈氏大宗祠→余荫山房→宝墨园→沙湾古镇(沙湾民俗文化博览馆);禺村探秘·名村寻迹游:沙湾紫坭村→石楼大岭村→化龙潭山村等多条传统文化游路线,为游客提供了传统文化体验,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下一步,我区将持续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力度,弘扬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做好文物活化利用,更好地发挥文物的价值作用,持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

    三、关于塑造番禺的城市人文精神的建议

    区委宣传部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番禺的特色和优势,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城市品牌形象,先后在大夫山森林公园、番禺大道等重点位置设置“我爱番禺”“岭南古邑 粤韵番禺”等户外景观小品,让广大群众对番禺的城市形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印象。

    (一)推动好人模范选树工作制度化。积极发掘选树“身边好人”培育弘扬文明风尚,广泛征集好人线索,挖掘出群众身边好人好事,推动好人模范选树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宣传褒扬、公益活动、慰问走访、文化服务、志愿帮扶等一系列好人礼遇,让身边好人在精神上有鼓励、生活上有帮扶、情感上有关怀。在人流集中地设立好人墙、好人长廊、好人展板,成立好人模范宣讲团,推动宣讲队伍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通过好人电台访谈节目、好人故事分享会等形式,对好人进行多方位宣传,切实发挥好人模范示范、典型引领作用。

    (二)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扩容提质。成立番禺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番禺海关、番禺气象局、番禺图书馆新馆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站点,稳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与文明单位结对共建,让市民群众有更多机会参与和共享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创建成果。今年上半年,全区开展“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2024年番禺村晚嘉年华、非遗押花、“阅”见非遗主题读书分享会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共775场,累计参与人数超过17万人次。

    (三)建立完善文物保护层级体系。组织三级文物监督员队伍、文物守护人队伍、“让文物说话”志愿者服务队、红色文化讲解员队伍,做好历史文化的监管宣传推广。把《带你读懂广州两千年》列入区领导班子和业务部门干部必读书目并举办心得交流会。持续拉动市区各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打造红色传承游旅游精品路线,加强“市桥渔帆”等历史文化街区、沙湾非遗古镇、大岭村特色项目建设,将古建筑、古祠堂活化为文化展厅和文化体验空间,弘扬乡音、乡祠、乡貌、乡业、乡亲等“乡愁”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努力做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让文明薪火生生不息。

    (四)利用媒体资源拓展宣传渠道。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番禺特有的城市形象和品牌故事。加强宣传工作整体策划,推送新闻素材。信息时报、新花城等主流媒体以《电影里的取景地,为番禺文旅添人气》《来番禺上春山!番禺文旅宣传快闪活动精彩亮相》等为题,宣传我区多个电影取景地,吸引青年来打卡,还有开展一系列的文旅宣传活动,展现番禺的魅力。积极构建区属媒体全方位、立体化宣传网络。通过番禺融媒各平台以及政务新媒体矩阵,以《“寻找身边的感动”,广州番禺市桥发布16个凡人善举感人故事》《逆火而行!“旧水坑好人”敖猛云走过35年消防岁月》等为题,报道我区各街道举办“好人”颁奖活动,宣扬“好人”精神,展现各种“好故事”。同时,“广州番禺发布”围绕醒狮、飘色、龙舟、广东音乐等岭南特色元素开展主题策划,通过各类新媒体平台多方发力、多元传播,多角度展现番禺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风貌;助力推动岭南文化特色区建设,高质量增强城市文化综合实力。截至目前,“来番禺 正当时”系列推文阅读量超过35万,“相禺岭南”系列推文阅读量超过30万。

    四、关于满足年轻人精神文化需求的建议

    (一)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基本实现全覆盖。我区建有番禺博物馆(国家二级馆)、文化馆(国家一级馆)、图书馆(国家一级馆)等12处区级公共文化设施。16个镇(街)文体服务中心(文化站)全部达到省一级以上标准,包含15个特级站和1个一级站。建有275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均配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同时,全区已建成图书馆总分馆52间和服务点38个,建成文化馆总分馆28间和服务点19个,顺利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在上述场所的公示开放时间内,市民群众均可享受到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

    (二)区文博图三馆均已实现延长开放时间。区文化馆总馆各功能场室开放时间为9:00时-12:00时,14:00时-21:00时,露天舞台及活动广场实行24小时开放(法定节假日开放时间另行通知)。番博·明珠古陶瓷标本体验馆在节假日期间比平时延长半小时开放(9:00时-17:30时),周一不闭馆,为丰富年轻人“职场八小时”以外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便利。区图书馆开放时间自2024年4月1日延长开放半小时,开放时间为09:00时-19:30时,一层西侧24小时图书馆开放时间延长开放至晚上12:00时,逢周一闭馆。

    (三)文化服务进基层活动丰富多彩。区委宣传部和我局每两年组织策划一届星海艺术季活动,同时结合“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恒常开展文化惠民,2024年上半年,组织举办各类区级文化惠民活动共94场次,吸引线上线下约99.48万人次参与。区文联积极支持引导文艺家协会深入挖掘番禺历史文化资源,扶持开展“同道同行——广州市番禺区美术作品展”“2024番禺区美术书法精品展”“艺为媒”等项活动,以高质量的文艺精品和文艺展演为我区文化软实力出新出彩贡献力量。此外,区文化馆联合相关单位举办“青年夜校X禺山惠民学堂”公益体验课程,为青年们带来茶文化系列的体验,助力广大青年成长发展的“充电站”“服务站”和“交友站”,帮助青年触及更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爱好、提升素养、拓展社交,以青年力量助力我区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升级,8期活动共有240多人次受惠。番禺博物馆经常性举办送展进社区进校园进基层活动,送《冼星海生平事迹展》《双星耀中华——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的革命之路》等展览到社区,展期一般为一周以上,让年轻人在“家门口”参观学习红色文化展览,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区图书馆以多种形式推进全民阅读向纵深发展,以阅读进社区形式,建立东兴社区书屋,通过数字文化资源的供给,持续打造“图书馆+”阅读新模式,把电子资源带到社区,打通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创办图书在家门口——社区阅读推广品牌活动,将图书资源“引”进社区并在社区中流动起来,为社区居民提供现场办证、好书推荐、手工实践、图书借阅等服务,助力营造书香社区氛围。

    下一步,区宣传文化职能部门将持续实施文化惠民,把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下沉至基层,切实满足基层群众尤其是青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感谢您对我区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番禺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4年10月3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穗好办
  • 扫一扫
    添加
    “穗好办”
    小程序
手机版
智能问答
微信
  • 番禺政府网
    关注 · 微信
机构专页